□張 吟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 510925)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地區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投入鄉村建設中。鄉村振興戰略為農產品上行提供了政策依據,同時為特色農業發展指明了政策方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我國大力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為特色農產品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特色農產品是指某個地方特有或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農產品,具有特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代表一個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是一個地區的標志性產物。特色農產品在農業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開發特色農產品是產業振興和農村發展的重要內容。
政府應大力扶持和發展特色農產品,根據農村地區的優勢,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構建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適應農業結構性供給側改革,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打造了高品質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扶持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的特色農產品初加工,支持縣域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優勢。依托互聯網優勢,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加快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構建多元化的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民收入提高,直接推動農村和農業經濟的發展。
柑橘是石門縣特色農產品的典型代表。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石門縣憑借獨特的氣候和土壤環境條件,大力發展柑橘產業。石門柑橘價美質優,深受消費者喜愛,多次獲得柑橘產業界的各項榮譽稱號。石門柑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 多年前。發展至今,石門柑橘已經成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截至2020 年底,石門柑橘產量達到40.5 萬t,比2019 年的31.78 萬t 增產8.72 萬t,增幅達27.4%。石門柑橘產業規模大,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周邊國家。石門縣致力于打造高品質、高效益的地方特色柑橘產業,直接推動了產業鏈發展。石門縣柑橘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營銷方面的問題亟須完善。
2.2.1 品種結構單一
柑橘類果樹生長到掛果至少需要3 年。在果樹沒有掛果之前,果農是沒有收益的。柑橘成長期間需要大量的資金及技術指導,雖然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政策給予扶持,但是相對于柑橘品種相對分散的小果農來說,缺乏大規模引進技術培育新品的條件,生產經營受限,導致柑橘品種結構單一,產出效益不高,增加了銷售難度[1]。
2.2.2 銷售渠道相對傳統
從銷售渠道看,石門柑橘大部分以自供自銷為主。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雖然石門柑橘全方位對接傳統市場、商超、電商、禮品橘等渠道,聯合各大電商企業大力開展愛心助農行動,但是從真正落實情況來看,石門柑橘并沒有深入到電商助農中。果農多采取傳統的零售和批發的方式,果品缺乏分揀,大部分以混裝形式進行銷售,產品缺乏分類定價。中小果農開拓市場市場的能力不足,缺乏市場判斷,難以避免被動低價收購、滯銷等問題[2]。
2.2.3 產業化程度不高
從柑橘產業看,全球35%的柑橘用于飲料食品深加工。石門柑橘雖然已成為全國飲料食品供應原料之一,但大部分以鮮銷為主。石門縣缺乏大型加工類企業駐點,柑橘加工產業有待提升,鮮銷與加工難以互補,特別是一些一流柑橘果類只能賣到三流價格,難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局面,縮短了石門柑橘的銷售周期。
2.2.4 基礎設施保障不足
基礎設施是特色農產品營銷的基本保障。石門柑橘營銷的基礎設施不足。首先,倉儲和冷鏈建設滯后。受采摘時節和線上銷售的影響,石門柑橘需要使用倉儲和冷鏈,但是由于石門縣地處偏遠,倉儲費用高,冷鏈運輸成本高,大大增加了柑橘銷售成本。其次,產業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特色農產品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趨勢。強大的電商產業鏈需要高質量的服務團隊,這就對石門縣柑橘產業服務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石門縣柑橘銷售服務團隊不能精準對焦電商產業,產業服務質量較低,成為石門縣柑橘產業的瓶頸。
針對石門柑橘品種結構單一的問題,建議政府統一引導,統籌產業布局,調整石門柑橘品種結構,升級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產業布局。依托各柑橘合作社,做好市場調研,引入科研力量,提升石門柑橘的產品質量,加快推進柑橘產業轉型與升級。在控制傳統柑橘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提升新品種、優化品種的種植面積,依托科研技術,優化柑橘早熟、中熟與晚熟各階段的品種分布,滿足市場不同時期的需求[3]。
在優化生產結構的基礎上,要保證柑橘的品質和口感,保持石門柑橘的特色,不能為了滿足市場數量的需求而犧牲石門柑橘產品品質。要樹立“要數量也要質量”的生產經營理念,提高柑橘的技術含量及石門柑橘的果品質量。依托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做好“現代化標準示范柑橘園”建設,整合分散、零星的柑橘果園資源,提高石門縣柑橘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打造優質本地柑橘品牌,拓寬柑橘的銷售渠道,依托新思維、新模式對石門柑橘進行營銷,例如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進行全方位的營銷。政府工作人員參與直播助農和直播推廣,提升石門柑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對當地的柑橘企業、果農進行新媒體營銷培訓,讓他們參與到石門柑橘營銷中。同時,整合電子商務平臺的資源,做好電商平臺銷售和售后物流配送,開展淘寶、抖音等直播賣貨,助推石門柑橘品牌建設。
打造旅游與產銷一體化模式,對石門柑橘進行營銷。石門縣文旅廣體局依托《石門縣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獎勵辦法》,以旅游扶貧、送客入村為主題,采用“送客入村”進行石門柑橘采摘活動的營銷思路[4],通過整合石門縣的園藝場、夾山寺等旅游資源,盤活本地的旅游資源,促進石門柑橘銷售。2020 年國慶到11 月下旬,近10 萬名游客到石門縣參與柑橘采摘、游玩等旅游活動,助力銷售石門柑橘近50 萬kg,這種一體化旅游營銷思維值得大力推廣。
要想提高石門柑橘的附加值,應從延長產業鏈入手。在生產環節中,積極與政府、農業部門溝通交流,爭取政府與農業部門的支持。針對石門縣柑橘產業發展現狀,大力推進有機栽培、科學疏果等技術,促進柑橘產業化發展。在收購環節中,提高企業的參與程度,對柑橘采摘后實行分類、分級處理,積極引進選果分級包裝機器,提高果品質量和價格。在銷售環節中,植入柑橘文化銷售理念,實行產品分級包裝,提高運輸儲藏能力,打造特色柑橘品牌。在加工環節中,積極推進柑橘深加工,研發橙汁、罐頭等系列產品,產生新的經濟優勢,增加柑橘的附加值。聯合政府、企業和合作社等市場主體,構建共擔投入和風險的責任體系,減少果農因風險帶來的損失。
針對當前石門柑橘銷售與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可從以下方面著手。結合石門縣柑橘產業發展的需要,政府統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解決柑橘農產品營銷企業和種植戶在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中投入資金短缺的問題;優化物流基礎設施,降低物流費用,通過政府稅收補助、獎勵等政策扶持,引導企業進行倉儲建設,提升從業人員勞動力水平,解決柑橘種植區域交通運輸不暢的問題;解決售后問題,做好柑橘分級,避免大果、小果混合包裝銷售,優化營銷環境,科學管理,讓石門柑橘成為優質優價的代名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石門縣柑橘產業需要優化產業布局,調整品種結構,打造優質品牌,拓寬銷售渠道,延長產業鏈,提高柑橘的附加值,提高基礎設施保障,優化營銷環境,讓石門柑橘成為優質優價的名優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