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姣,金榆凱,徐瑾
[摘? ? ? ? ? ?要]? 為探索學生對“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應具有的特征的看法,利用開放式問卷,調查101名本科生,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得到如下結果:(1)學生對“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應具有的特征,可歸納為“學習”“知識”“能力”和“產出”四大類;(2)上述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能力”“管理能力”“持續(xù)學習”“知識質量”“專業(yè)知識”和“積極思考能力”六個方面。基于這些結果,從開發(fā)評價工具和教師發(fā)展方面提出建議。
[關? ? 鍵? ?詞]? “四有”好老師;扎實學識;大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50-0012-02
一、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就是說,老師既要有較高的學識,又要有一定的德行。“德行”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要充分認識到,具有一定程度的“學識”是作為老師的必備條件。而衡量一名“老師”的好與壞,應將這兩個方面作為最主要的衡量標準。
在2014年第30個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進行座談時首次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說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的好老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即在今天要成為一名好老師,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和“有仁愛之心”。[1]對于“有扎實學識”,習近平總書記有更進一步的闡述,即“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2]。
要理解“有扎實學識”,首先要理解何為“學識”,《辭海》將“學識”解釋為“學問和見識”。[3]那么,作為一名新時代“有扎實學識”的高校教師,應該擁有哪些及何種程度的學識呢?盡管習總書記對“扎實學識”的內涵已有初步的闡述,但具體到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所應具有的學識必然有著不一樣的特征。基于這樣的觀點,本研究擬從實然的角度,探索學生對“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應具備的特征的認識,以增進和豐富我們對“有扎實學識”這一概念的認識,為更進一步的實踐應用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
二、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擬開展“基于扎根理論研究范式”的質性研究,采用開放式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包括人口變量(如性別、年級等)和一道開放式問題。該問題是:“你覺得一名‘有扎實學識的大學老師應該具有哪些特征?請列舉10~20個你認為最重要的特征。”
(二)樣本情況
考慮到大一學生還處在熟悉和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本研究只調查了大二到大四的本科生,合計101名。其中:大四學生29名,占比28.7%;大三學生35名,占比34.7%;大二學生37名,占比36.6%;男生13人,占比12.9%;女生88名,占比87.1%。
三、結果
利用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0對搜集到的質性資料進行三級編碼(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
對101名大學生反饋的有關“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特征的質性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共獲得19個概念(標簽),合計參考點435個。其中,在“教學能力”“管理能力”“持續(xù)學習”“知識質量”“專業(yè)知識”“積極思考能力”這6個概念上分布的參考點數(shù)最多,累計占總體參考點數(shù)的比例為78.2%。根據(jù)帕累托法則(二八法則)[4],可將這6個概念反映的特征視為“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最主要的特征。
對這19個概念進行概括歸納(即主軸編碼),可獲得“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知識結構”“知識特征”“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業(yè)績成就”“外部評價”這8個概念范疇。其中,包括參考點數(shù)最多的4個是“特殊能力”(233,53.6%)、“學習行為”(55,12.6%)、“知識結構”(41,9.4%)和“知識特征”(41,9.4%),累計參考點數(shù)為370個,占總體參考點數(shù)的比例為85.0%。
對這8個概念范疇進一步概括歸納(即選擇性編碼),最終可獲得“學習”“知識”“能力”和“產出”4個核心范疇。其中,“學習”這一核心范疇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兩個概念范疇;“知識”包括“知識結構”“知識掌握”兩個概念范疇;“能力”這一核心范疇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個概念范疇。其中,“能力”(268,61.6%)和“知識”(82,18.9%)兩個核心范疇所包括的參考點數(shù)最多,累計有350個,占總體的比例為80.5%。
四、討論
(一)理論意義
1.令我們對“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應具有的特征有了整體上的認識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基于學生的視角,“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在特征上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一是“能力”方面。要具備特定的或較強的“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主要指“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指“問題提出能力”“積極思考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二是“知識”方面。要具有特定的“知識結構”,并具有特定的“知識特征”。其中,在知識結構上,要精通專業(yè)知識、熟練掌握特定的教學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等),并熟知一些常識。
三是“學習”方面。要善于學習,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在學習態(tài)度上主要表現(xiàn)為“熱愛學習”和“重視學習”;在學習行為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學習”,做到“與時俱進”。
四是“產出”方面。“產出”可視作教師個體在擁有了“扎實學識”之后帶來的收益或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業(yè)績成就和外部評價兩個方面。在業(yè)績成就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效果好、在專業(yè)領域有一定的建樹;在外部評價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喜愛、令人敬仰或敬重,等等。
2.使我們對“四有”好老師中的“有扎實學識”這一特征的內涵有了更具象的認識
基于編碼獲得19個概念及其分布的參考點數(shù),可以看出,“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所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能力”“管理能力”“持續(xù)學習”“知識質量”“專業(yè)知識”“積極思考能力”這6個方面。
(1)在“教學能力”上,主要表現(xiàn)為“掌握豐富的教學技能”“能合理安排教學計劃”“講授的知識沒有什么錯”“能做到理論實踐結合”“教學有邏輯”“講課生動有趣”“能與學生良好互動”“課堂氛圍活躍”“能夠因材施教”“善于舉一反三”“講課深入淺出”“授課方式獨特高效”等。
(2)在“管理能力”上,主要表現(xiàn)為“有較強的執(zhí)行力、組織能力”“遇到緊急情況能夠妥善處理”“能處理好學校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寬嚴相濟”“能換位思考”“善于與人合作”“善于和學生溝通”“善于傾聽學生的問題”“語言風趣”“有條理”“能夠變通”等。
(3)在“持續(xù)學習”上,主要表現(xiàn)為能“不斷進取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付諸行動”“始終處于學習的狀態(tài)”等。
(4)在“知識質量”上,主要表現(xiàn)為“有完整的知識體系”“知識面廣闊”“有淵博的知識”等。
(5)在“專業(yè)知識”上,主要表現(xiàn)為“精通自己的學科”“對學科內容有深入了解”等。
(6)在“積極思考能力”上,主要表現(xiàn)為“善于反思自我”“能分辨對錯”等。
除了以上6個方面,還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基于這些特征來認識“有扎實學識”,可讓我們對該概念的內涵有更具象的認識。
(二)實踐啟示
1.有助于我們開發(fā)出更契合學生認知的高校“好老師”的評價工具,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教師的人才選拔和評優(yōu)評先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四有”好老師的提法,為各類學校開發(fā)“好老師”的評價工具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南。而本研究的開展,首先為“有扎實學識”這一評價指標的進一步細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其次為確定“扎實學識”評價工具的關鍵指標給出了參考依據(jù)。
2.為教師成為“有扎實學識”的好教師,指明了更為具體的發(fā)展方向
作為一名教師,應首先認識到,要成為一名“有扎實學識”的好教師,除了具有特定的“知識”和“能力”之外,也需重視“學習”和“產出”方面。尤其是在“學習”方面,要“重視學習”“熱愛學習”,“持續(xù)不斷”地堅持學習,積極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努力做到“與時俱進”。其次,在發(fā)展策略上,要抓住重點。上述所述的“有扎實學識”的大學教師最為主要的6個特征,應將“致力于成為‘有扎實學識的教師”作為自我發(fā)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2]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4(18).
[3]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4]盧紋岱.SPSS for Windows統(tǒng)計分析[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0.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