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靖
(長春建筑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超前消費可以稱之為過度消費或過早消費,也就是說消費支出超出了當前的收入水平,把以后收入提前到現在進行支出。超前消費行為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超前消費來到了大學生的身邊,大學生這類特殊消費人群使用超前消費存在利與弊,但往往弊大于利。
現今,大學生超前消費行為已經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步入大學生活后,隨著年級的上升,對消費的要求逐漸提高,加上現代互聯網信息的公開化,大學生接收的信息高低不等,而且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水平的廣泛提升,高校招收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隨著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增加了互聯網的覆蓋范圍,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促進了信息化社會的蓬勃發展。大學生消費行為特征很明顯,彰顯個性、追求時尚、突出獨特。高校學生變成了線上消費的主力軍,他們對新鮮事物接受快,并勇于嘗試新事物,容易受到誘惑。
移動電商的便利性是當代學生最喜歡的特點之一,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各種東西,想吃飯可以打開美團、餓了么訂餐;想買火車票等,不用再去現場排隊等待,直接一鍵購票。線上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相較于傳統的線下支付手段,其過程更加簡潔、易操作,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好奇心,在瀏覽商品推送時,禁不住誘惑產生想購買的欲望,但購買的商品可能并不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就會造成過度消費。
“花唄”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耳熟能詳,螞蟻花唄是一種支付產品,用戶開通后可憑借額度先購物后付款,在線上形成了一股潮流。據相關數據顯示,高校學生占花唄使用人數的大部分,其為超前消費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各種社會條件的引誘下,加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不穩定,誘發了大學生超前消費的欲望,在欲望和虛榮心的驅使下,形成了超前消費行為。大學生雖然沒有經濟來源,但可以輕易接觸到互聯網金融,使其消費欲得到實現,久而久之造成了不理性的消費行為。
超前消費行為是在大學生消費心理的作用下形成的,為實現高質量的生活品質,會出現盲目攀比、不顧后果的行為。家長對孩子一直是愛護、寵愛的心理,對孩子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家庭的溺愛,加上大學生的心理沒有經受過歷練,刻意強調個性化,造成了消費理念的不成熟和不穩定。
互聯網信息的開放和共享,使大學生極易受到互聯網大環境的影響,他們追求高品質的享樂生活,加之學校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十分有限,生活閱歷不夠、知識儲備有限、消費觀念不穩定,使大學生在面對奢侈生活誘惑時無力抵抗,無形中導致了大學生虛榮的攀比心理。在一定條件下,聽從他人“安利”的洗腦,選擇品牌進行非理性消費。當然,對于不同的學生,其消費行為也具有不同的特點。大多數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現出理性消費的狀態。
大學生盲目從眾、攀比心理,使得跟風、攀比消費行為比比皆是,他們以使用高端品牌的商品為榮譽、以高端消費為時尚。但每個學生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不同,相應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也就不同。因此一些家庭消費水平較差的學生,更容易抵不住誘惑,慢慢走向歧路[1]。
家庭會直接影響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和接人待物的方式。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展現的大多是對家庭消費形式的直接或間接映像,受父母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的影響。勤儉節約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父母的消費行為雖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但大學生在家庭中沒有接受過關于超前消費的教育,大學生的好奇心理尤其嚴重,對沒見過、沒嘗試過的東西,表示出稀奇、樂意嘗試的狀態。很多學生嘗試“校園貸”,導致貸款越來越多,不僅影響了大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而且對大學生的家庭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互聯網經濟是新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我國網絡消費領先于許多西方國家。移動互聯網的成長和壯大,本著為人們提供便捷的交流和消費工具的目的而存在。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生活后,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深入了解社會,抵抗不住外界的引誘。線上消費的蓬勃發展,一方面,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消費行為的模式,且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提供了多元化的實現途徑。新興產業的法律法規監管機制體制服務不夠完善,給大學生在日常生活消費中帶來困擾,不良信息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新媒體營銷的廣泛鋪設,利用網站、APP、小程序、短視頻等途徑向大學生輸送各種營銷思想,傳遞品牌商想要傳遞的時尚理念。大學生對新思想、新潮流較敏感,極其容易被新媒體鼓動,影響對自身消費行為的判斷。在新媒體和移動電商的驅使下,誘惑大學生進行購買行為,這對大學生是否理性消費起著主要影響,必須加以重視。
超前消費是一把“雙刃劍”。就社會層面來說,可以拉動經濟的增長,實現消費者的現實需要,政府會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就大學生層面而言,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緩解生活壓力,幫助大學生樹立信用意識。其不良影響會造成大學生過度消費和過度超前消費等不良消費行為,從而增加社會犯罪風險,不利于國家對人才的培養[2]。
消費觀是意識層面的理念,對于大學生行為產生能動的反作用,此作用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大學生每月的消費支出是固定金額,其主要來源是家庭的給予,能夠滿足大學生的衣食住行,但還是會造成超前消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生活等造成的,傳統觀念在心理上沒有被徹底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中國,場子大、愛炫耀幾乎是大部分人的詬病,寧愿鋪張浪費,也要為自己的“面子”增添光彩。如果運用超前消費滿足真正的需求是可取的,但為了滿足虛榮、攀比、從眾心理而進行超前消費,不僅自身承受不起,還會強加于別人,最后使自己的生活、學習等變得一團糟。
分析大學生超前消費的現狀及原因可知,大學生對如何正確利用超前消費的認識還不是很全面。必須加強社會各方面的引導,主要從社會、家庭、校園、大學生自身4 個方面入手,既堅持重點論,又堅持兩點論相結合的方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關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需要國家在相關政策上加以指引。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正確的消費觀對每個人的重要性。相關管理部門應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全面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讓新興行業成長壯大。強化信用體系的普及范圍,使大學生明確信用的重要性。加強網絡信息監管體制的完善,從而為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綠色光明的網絡環境[3]。
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家長要重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發揮模范作用,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但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父母應了解子女的實際消費能力,金額供給要合乎實際性,在消費金額的供給方面應堅持“適度原則”,否定溺愛盡所能的供給。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天堂”,學校不僅要加強消費觀念的教育,還應加強金融理財相關教育,正確認識各種金融的陷阱和騙局?!霸谄渲忻髌涫拢恢糜谄渲小?,在煩擾復雜的網絡環境中,不被不良信息所影響。學校要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和校園氛圍的營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有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可以向其學習,取其所長[4]。
制訂合理的消費計劃,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以糾正不良的消費習慣。大學生正是學習、進行自我豐富的時候,應增加閱歷,豐富自我修養,從正確消費觀念引領消費行為,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新青年中的一員。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支柱力量,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行為,對社會各個層面來說都是重中之重。互聯網發展對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發展方面要給予保留和壯大,但對于誤導大學生成長發展方面要給予否定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