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東,張自華,李雪梅,和迎春,忽勝和,孔 山
(大理大學臨床醫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獲取越來越便捷,在信息技術的新時代,對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種互聯網教學工具應運而生,開啟了全新的智能教育模式〔1-2〕。“問卷星”是基于選擇題及填空題為主的線上調查問卷平臺,具有快捷、易用、低成本等特點,更為重要的是線上即可完成數據統計和結果分析等工作〔3-4〕。“檢驗診斷學”是一門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也是打開臨床醫學大門的一把鑰匙,其課程旨在引領醫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并科學分析臨床檢驗所提供的樣本信息,可獨立并準確地進行臨床診斷、鑒別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判斷和疾病預防,進而掌握診斷方法,提高診斷水平,該學科中需掌握的內容較多且抽象晦澀,大量的記憶內容使初學者掌握起來有較大的難度〔5-6〕。因此,傳統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現有教學需要,有必要進行改革以提高“檢驗診斷學”的教學效果。合理的課程考核應是過程考核和試卷考試有機融合的綜合性評價,應具有客觀性和準確性。過程考核體系是一種成熟考核模式,是對整個課程學習階段學習行為的反饋。合理的課程過程考核應包括基于考核目標而設置的不同權重的各項評價因素,即是對學生綜合的、全方位的、客觀的、過程性的總體評價。應采用多形式、多角度來反映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夠更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到督促作用;并且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激發內在潛力、創新思維和參與意識〔7〕。本研究嘗試將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應用于平時教學工作中,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檢驗診斷學”的教學效果。
1.1 研究對象 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內容均已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以大理大學臨床醫學院2017 級3~12 班539 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實驗對照方法,3~12班中的奇數班(共273 名)作為試驗組,偶數班(共266 名)作為對照組。試驗組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問卷星”創建問卷進行課堂檢測、單元復習及課后意見反饋。對照組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方法。確保兩組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一致,由教研室教學豐富的教師進行授課。
1.3 具體教學實施
1.3.1 試驗組 采用“問卷星”創建問卷調查,操作步驟如下:①課前,教師通過“問卷星”測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抽取3~5 名學生對劃定的預習內容進行講解,其他同學進行糾錯及補充,然后由教師點評及補充;②教師利用多媒體講授課程內容后,通過“問卷星”進行課堂檢測,通過正確率分析學生尚未掌握的內容,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答疑并對該節課程的內容進行總結;③課后,教師對易錯題進行整理,利用“問卷星”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再次進行鞏固,學生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建議均可通過“問卷星”進行反饋;④單元模塊系統學習完成后,依托“問卷星”平臺進行檢測,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解,最后需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肯定與鼓勵,根據學生各自的表現,授課教師對過程考核進行評分。
1.3.2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 “教師講授知識+課堂示教”模式,教師利用多媒體對該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在講解完畢后,課堂檢測依賴傳統的紙質版練習冊,授課教師根據練習冊答題情況進行過程考核并給出相應分數,并對學生進行答疑,最后進行課堂總結。
1.4 教學效果評價
1.4.1 提問率比較 將課前、課后兩組學生的提問率(提問人數/ 學生總數,同一學生多次提問不增加人數)進行統計并比較,提問率不作為過程性考核指標,不影響學生的課程成績。
1.4.2 理論知識考試 教學任務完成后,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兩組采用相同試題,閱卷工作由5 名不了解分組情況、不參與授課的教師按照統一的標準答案進行判卷。
1.4.3 教學滿意度調查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根據教學準備、課堂教學、教學效果、總體評價4 個維度對學生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采取不記名方式,每一項滿分均為30 分,評教系統評分依據大理大學教務處學生的評價情況進行統計,滿分100 分,以評分高低來衡量教學滿意度。
1.5 統計學分析 相關數據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提問率比較 課前試驗組學生提問率為17.6%(48/273),對照組提問率為0.0%(0/26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34,P<0.001)。課后試驗組學生提問率為37.4%(102/273),對照組提問率為14.3%(38/26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57,P<0.001)。
2.2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 試驗組學生的過程考核成績為(94.1±3.7)分,對照組學生的過程考核成績為(83.9±3.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6.790,P<0.001);試驗組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為(68.7±9.4)分,對照組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為(63.2±13.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411,P<0.001);試驗組總成績為(77.8±11.4)分,對照組總成績為(69.3±15.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738,P<0.001)。
2.3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中的課堂教學、教學效果、總體評價及評教系統方面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兩組學生在教學準備方面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的比較(分,±s)
組別 教學準備評分 課堂教學評分 教學效果評分 總體評價評分 評教系統評分試驗組 21.5±2.225.9±2.926.9±2.025.5±2.385.0±2.3對照組 21.4±2.421.8±2.218.8±2.619.1±2.563.7±2.3 t 0.29220.33040.69030.21029.920 P 0.771 <0.001 <0.001 <0.001 <0.001
3.1 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正在邁入數字智慧的新世界,教育領域的大變革讓“問卷星”等網絡平臺大放異彩〔8-9〕。“問卷星” 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使用簡單、便捷等特點,已有研究證實“問卷星”能提升教學效果〔10〕。本研究將“問卷星”運用到“檢驗診斷學”的過程考核體系中,通過課前預習效果、課中學習效果、課后復習效果及單元模塊總結的檢測,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前預習效果檢測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自學時的難點及易錯點,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利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能夠重點講述有關知識點;課中學習效果檢測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本節課程講解后,尚有哪些地方感覺困難,能夠對這些晦澀的知識點再次進行強調,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課后復習效果檢測有助于教師督促學生在平時多復習鞏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在平時多積累,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及主動思考的能力;單元模塊總結的檢測則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評估,并讓學生對先前學習內容再次加深印象。本研究發現試驗組的課前、課后提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試驗組過程考核成績、期末考核成績及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因此,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3.2 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有助于提高教學滿意度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多采用“講授知識+課堂示教”方式,這一模式下,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的工作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同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11〕。而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課前預習效果檢測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教師的課前準備,反饋部分學生能提出自己自學時的難點;課中學習效果檢測直接反映出學生對本節課程尚未掌握的內容,教師與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性;課后復習效果檢測讓學生針對課堂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再次進行鞏固,極大地減輕了學習負擔,學生對教師的建議也可及時通過“問卷星”平臺反饋;單元模塊總結檢測是學生階段性的總結,一方面可以暴露自身的學習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及時檢測。在本研究中,試驗組在教學滿意度的課堂教學、教學效果、總體評價及評教系統評分方面相較于對照組學生的評價普遍更高。
3.3 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面臨的挑戰“問卷星”在“檢驗診斷學”教學過程中使用簡單、快捷,具有成本低、用途廣的特點,它能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參與度,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計劃,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教條化、統一化、靜態化等弊端,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長期處于被動性、封閉性、接受性和單調性的狀態〔12〕,對于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有部分學生起初有排斥心理,不愿主動配合教師,會采取敷衍了事的方式,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這一新型學習模式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有足夠的時間參與教學準備工作,更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淵博的知識、熟練的網絡技能以及優雅的言辭均是數字智慧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
3.4 不足與總結 本研究結果有以下局限性:僅針對一屆學生進行研究,樣本量有限,難免存在抽樣誤差,但由于缺少上一屆相關數據,未能對兩屆學生進行橫向及縱向研究,在后續研究中,將繼續嘗試將這一過程考核體系應用于平時教學中,進一步探索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改革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基于“問卷星”平臺的“檢驗診斷學”過程考核體系,不但提高了“檢驗診斷學”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提問率及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改善,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滿意度,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越來越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了極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