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法權
(鄭州商學院 河南 鄭州 451200)
隨著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注重精神文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應運而生。與傳統的旅游方式相比,休閑農業不僅能為人們提供娛樂休閑的去處,也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提供了保障,還能讓人們了解農村的鄉村文化和風土人情,有效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旅游業轉型,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1]。
河南省地處中原大地,農業資源豐富。近年來,河南省樹立了“旅游立省”的理念,大力發掘地方文化資源特色,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目前,河南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已取得豐碩成果,鄢陵縣和新縣被原農業部和原國家旅游局認定為國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各地根據自身的區域優勢、農業特色、文化景觀等資源特點,不斷深化內涵,創新發展模式,形成了以中原城市群為中心、與周邊衛星城鎮點狀相結合的集觀賞、品嘗、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格局。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一方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綜合資源的開發和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率,使農民收入增加,在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
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首先,河南省地理位置優越,地處中原腹地,是內陸交通運輸的必經之路,多條交通路線貫穿河南。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為河南省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也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支持。
其次,河南省資源種類豐富且儲量多,不僅有強大的農業系統,氣候也適合農牧業發展。河南省還擁有較多鄉村旅游示范點,生態旅游公司數量也較多,這為農業旅游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3]。
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河南省雖然地理位置優越,發展前景可觀,但是農業觀光旅游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許多不足。
首先,偏遠農村地區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發展農業旅游時缺乏規劃,開展的農業旅游項目較為單一,盡管能在短期內取得一定收益,但是缺乏長遠規劃,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鄉村旅游景點缺乏專業的解說人員,對于旅游景點的特色解說不到位,大多數服務人員文化素質較低,給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再次,一些農村的自然環境較差,污染較為嚴重,使游客產生反感厭倦心理。
最后,農村旅游產品特色不突出,農產品缺乏地方特色。在發展觀光采摘業的過程中,水果品種單一,品質參差不齊,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4]。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為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帶來了機遇。近年來,我國重新調整了經濟區域規劃,出臺了較多指導意見,推動了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
河南省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其經濟區多數位于核心地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而且這些地區大部分屬于農業區,農作物產量較大,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為河南省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帶來了巨大契機[5]。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近年來,我國法定節假日的調整使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有較多閑暇時間去旅游。城市雖然游樂項目健全,但是喧囂吵雜、空氣質量較差。與城市相比,農村空氣清新、生活節奏較慢,城市居民更愿意去農村度過閑暇的周末,在休閑放松的同時,也能親近自然。這為河南省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6]。
河南省是旅游大省,周邊城市與省份經濟發展水平高。例如河南省南臨湖北省,湖北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現代都市觀光農業和旅游業快速發展,武漢市是我國最大的旅游城市之一。河南省東與山東省接壤,山東省也是旅游大省,山東省的旅游景點數不勝數。周邊省份對河南省旅游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河南省不僅與周邊省份的旅游景點存在競爭,還與不同地區的鄉村旅游景點存在競爭。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農業為主,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或鄉村旅游經濟,可復制強,易出現同質化問題。同時,許多地區盲目擴建景區,定位不明確,缺乏長期規劃,限制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7]。
政府的政策支持為旅游業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政策支持不僅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提供了相應的法律保障。河南省政府一定要加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改善鄉村的產業結構,將發展休閑農業放在重要位置,促進農村產業轉型,為人們提供更加穩定的生活保障。同時,在追求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環境,營造良好的旅游氛圍[8]。
要想進一步提升休閑農業的經營層次,就必須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現階段,大部分農村的休閑農業都停留在觀賞自然景色以及采摘農作物的層次上。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種低附加值的旅游項目,加大創新力度,推出多樣化的旅游特色項目,讓游客不僅可以吃農家飯、看農村景,更多地是追求情感升華和擁有優質的旅游體驗。例如在現代休閑農業中可以讓游客體驗農村生活,在采摘的同時體會到播種的快樂,吸引更多人到農村旅游。此外,應促進農業資源轉型和升級,不斷完善旅游產品的組合,吸引更多旅游者再次前往。
“凡事預測立,不預則廢”,對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來說,首先要進行前期規劃和頂層設計,對前期的旅游發展進行總結與梳理,合理推進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積極借鑒國外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完善休閑農業旅游設施投入保障機制。
其次,要對旅游地的服務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為游客提供更好的講解服務和接待服務。
再次,對于農業觀光項目的講解不能僅停留在現在,要追溯歷史,將旅游層次豐富化、具體化和系統化,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游客。要以市場導向為根本,提升旅游產業的整體水平,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和旅游業發展[9]。
現階段,一些地區一味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忽略了對農村資源環境的保護,嚴重威脅了地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早期農村旅游缺乏規劃,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這種“涸澤而漁、殺雞取卵”式的開發,過度消耗了當地的生態資源,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同時威脅了當地村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開發旅游資源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堅持適度開發,確保資源合理利用,加大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力度[10]。
要想促進河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就必須統籌相關利益主體,優化和整合農村旅游資源,加大對鄉村旅旅產業的投入力度,合理解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科學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加大資源環境保護力度,摒棄粗放式開發模式。只有不斷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提升休閑農業和旅游相關產品的競爭力,才能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