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玲玲,王海晶
(哈爾濱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人口統計數據,截至2019 年末,我國65 周歲及以上的人口數為17 603 萬,占總人口的12.6%,老年撫養比逐年上升,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趨勢,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不斷減少,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1]。老齡化壓力持續增加,家庭養老呈現出小型化、空巢化的新特征,養老功能不斷被弱化。此外,社會養老職能不健全、養老服務需求急劇增長,傳統養老行業已經不能滿足現有需求,急需創新養老服務方式。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以及現代通信網絡等技術具有良好的融合性,為傳統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智慧養老服務應運而生。
智慧養老服務通過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以新技術為基礎,利用大數據分析老年用戶的需求,以智慧產品作為終端,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便捷以及人性化的服務。發展智慧養老服務,使老年人能夠享受養老服務平臺提供的各類服務資源,極大程度地減少了老年人在使用養老服務資源過程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滿足了老年人對養老服務便捷性、多樣化、人性化的需求。
智慧養老服務為養老群體帶來諸多便利,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智慧養老服務資源供給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2]。共享經濟理念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資源配置中存在問題。智慧養老服務發展應從共享經濟理念出發,更好地實現服務資源的有效對接,服務養老群體。
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以社區為基本單位,以社區養老服務站為中心的智慧養老服務類型,實現了各類新興技術與服務的無縫對接和有效聯合。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依托于社區,以居家養老群體為核心,利用信息化的現代科技搭建養老服務平臺,為養老群體提供線上呼叫、線下生活照料、健康監測、醫療服務及娛樂等各類服務。智慧社區居家養老能夠在養老群體不離家、不離熟悉環境的前提下,使其享受到社會養老服務[3]。
智能老年產品在智慧養老服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市面上的智能老年產品按功能區分為以下類型。第一類是遠程監護類產品,產品通過設備遠程獲取老年用戶的健康數據、實時動態和安全監測。第二類是生活技能輔助類,以協助老年使用者的某項技能為主。第三類是健康檢測類,對老年人按時進行心率、睡眠、血壓檢測等相關健康管理服務。第四類是智能陪伴類,產品的主要功能是娛樂陪伴。
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主要通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完成后臺搭建,實現養老資源有效配置。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包括3 層結構。第一層是數據層,包括服務數據以及平臺運營數據。第二層是支撐層,包括服務監督管理系統和養老服務系統。養老服務系統包括生活、健康、情感三大方面,具體服務內容由于不同平臺設計有所差別。第三層是應用層,面向服務的適用人群,包括門戶網站、手機客戶端和呼叫中心等。
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老人提供生活、娛樂、醫療等方面的服務,有針對性地解決部分養老群體的養老需求。現實中,老人的需求與服務供給呈不對稱狀態。
第一,政府購買資金及形式單一、智慧養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和個人購買能力不足等,嚴重制約著服務對象的覆蓋范圍,影響服務質量、內容以及形式。
第二,從服務對象來說,由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大幅提高,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漸提升。社區居家養老群體對于社區所提供的智慧服務呈現需求不一的狀態。
第三,智慧養老服務的發展和完善需要整合資源和完善配套設施,而如何整合資源、完善配套設施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當前,養老產品市場發展相對不成熟,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使智能養老產品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產業基礎方面。老年用品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專業生產老年用品的企業數量少,技術實力相對較弱,產品較為粗糙。
第二,企業社會責任感方面。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重視銷售,忽視售后服務。
第三,年齡方面。隨著老年人年齡增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較低,對智能產品的接受周期長、程度低[4]。
智慧養老服務旨在通過先進信息及技術為養老群體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核心是智慧化。智慧養老服務的實現離不開智慧養老平臺的支撐。諸多智慧養老服務企業有各自獨立的服務平臺,市場上并沒有建立統一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各平臺內部及平臺之間的銜接性不強,無法實現醫療、購物、送餐、保潔及娛樂等信息的有效對接。此外,各地區分割化管理,使平臺難以實現互聯互通[5]。
共享經濟的特點是個體借助第三方提供的市場平臺交換物品、分享知識經驗或籌集資金,其本質是將分散、大量的社會資源進行平臺化集聚處理,實現閑置資源調配利用,從而創新經濟新形態以及提升社會價值。共享經濟強調的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費”。共享經濟理念下,智慧養老服務供給即擁有閑置智慧養老服務資源的組織、機構或個人通過政府購買、非營利組織購買、企業購買以及個人購買等形式,以有償、部分購買或無償的方式提供服務給養老者或組織,最終服務有需求的養老群體。
相對于傳統養老,智慧養老利用現代智能技術設備,對于設施的配備要求更高。現有智慧養老設施不足是智慧養老面臨的重點問題之一。共享經濟理念能夠為解決養老設施不足提供破解思路。向全社會公開智慧養老院所需的各類資源目錄,支持符合條件并且有意向開展智慧養老服務設施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按照法定程序通過租賃、轉型、征用、購置等多種方式整合轉型提供智慧養老服務資源[6]。
智慧養老產品共享可劃分為4 個方面。一是產品的共享設計生產。共享經濟理念下的智慧養老產品應與成功研發智能產品的開發商合作,共享相關技術,提高自身精細化程度。二是產品共享使用。擁有閑置養老產品的企業或者個人,可以通過有償或者免費的方式將擁有的產品共享給有相關需求的養老者。三是共享售后管理理念。借鑒成功產品的售后管理理念提供養老服務。四是共享時間。有空閑時間的能夠熟練運用各類智能產品的養老者,可以空出自己的時間,為未能熟練使用者講解智能產品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合理規劃利用現有養老資源、共享社會閑置養老資源,才能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使價值最大化。將養老機構的專業養老設備、老年旅游資源、老年保險金融服務、醫療服務等閑置資源有償讓渡給有需求的養老者。
在各社會區域范圍之間,把保險金融服務、醫療服務、老人護理服務、旅游資源服務的剩余資源組織利用起來,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相關服務。
共享經濟理念下的智慧養老平臺建設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改善。
第一,共享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建設應該將政府主導建立的全國性養老服務平臺和商業性質的區域范圍服務平臺相融合。
第二,平臺共享。在現有成熟平臺下設置智慧養老服務模塊,利用現有成熟平臺用戶使用度廣、接受度高的優勢實現智慧養老。
共享經濟理念下的智慧養老服務,為養老服務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能夠有效整合調度分散、潛在的養老服務資源,把機構或個人擁有的閑置資源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有需求的老人。這一模式有助于完善養老服務功能,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真正實現共享下的智慧養老,使養老服務更精準、高效,讓養老者有所養、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