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滔
(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市場對人才儲備要求提高,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研究生數量成倍增加,傳統的本科式管理方式不宜照搬于研究生思政管理工作,全國各高校逐漸重視研究生的教育與管理問題[1,2]。本文通過分析食品科學與工程類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借鑒自動控制理論思想,跨界運用于研究生的過程管理,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四自”作用,為研究生的教育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所謂自動控制,是指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外加的設備或裝置,使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的某個工作狀態或參數自動地按照預定的規律運行。而將各個部件按一定的規律組合起來實現自動控制過程的組合體稱為“自動控制系統”[3]。生活中小到函數記錄儀,大到通信衛星的發射都離不開自動控制系統。
自動控制系統根據不同的角度分類方法眾多。其中反饋控制是自動控制系統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在自動控制領域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反饋控制是利用系統輸出量的反饋信息與給定量信息之間的偏差來改變控制裝置對被控對象施加的作用,從而實現被控對象的輸出量達到預設值的控制任務,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反饋控制系統組成框圖
相對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更為成熟,已逐漸形成個性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因如此,一些研究生目標明確、利己主義強、班集體意識薄弱,凡事更傾向功利性質;與此同時,研究生在生活、學習、情感等方面更具有獨立性、自律性,對于輔導員、導師的依賴程度較小,致使師生之間的信息反饋不通暢、不及時,進而存在管理方面的安全隱患[4]。因此,完善研究生的管理方式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研究生管理模式主要分為橫向班級建設和縱向班級建設[5]。
橫向班級建設主要是按照年級、專業進行設置的,即同一年級同一個專業的同學被分成一個或若干個行政班級。橫向班級的人員是相對固定的,宿舍安排高度集中。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在年齡、課程進度、研究方向、作息時間、日常事務處理進展等方面都是相對一致的[6]。以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研究生為例,橫向班級建設存在如下問題[4]:
⑴ 班集體意識薄弱
研究生入學第一年課程較多,以班級集體授課為主,課堂見面機會多,但難以進行充分交流;課外業余時間缺乏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活動,使同學們缺少進一步增進感情的機會。中高年級研究生課程較少,以導師團隊小規模授課為主,大部分同學進入專業實習或者論文撰寫階段,班級活動、事務以線上方式開展和處理為主。因此,相比于本科班級,研究生橫向班級的班集體認同感、榮譽感較弱。
⑵ 信息反饋不及時、不全面
班級雖設立了相應的班委及班級管理制度,但研究生培養實行的是導師負責制,研究生參與導師團隊的活動較多,參與班級開展的活動甚少,導致同個班級不同師門之間的同學缺乏深入的接觸和交流。因此,班委對于班級同學的信息和動態無法及時掌握。通過班委進行日常學生心理狀態摸排獲得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對于班級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情況,無法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同時,研究生相對獨立的人格特點,也不愿意主動向班委訴求自己遇到的困難。
⑶ 導師管理脫節,學術交流氛圍不夠
導師幾乎不參與橫向班級的建設過程,由輔導員處理班級的日常事務,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導師只專注研究生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班級的學生因導師和研究課題的不同,彼此之間缺少相同學科領域、不同研究層面的學術交流與探討,無法發揮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作用,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總之,橫向班級的管理模式易造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術培養相脫節的現象[6]。
縱向班級建設主要是按照科學科方向相近的原則編排班級,即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自不同年級的相近專業[6];也有提出按照科研團隊的歸屬進行班級劃分,即同一個科研團隊或實驗室的學生編排成班[4]。縱向班級的人員具有流動性,但班級文化和學術氛圍較為濃厚,同學們班集體歸屬感強,彼此之間熟悉。以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研究生為例,縱向班級建設存在如下問題[4]:
⑴ 日常事務管理不方便
縱向班級涉及多個年級和專業,每個年級的課程進度、考核要求及作息時間不一致。一方面,學生難以適應班級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另一方面,將對學院教學秘書在日常課程安排上造成困難。同時,輔導員在進行資助、評優評先及就業工作信息收集等工作上將更加繁瑣。
⑵ 成員構成復雜,難以開展針對性的主題教育活動
學院研究生導師隊伍較龐大,科研團隊眾多,學科方向不相一致,導致班級編排數量大,人員相對分散;同時,研究生生源相對復雜,班級有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培養類型的學生,加之年齡的差距,容易產生溝通上的隔閡,各班級也難以開展針對性的主題教育活動[7]。
⑶ 內部競爭激烈,論資排輩現象較為嚴重
在進行獎學金評選時,低年級與高年級的綜測評價標準難以統一,高年級的同學更容易發表高質量的論文,綜測分數往往高于低年級,獲得各類獎學金的概率大,降低了低年級學生的學術研究積極性;同時,在其他評優評先等榮譽獲獎方面,也是優先考慮同科研團隊高年級的同學,不利于低年級學生干部的培養。
結合學院工作實際,從自動控制視角領域來看,研究生的橫向班級管理模式如圖2所示[8]。

圖2 橫向班級管理反饋控制系統
宿舍是研究生生活的基本單元,每個宿舍都有相應的宿舍長;班級的功能主要是管理研究生的日常事務,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班委按照分工,各司其職;研會心理部主要是聯系班級主要學生干部和心理委員,將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心理狀態定期反饋給輔導員,輔導員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對應的策略。橫向班級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班級事務處理效率,還可以建立班級的安全防范機制,尤其是心理危機預警機制,有效地將風險防范于未然。
以科研團隊編排成班,每個團隊由若干個小團隊組成,每個小團隊由相應的負責老師帶領,即“第二導師”。該班級不具有教務系統中行政班級的角色,只是按照功能要求進行劃分的虛擬班級。縱向班級管理反饋控制系統如圖3所示[8]。

圖3 縱向班級管理反饋控制系統
第二導師(以下簡稱“二導”)負責小團隊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開展談心談話、學術沙龍講座等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建立特色的班級文化;同時,二導要及時地向團隊總負責導師匯報情況。大團隊導師根據團隊的發展現狀及工作實際進行統籌協調,制定管理條例和考核機制。縱向班級管理反饋控制系統有助于導師更好地履行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實驗室是研究生的主要活動場所,由于導師兼任其他行政職務,事務繁忙,且所帶研究生數量較多,傳統的橫向班級管理模式無法有效地監測研究生在實驗室的狀態。縱向班級管理模式對實驗室的學生動態掌握也難以成效,因此,亟需一種強化研究生實驗室活動管理的三維空間監督機制。以實驗室為基礎單位的管理反饋控制系統如圖4所示[8]。

圖4 實驗室管理反饋控制系統
該系統以研究生集中活動的實驗室為單元,每個實驗室設置一個室長,負責本實驗室成員的信息收集、安全檢查和特殊情況反饋工作;每個樓層設置一個樓長,負責監督本樓層各個實驗室的工作開展情況,并定期向樓棟負責老師匯報;樓棟負責老師統籌協調實驗樓的管理制度制定、活動開展、隱患排查等各項工作,積極將實驗室研究生管理情況向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反饋,是研究生班主任和輔導員溝通之間的強化劑。實驗室反饋控制系統有助于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緊密結合,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6]。
通過橫向班級、縱向班級及實驗室管理反饋控制系統,多維度地構建研究生過程管理工作體系有助于提高研究生過程管理的成效性、針對性,進一步強化研究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對于構筑研究生生活安全預警和風險防范城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