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琛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4)
在我國,茶樹種植區域非常廣泛,茶樹品種資源極多。近年來,大別山地區茶葉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茶樹種植栽培受到農戶重視,茶園面積不斷擴大。為了提升大別山地區茶葉種植產量和品質,結合大別山地區的地形和氣候條件,探討了茶樹種植栽培技術要點,為大別山地區茶樹種植提供參考。
在大別山地區,茶樹品種選擇要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的具體情況酌情確定。最好選用抗病性強、長勢好的茶樹品種[1]。栽培的茶樹品種要有針對性,以確保茶葉收益穩定。目前大別山地區的主要種植品種有安微1 號、祁門種、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
茶園建址選擇十分重要。大別山地區地形以丘陵為主,山地地形復雜,坡向多變,坡度幅度大。在選擇茶樹種植地塊時,應盡量挑選種植坡度小于25°、土層非常深厚并靠近水源的地方[2]。選擇好合適的種植地后,要對茶園進行合理規劃。茶樹種植需要大量水資源,合理灌溉能保障茶葉質量?;诖耍攸c修建排水和灌溉設施,方便后期排水和灌溉。另外,為了保護茶樹生長,避免風沙侵擾,需要在茶園周圍建造防護林。防護林樹種可以選擇銀杏樹、柏樹等品種。這些樹木品種的樹冠較大,樹干筆直,在高溫的夏季能為茶樹提供蔭蔽。
通常選擇春季或夏季育苗,目前主要借助電熱溫床培育茶樹苗。大別山地區茶樹苗最佳種植時間是雨后初晴時。盡量避免在下雨天氣或特別干燥炎熱的天氣種植,否則會影響茶樹苗成活率。
在移植時,大別山地區茶樹苗通常采用挖穴或開溝的方式。在茶園中挖好溝或小穴,然后進行茶樹苗移栽。移栽時,要注意把茶樹苗的根部完全放入土壤中,讓茶樹苗的根部充分接觸土壤。將茶樹苗放入洞穴后,覆蓋土壤,土壤完全覆蓋后輕輕地把茶苗向上略提,讓茶樹苗和土壤緊密結合。移栽后要及時澆水,在根部灑上生根水,促進茶樹苗快速生根發芽。為了減少取苗移栽對茶樹苗根部造成損傷,可以在移栽前2 d 對洞穴澆水,以此提高茶樹苗移栽的成活率,縮短茶樹苗的萌芽時間。
大別山地區茶葉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土壤肥力??傮w來講,茶樹對肥力的要求頗高。因此,在栽培茶樹的過程中,要重視茶樹的營養補充。在種植前,通常需要對土壤進行兩次深翻,挖掘深度達到20 cm,深翻后需要施加足量的農家肥。第2 次深翻時,深度要更深,至少要達到40 cm,同樣要施加農家肥,確保土壤有充足的肥力可供茶樹吸收。
大別山地區茶樹種植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雙行雙株種植,另一種是雙行單株種植?;诖髣e山地區的地形,建議選擇后者,即雙行單株種植。雙行單株種植投入比較少而且見效快。另外,茶園種植密度要適宜,否則會嚴重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茶樹根系很淺,因此茶樹對水澇和干旱天氣的抵御能力很弱。在夏季時,要經常灌溉茶樹,給茶樹補充足夠水分。
在澆水時,注意不要直接從茶樹頂部噴灑。這種澆水方式容易導致茶葉出現積水現象,造成茶葉腐爛。灌溉時,要直接將水淋在土壤上,但要避免直接淋到茶樹根部。雨季時,要及時排水,避免茶園出現積水。
茶園追肥次數可以稍微多點。通常在茶葉采摘前7 d 施肥,少量多次,促進茶樹新芽萌發。施加的肥料可以選擇復合肥。若條件許可時,可以交替施加復合肥和人畜肥。
茶樹比較少發生病害,常見病害是茶炭疽病,常發生在龍井茶品種上。常見蟲害有茶麗紋象甲、茶尺蠖和茶毛蟲等食葉類害蟲,以及茶橙癭螨、假眼小綠葉蟬等吸汁性害蟲。
選擇良好的茶園基地,加強土壤選擇,盡量選擇排水和通風性能好的沙壤土。加強茶園管理,勤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茶樹抗病能力。做好茶園排水措施,避免園中出現積水。及時清理園中枯枝落葉,避免病菌滋生,減少病蟲寄存。對茶園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5.2.1 病害
大別山地區茶園發生病害的概率比較低,較常見的是茶炭疽病。茶炭疽病多發于雨季,通常是在每年梅雨季節和秋雨期間感染。另外,施加氮肥較多的茶園也會經常發生此病害。
對于茶炭疽病的防治,可以選用石硫合劑藥劑進行噴灑防護,噴灑時間在每年冬季。加強茶園日常管理,及時開溝排水,避免園中出現積水,適當增加磷鉀肥,提高茶樹抗病能力。秋季時,要及時清掃園中落葉,避免病菌滋生。
5.2.2 蟲害
茶毛蟲是茶樹常見的蟲害之一,以啃食茶樹的枝干和葉片為主,嚴重時會導致茶園出現成片的光枝條?;瘜W防治是對茶毛蟲的最有效防治方式之一,可選用適量的敵敵畏噴灑于茶樹上。也可采取生物防治方式,飼養茶毛蟲的天敵赤眼蜂。秋季時,要及時清除園中落葉,避免害蟲在落葉中產卵,減少產卵量。
假眼小綠葉蟬是茶樹比較常見的蟲害之一,一年發生多次,通常有兩個高峰期,一是每年5—7 月,主要為害夏茶,二是每年8—11 月,主要為害秋茶。其防治措施是保護假眼小綠葉蟬的天敵,借助天敵殺死蟲害。為了減少蟲害對茶葉的侵害,要及時分批采摘,避免茶葉被蟲害啃食而影響產量。
首先,要及時采摘茶葉。通常在茶樹新枝開始長成嫩芽時,要根據所制作茶種類的不同開始采摘。否則,隨著時間推移,茶葉品質將會下降。大別山地區茶葉采摘方式是先采摘低山的、后采摘高山的。向陽的茶葉要先采摘,早芽要比遲芽種先采摘。名茶的采摘要求會更高,有1 芽1 葉等規定。
其次,茶葉采摘要采取分批多次的原則進行,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茶葉采摘。按照正常情況,春茶每2~3 d 采摘1 批,夏茶每3~4 d 采摘1 批,秋茶采摘間隔時間長些,每6~7 d 采摘1 次。要根據茶葉長勢、品種、氣候、培植情況等因素,分批采摘。
再次,茶葉采摘應區分幼齡樹和成年樹。幼齡樹要以養護為主、采摘為輔,盡量保留茶葉,避免全部采摘而影響后期的生長發育。成年樹要以采摘為主,將采摘和養護結合。
近幾年,茶葉市場越發走俏,大別山地區跟隨市場發展趨勢,大力發展茶樹種植產業,借助茶樹種植產業推動當地鄉村旅游業發展,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了更好地推動茶樹種植產業發展并助力鄉村旅游業,當地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重新規劃茶園的種植方式。根據當地現有茶園,整合資源,合理規劃茶園發展方向。發展有特色的茶園種植產業,有計劃地種植茶樹,既要維持茶園經濟效益,又要提高茶園整齊、美觀程度,為鄉村旅游業做好鋪墊[3]。以茶園作為依托,開展各式各樣具有鄉村特色的旅游活動。在茶園中劃定茶園觀光區、茶葉采摘區等不同功能區域,發展農家樂或親子活動等不同形式的旅游線路,吸引游客。
其次,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視農村環境整治,改善農村清潔程度。針對農村地區“臟亂差”的環境形象,重點整頓農村村容村貌,增設飯店、旅館和廁所,從整體上改善農村環境,提高服務意識,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
再次,加強科技應用,在原有傳統的茶樹種植產業基礎上,加強創新科技,提高科技應用率,培育優質的茶樹品種,優化茶種結構,提高茶葉的產量和質量,全面推廣茶樹種植。加強開發茶附屬產品,研發茶油、茶面等產品,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增加茶樹的效益,擴展茶產業發展鏈。
大別山地區依托景觀資源和茶園風光,結合當地民俗風俗,全面發展集傳統種植、休閑觀光、養身度假和農耕體驗于一體的茶旅游文化產業。當地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茶園的現代化改造,對原有茶園進行綜合整治,提升整體環境,引進特色茶種,開發種植彩色茶葉,增加茶園觀賞度,打造與眾不同的彩色茶園,提高茶樹種植經濟效益,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