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清 王杰
【摘要】中醫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其悠久的歷史之中誕生了無數名方,時至今日這些方劑在臨床上依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漢代名方黃芪建中湯便是其中之一,此方劑由黃芪等七味中草藥組合而成,其自誕生之日起便被廣泛應用于脾胃虛寒所致胃病患者中的治療。而隨著近些年來現代醫學研究的不斷開展,關于黃芪建中湯功效的研究也開始逐漸深入。基于此,本文將圍繞著黃芪建中湯在胃病治療中的進展進行論述,以期能給予廣大同仁以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黃芪建中湯;胃病;進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R9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0-040-03
黃芪建中湯出自東漢名醫張仲景之手,方劑中包括黃芪、桂枝、大棗、生姜、甘草、飴糖以及白芍七味中草藥。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對其有明確記載,記載黃芪建中湯可用于“虛勞里急,諸不足者”的治療中。而在中醫功效上,黃芪建中湯則能對人體的脾胃進行調節,并能起到建中補氣的功效。而在當今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主要則是將黃芪建中湯用于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病的患者的治療。而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黃芪建中湯可在患者的胃部疾病治療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保護人體胃黏膜
人體胃黏膜炎癥的發生是多種因素損傷所致的結果,患者會出現為胃黏膜彌漫或是局部炎癥反應。而在生理學的范疇中,胃黏膜的保護所起到的保護作用是一種動態的保護過程。其中,若人體胃黏膜保護因子同胃黏膜損傷因子間發生失衡的情況,便會導致胃黏膜的損傷。而損傷的原因可分為內外兩個部分,內在的胃酸、胃蛋白酶可導致損傷,同時外在的幽門螺桿菌、病毒等,同樣有可能導致胃黏膜損傷的發生[1]。
(一)抑制胃酸
胃泌素是由小腸上部同胃竇細胞合成,其會刺激人體分泌胃酸。而生長抑素則能起到抑制人體胃酸分泌的作用。現有大量臨床研究指出,黃芪建中湯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胃泌素、生長抑素指標的改善,從而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王美林等,在對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治療時,應用黃芪建中湯后對患者相關指標進行考量,便發現患者胃泌素水平顯著下降,而生長抑素水平則有明顯升高。此外還有大量報道表明,在對此類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應用黃芪建中湯后,黃芪建中湯應用后患者的相關會呈現出相關的上升以及下降。同時有研究指出,黃芪建中湯中的黃芪、桂枝能夠直接作用于胃酸的分泌,而甘草亦能起到一定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這樣便能確保胃黏膜的恢復,從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二)Hp治療
幽門螺桿菌(Hp)同人體胃病的發生存在緊密聯系,而將Hp清除則是治療諸多胃病的關鍵所在。代靜等,在對Hp感染胃潰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發現,黃芪建中湯可直接作用于臨床效果的提升,并能改善患者疾病反復的情況。同時有研究指出,相較于采用單純的三聯療法,在三聯療法的基礎上應用黃芪建中湯對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Hp的根除率,從而作用于患者疾病的改善。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于,甘草可對Hp起到直接的殺滅作用,患者用藥后胃部潰瘍部位的Hp可能會被甘草直接殺滅。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方劑中的白芍經大量研究被證實,對于病毒感染人體胃部有顯著的預防功效。
(三)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抗氧化作用。
臨床研究指出,過氧化物本身會對人體的機體帶來損傷,而人體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則能將氧化物轉化成為氧和過氧化氫,從而起到理想的抗炎作用。有研究指出,采用黃芪建中湯向大鼠進行喂食后,大鼠血漿中的超氧化歧化酶水平顯著增高。同時有研究通過乙酸誘導大鼠生成慢性胃潰瘍,而后在應用黃芪建中湯發現大鼠血漿的超氧化歧化酶水平明顯升高,同時胃潰瘍愈合情況亦相對良好。對于此種情況有研究認為,黃芪建中湯中的白芍,存在有PGG,此物質是一種理想的抗氧化劑,提示其可能作用于機體抗氧化水平的提高[2]。
(四)降低胃蛋白酶活力
胃蛋白酶是由機體的胃蛋白酶原轉化而成,通常情況下,機體若存在胃酸過多的情況便會導致胃液的酸堿值降低,這時便會導致大量的胃蛋白酶形成,而胃蛋白酶存在的消化性則會對胃黏膜造成影響,從而導致胃潰瘍的發生。現有動物實驗表明,在向胃潰瘍白鼠應用黃芪建中湯3周后,小白鼠的胃蛋白酶活力則有明顯下降,提示黃芪建中湯可作用于胃蛋白酶活力的降低,但其具體藥理機制尚在研究中。
二、促進胃動力
(一)胃腸激素P物質
胃腸激素P物質主要存于人體的腸道神經系統,尤其多見于結腸以及小腸部分。胃腸激素P物質是人體消化系統感覺神經的主要組成,其能對人體的胃腸平滑肌帶來刺激,并能推動人體的胃腸蠕動。有報道表明,借助消化不良的大鼠模型進行實驗,發現大鼠在應用黃芪建中湯后,大鼠的胃腸激素P物質水平有顯著提升,表明黃芪建中湯可起到改善機體胃排空的作用[3]。
(二)胃動素
胃動素存在于機體的小腸之中其屬于一種多肽,并且為消化道激素,其會對胃腸蠕動、水與電解質傳輸帶來影響。有研究表明,在對寒凝氣滯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應用黃芪建中湯治療后,患者體內的胃動素水平明顯增高,同時還有研究,將黃芪建中湯同奧美拉唑進行聯合應用,結果顯示相較于單純的應用奧美拉唑,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其自身胃動素水平升高要更為明顯。
(三)其他
有報道指出,通過應用黃芪建中湯聯合莫沙必利治療的方法,對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進行治療,發現患者自身的胃竇收縮幅度、胃排空時間等指標均得到明顯的改善,這提示黃芪建中湯可直接作用于胃部機能的改善。藥理學研究表明[4],方劑中的白芍可以起到溫胃的作用,尤其適合調理人體的消化道功能,其對于調節喜食生冷食物的患者效果要更為顯著。
三、改善胃黏膜組織的病理學改變
有研究表明,應用黃芪建中湯加味聯合西樂葆對胃癌前病變患者進行治療,結果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組織的病理學改善,甚至起到逆轉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炎癥、萎縮、異型增生方面的逆轉。同時有研究應用萎縮性胃炎的大鼠進行實驗,在應用黃芪建中湯后,大鼠模型的胃黏膜組織病變得到顯著改善,并使大鼠的胃黏膜得到了充分的保護。此外還有研究,通過應用萎縮性胃炎的大鼠模型發現,黃芪建中湯應用后模型為組織的比病理學變化程度得到顯著改善。大量研究表明,黃芪建中湯對機體胃黏膜組織的病理學改變起到改善,甚至是逆轉的作用[5]。
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臨床研究指出,胃病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通常會對胃病的發展、預后等帶來影響,若是胃病患者存在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便會造成胃病的遷延不愈。同時中醫學也認為,人體的臟腑功能良好便不會受疾病的侵襲,所以胃部疾病本身同人體的免疫功能間有著緊密地聯系。通常情況下,人體免疫功能指標的考量,主要需對胸腺、脾臟進行考量,而在指標的選擇上,具體可以選擇的IFN-Y等香火指令表的水平,以此來對機體的免疫情況等進行評估[6]。
有研究通過應用脾氣虛證的大鼠模型進行實驗,在對大鼠應用黃芪建中湯后,大鼠的脾臟指數以及胸腺指數得到顯著提高。同時還有報道,對胃癌前病變患者應用黃芪建中湯加味聯合西樂葆注會的方法對患者治療,患者在用藥8周后,其自身外周血中的IK-1O、INF-Y水平顯著升高,并且優于單獨應用西藥治療的患者。此外還有研究表明,在對胃氣虛證消化性不良患者治療時,采用單純四聯與四聯聯合黃芪建中湯對比的方法進行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患者的免疫力得到切實提高,同時四聯療法所致的耐藥性亦有所降低。現有大量實驗表明,黃芪建中湯中的黃芪對機體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中黃芪多糖是其藥理作用充分發揮的主要成分。而方劑中的甘草、白芍等同樣可作用于機體免疫力的提升[7]。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黃芪建中湯在胃部疾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這個誕生于東漢時期跨越千年之間的名方,依舊在臨床疾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通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黃芪建中湯可以實現對胃黏膜的保護、改善胃動力等作用,此外還能起到調節人體免疫機能的功效。目前關于黃芪建中湯的研究還在繼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黃芪建中湯的功效還可被更深入的發掘,繼而作用于臨床疾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王坤.穴位貼敷聯合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探究[J].人人健康,2020,No.517(8):122-122.
[2]曹平,蔡金元.針灸聯合黃芪建中湯治療虛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20,v.18(2):138-139.
[3]賈香先.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7):7-9.
[4]孫倩雯.脾胃虛寒型胃炎開展中藥穴位貼敷療法與黃芪建中湯結合治療療法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20,v.17(8):106-107+116.
[5]陳高峰,郭靜.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0,35(6):864-866.
[6]郭楚杰.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5):43-44.
[7]王一霖.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v.13(2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