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邱海燕(通訊作者)
(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南通市精神衛生中心〉護理部 江蘇 南通 226001)
老年癡呆是一種由中樞神經系統退化導致的疾病,發病后患者通常會現認知、記憶方面的障礙,不但對老年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且會增大家庭與社會的負擔[1],對于此疾病目前仍沒有特效治療,臨床上常給予此類患者康復護理,以延緩病情發展,促進記憶力進行改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老年患者自理能力,盡量實現患者生活方面的自理[2]。因此,尋求一種切實有效針對該類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法將顯得越發重要。我院2018 年起開展的綜合康復治療手段對該類患者初見療效,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我院收治實施常規護理老年癡呆住院患者90 例為對照組,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實施綜合康復護理老年癡呆住院患者90 例為觀察組。對照組男性44 例,女性46 例,平均年齡(71.45±5.02)歲,平均病程(3.33±0.92)年;觀察組男性4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齡(72.06±4.86)歲,平均病程(3.40±0.8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起病時間>6 個月;②行頭顱CT 或MRI 掃描結果符合老年癡呆特征相關診斷標準確診[3]。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并發癥患者;②血管性癡呆者;③無法配合完成研究患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和護理,具體包括藥物治療、健康宣教、常規心理護理干預、預防感染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具體內容為(1)組成綜合康復小組:小組由床位醫生、康復治療師、護士組成,床位醫師經過評估后開出轉康復醫囑,康復中心康復治療師接到醫囑后制定康復計劃,康復中心的康復治療師與老年精神科的康復護士為組員,進行具體實施。康復小組從患者的性格、疾病狀態、治療需求等出發,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并以評估結果為參照,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康復措施并實施,每月兩次進行康復大查房,由病區主任、護士長、康復治療師、床位醫生、責任護士參加,床位醫師匯報病史,康復治療師匯報患者康復情況,責任護士匯報患者護理期間的病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評估患者的功能和康復的效果,針對患者近期表現制定下一步的康復計劃。
(2)實施多種模式康復:①周一作業護理:手工、折紙、生活技能訓練等;行為干預:根據不同患者的功能障礙不同,指導患者進行難度較低的簡單日常生活勞動,并選擇患者自身興趣較濃厚,并對恢復功能和技能有益的簡單勞動方式進行訓練,訓練時間可由患者實際情況決定。②周二運動護理:手指操、回春操、八段錦、佳木斯操、打太極拳、趣味運動會等;可有效刺激患者神經元生長并增加腦血流,降低老年癡呆發生率。識別能力練習:借助動物、水果等詞語卡片教導患者辨認,及時糾正患者對相關物品分類的錯誤,同時也可教導患者簡單的計算能力;活動能力訓練:引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肢體運動,提高患者的整體協調和運動能力。③周三音樂護理:根據病情選擇聽合適的音樂、最愛紅歌大家唱、根據場景即興創作歌曲等;④周四藝術護理:涂色、曼陀羅繪畫、臉譜和紙杯作畫、角色扮演、影視欣賞等。可通過寫書法、繪畫等各類趣味活動,增強患者的手動能力和大腦思維能力。⑤周五緬懷護理:流金歲月話當年、聊聊結婚那時的日子、生命中的最愛、春節、端午、中秋、國慶等主題回憶活動記憶力干預:對患者記憶提供幫助,記憶范圍可選周圍的環境、人和物,或患者近期進行的活動以及發生的事情等。
(1)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3]:滿分100 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好。(2)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4],包括30 項內容,分值0 ~30 分,分值越高表明認知功能障礙程度越輕。(3)生活質量量表(QOL-AD)[5],包含13 個項目,分值13 ~52 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4)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15.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Barthel 指數、MMSE、QOL-AD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護理6 個月,觀察組Barthel、MMSE、QOL-AD 平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arthel、MMSE、QOL-AD 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arthel、MMSE、QOL-AD 評分比較(± s,分)
Barthel 指數組別 例數MMSE 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 90 43.05±5.78 54.90±8.55 17.15±4.13 23.90±5.43對照組 90 43.46±6.02 50.87±7.62 17.49±4.22 19.20±3.77 t 0.3523.3380.5466.745 P 0.7250.0010.5860.000組別 例數QOL-AD 評分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 9036.87±5.2743.78±6.22對照組 9036.20±5.8040.10±7.34 t 0.8353.629 P 0.5860.000
干預后,觀察組護理總滿意98.89%高于對照組的9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調查發現老年癡呆患者的發病率位居老年患者死亡疾病的第4 位,且在最近幾年的發病率有遞增的趨勢[6],由于其病情的不可逆性,嚴重影響患者日常認知能力、社交功能以及情感功能,且自理能力呈衰退情況,老年癡呆的治療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都是十分困難的[7],還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一般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可是效果并不是特別突出。
老年癡呆患者神經中樞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注重對患者進行神經功能鍛煉的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更好促進患者神經元的修復再生,改善提升患者神經系統功能,同時其中相應的運動鍛煉還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軀體功能的提升[8]。有研究資料顯示[9],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病情進展,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提示在治療此項疾病的過程中,不要單純的局限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還需要同時加上各種護理干預的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性,控制老年癡呆的進展,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質量。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Barthel、MMSE、QOL-AD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arthel、MMSE、QOLAD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總滿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老年癡呆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采用綜合康復措施,能夠更好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綜合康復治療:即將音樂治療、運動治療、作業治療、緬懷治療等互相融合為一體,交叉進行,根據提前制定的康復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各種康復治療,能夠提高患者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