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華清
(豐城市劍聲小學,江西宜春 331100)
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字與圖片搭配的內容,這種編排的方式,往往反映了情感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滲透情感教育,真正地在語文課堂中融入情感教學。同時,語文教師要充分地分析語文教材,對其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深入挖掘與研究,重視朗讀的價值,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最終實現真正的情感教育。
文章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暗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讀者如果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動情,則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思想。教師在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時,要讓學生展開想象,假設自己是作者,看作者所看、想作者所想、嘆作者所嘆,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將自己的情感基調與課文的情感基調相統一,揣測作者的思想變化,把握其感情脈絡,以悅耳的聲音進行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向學生傳遞課文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情感價值的重要性,逐漸地引導小學生把握課文的情感表達,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朗讀可以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使其領會課文的情感,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提升讀與聽的能力。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朗讀的作用,采用插值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指出其中的重點,調整學生朗讀的節奏,使學生融入課文,從而真正地體會到課文的情感。
以《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教學為例,教師要提前分析這一篇課文的情感,找到其中的重點句子,在課堂上用橫線將其畫出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通過語言引導指出課文的重點句子,“‘給’,永遠比‘拿’愉快”,并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圍繞重點句子朗讀課文,促進學生對情商教育的理解,讓學生真正領悟到這篇文章的主旨,逐漸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體味其中的情感。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分析教材,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開展情感教育,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溝通,積極地推動學生與作者情感的交流,從而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對語文教材中各要素的分析與挖掘,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地感受課文中的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既能夠促進學生共情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情感意識,最終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進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人的情感的形成,往往與他所處的氛圍有關。比如,在歡愉活躍的氛圍中,人們能夠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在悲哀憂傷的氛圍中,人們則體會到悲慟和郁悶。如果語文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較為濃烈,那么便能觸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訓練,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內心情感的機會,鼓勵學生表達、展示,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或引導學生通過表演宣泄自己的情感。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充當著演員的角色,教師充當著導演的角色。而隨著課堂活動的不斷推進,兩者的角色可以互換。
小學生善于模仿和表演,因此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模仿環節,讓小學生通過做出一些具有象征性的動作、表情等,將詞語蘊含的意思表達出來,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親身體驗機會。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字典等工具書,加深其對詞語的理解,使其表演更加靈動、形象。在表演環節中,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想象力,進一步開發其創造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內心對現實事物和主體之間關系的一種直觀的展現,代表著一個人的主觀思想和意志。由于生活習慣的逐漸形成,人們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慣性,這是人們潛意識中能夠與理智、理性相抗衡的一股重要力量。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以形象的話語進行表達,在知識的海洋中,則是需要融入情感的血液流淌在其中。德國心理學家尼爾也曾指出,從本質上來看,情感、思想等對人們帶來的影響比智力大很多,情感是世界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事業主要是培養更多有愛心的優秀人才,這個社會才有不斷發展的希望。因此,根據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征,語文教學必然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情感理論,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真正地在課堂中融入感情要素,語文教師要給小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主空間,并積極地構建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更加輕松地學習。同時,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消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更加真誠地對待小學生,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思想動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以最真實的面貌與學生進行交流,最終營造一種和諧的語文課堂氛圍。為持續地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必須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不合時宜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與學生交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與學生形成和諧的關系。只有這樣,語文教師才能夠真正地拉近與小學生的心理距離,強化與小學生情感方面的交流,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松心情,更加認真地體味課文中的情感,以更加熱情的態度投入語文學習中。只有產生了學習的動力,小學生才能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率,不斷地增強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朗讀、交流的方式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最終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陶冶情操,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觀念,積極地構建與學生的良好關系,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也要積極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抓住其中的重點要素,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