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曈
摘要: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占據真理與道義的制高點,推進意識形態建設,超越西方意識形態虛假性與剝削性,彰顯了意識形態的根本優勢。在理論性層面,以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科學指導中國發展,反映人民真實發展需要;在價值性層面,引領共產主義方向,凝聚社會發展合力;在共享性層面,超越西方剝削秩序,不斷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在張力性層面,堅持意識形態一元指導下的辯證創新,促進意識形態守正與創新、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統一。意識形態是社會革命、改革、發展的思想先導,黨的意識形態的根本優勢彰顯了黨成功領導中國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崇高境界。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根本優勢
中圖分類號:D26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1502(2021)05-0016-09
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建設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實踐緊密相連,它是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基礎上,對中國無產階級與中國人民的價值意識的系統性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原因就在于“我們黨是堅持為真理而斗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盵1]正是因為用好意識形態是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獨特政治優勢,黨才能時刻保持純潔性與先進性,才能保證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創輝煌。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人的思維觀念上的反映與集中表達,以不斷更新的指導思想應對人民需要的真實反映,尋求認識論的科學性與真實性,用共產主義信仰來引領和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立足于實現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與共同富裕來彰顯發展觀的共享性,并在實踐中不斷守正創新。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百年建構,發展成為一種超越西方意識形態虛假性與剝削性的意識形態,從而占據真理與道義的制高點,構建了黨的意識形態在理論、價值、共享、創新維度上的根本優勢,在每個歷史階段發揮了功能性作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引擎。
一、理論性優勢:科學指導發展,真實反映需要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至少包含社會學描述性意義上的“社會意識形式”“統治思想”的中性概念,還有積極性意義上的“革命意識”的肯定性概念[2]。而從總體上看,馬克思主要是從意識形態虛假性之否定性層面來批判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從而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原則。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系統批判了以青年黑格爾學派為代表的唯心史觀,認為其代表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對現實社會的顛倒性、歪曲性的反映。因此,馬克思之后,“意識形態”常常因否定性被理解為“虛假意識”,直到列寧提出了“科學的意識形態”概念,他認為“任何意識形態都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可是,任何科學的意識形態(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意識形態)都和客觀真理、絕對自然相符合,這是無條件的”[3],從而創新性地闡發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虛假性的科學性超越,指出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真理性特征。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黨的意識形態在理論上體現了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真理性特質,體現了意識形態形式反映與內容實質的一致,呈現為指導思想的科學性與反映人民需要的真實性。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催生符合馬克思主義要求與中國特質的科學理論,指導中國發展,具有科學性。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深入總結社會主義發展經驗,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發展,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的意識形態指導思想,指引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另一方面,黨的意識形態真實反映中國人民根本價值訴求,具有真實性。意識形態本質上是一定階級意識的集中反映,當前,黨的意識形態的價值內核本質上是人民意志的集中化表達,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發展取向,并且在實際中時刻保持“意識形態的人民意志”與“人民意志的實踐發展”的辯證統一,以人民意志的真實性促進人民利益的確切實現。
(一)指導中國實踐發展的科學性
列寧首次提出“科學的意識形態”概念,賦予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科學性的特征,指出了作為無產階級政黨意識形態的思想體系,是具有經受社會歷史檢驗的真理性、科學反映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性的?!皶r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盵4]新的時代與新的實踐催生新的理論,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立場、觀點、方法,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發展難題、滿足人民發展需要、實現國家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反映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及人民發展要求,證明了自身的科學性?!耙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5]理論的科學性是實踐科學發展的思維要求,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黨的意識形態根據發展實際與時代特征,賦予自身理論科學性內容,推進經濟文化社會、黨政國防外交、生態民生文明等社會綜合體的有機發展。在此過程中產生并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彰顯意識形態的多維優勢,推動中國接連實現各階段的發展目標、促進人民自由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發展歷經歷史性變革,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中找準發展主線、堅定價值信仰、明確各階段發展目標、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相統一,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偉大思想指引偉大實踐,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充分結合實踐需要與人民發展需要,創新發展理念、構建科學發展策略。例如,在總結歷史發展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我們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中國經濟與社會綜合體更加健康有序發展,順應了現代化發展規律的要求,在偉大實踐中創造偉大成就。在這一歷史性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黨的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引領實踐,凝聚人心。
(二)反映中國人民需要的真實性
黨的意識形態體現了超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虛假性的真實性。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維護階級統治的思想工具。馬克思、恩格斯批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時認為,“占統治地位的將是越來越抽象的思想,即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因為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就是說,這在觀念上的表達就是: 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6]。早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為了推翻封建王權與宗教神權的專制統治、開辟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資產階級聯合了廣大工人、農民、小資產者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在聯合初期,資產階級宣揚代表各個革命階級的利益,共同革命以建立人人平等的自由民主社會,從而制造了早期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但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后,“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盵5]644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內在蘊含階級剝削與壓迫,因而無法真正實現其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價值,為了維護自身統治,資產階級制造了虛假性意識形態,使意識形態的形式表達與實質運行相脫離。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形式上所代表的國家發展方向已經不等于資本主義真實發展的方向,其意識形態無法代表資產階級以外其他階級的根本利益。
“在一個正義的社會里,平等公民的各種自由是確定不移的,由正義所保障的權利決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會利益的權衡?!盵7]因此,不同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虛假性,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真實性特征。作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意志集中反映的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實現了價值形式表達與實質運行的統一。具體地說,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在認知—解釋層面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探索不同時代條件下人民群眾的普遍性利益訴求,并且,實際發展中也堅持理論認知與發展實踐的統一,確保發展成果能真正惠及最廣大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了意識形態形式表達與實質內容的統一,因而體現了黨的意識形態認識論的真實性優勢。堅持唯物史觀,可以發現黨的意識形態代表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中國發展進步的方向、共產主義實現的方向,是三者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征程中,黨的意識形態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歷史性統一,真實反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惠及人民自由全面發展的真實效果推動人民利益與需要的真實性實現,努力實現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提供階段性條件??梢钥闯?,黨的意識形態具有真實性,真實反映并實際滿足廣大人民需要,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滿足社會主義發展需要、共產主義實現需要,實現了三者需要的辯證統一。
二、價值性優勢:明確價值方向,凝聚發展力量
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內含科學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而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與系統性把握是發揮意識形態價值功能的基礎與前提。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是打通意識形態的內在結構與外在結構的環節[8],發揮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的價值優勢,就是要把其內在把握世界發展規律的科學性轉換為現實的價值目標,在價值觀上堅持社會發展的共產主義方向、堅定人民精神信仰而凝聚國家發展力量。
(一)明確社會發展的共產主義方向
實現一個社會快速、有序、健康發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但是如果理論失去了正當性價值規范,也必將使強大的生產力變成自己的“掘墓人”??茖W的理論可以打造一把“利劍”,但“利劍”是用來“揮舞”邪惡、剝削、壓迫,還是追求正義、平等、自由,是由不同的價值觀指引的。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的價值性優勢超越了階級社會中社會關系與階級關系不可調和的對抗性矛盾,發展為人人普遍平等的社會關系,擺脫對立與剝削,促進發展成果的集體主義實現與共產主義分配,從而真正走向通往“自由人聯合體”的“康莊大道”。審視西方經濟秩序,盡管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與科技水平目前相對處于優勢地位,然而,透過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現象來看,資本主義發展成就主要是為了鞏固資產階級統治、維持階級剝削與壓迫、滿足資產階級整體利益。因此,其非正當的價值指引將結出階級矛盾與社會矛盾的惡果。隨著生產力條件的成熟、革命理論的完善、無產階級之階級意識的提升,資本主義終將在非正義的社會秩序中埋葬自身。與之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不僅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配好,不僅要發展經濟與生產力,更要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人人平等、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價值目標。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個體來看,滿足人民多樣性的、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加積極的條件;從社會關系來看,推進人人平等、社會和諧,實現了人民之間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法律地位的真實平等,彰顯了黨的意識形態價值引領作用的根本優勢。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領導下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的集中表達,反映了我國在國家、社會、個體角度的價值規定性,為指導經濟與社會發展奠定了基本的價值基調與價值規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中國價值規定了中國發展的共產主義方向,保持社會關系與運行秩序,始終抵制壓迫與剝削,從而引領個體與社會走向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
(二)規范價值信仰與凝聚發展合力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9]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巨大優勢,需要正確引領人民價值信仰方向,弘揚社會主旋律,凝聚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形成推動中國綜合發展的精神合力。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滋養著中國人民的精神,塑造了中國人民的信仰,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團結奮斗的戰斗力、不屈不撓的堅韌力。當代中國人民的信仰是主流意識形態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價值追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而營造出來的精神追求,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與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持。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總結中國歷史發展經驗與規律的基礎上,找準了契合共產主義價值目標與中國“大同”“天下為公”等優秀傳統思想的中國信仰。人民堅定信仰才能明確奮斗方向,才能使廣大人民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為實現共產主義目標而努力奮斗。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人心向背問題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只有人民信仰堅定,根本價值追求一致,才能萬眾一心,“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建設的合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個階段目標的實現,為人類解放與共產主義的最終實現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發揮其價值引領作用,才能為國家整體發展明確核心、指明方向,為廣大人民正確價值信仰的確立提供基本指引,形成推進社會發展的精神合力。
三、共享性優勢:超越剝削秩序,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在發展觀上深刻體現了其共享發展的本質要求,馬克思指出,“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資產階級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聯合起來的無產階級去掌握它,以便建立這樣一種制度……足以保證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滿足。”[10]共享既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鮮明特征,本質上追求最大程度的社會公平正義,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性提出了新發展理念,從“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四個維度深刻闡述了共享發展理念的時代內涵與要求,堅持唯物史觀視角,共享發展既是對資本主義剝削發展的超越,又是實現人民自由全面發展與最終解放的階段性特質,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必然產物與要求。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人類解放的科學,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人民普遍平等基礎上的共同富裕是實現人類最終解放的必然條件。
(一)對資本主義剝削秩序的歷史超越
通過批判資本主義“市民社會”的狹隘性、揭露資本主義運行秩序與私有制的內在矛盾,馬克思主義實現了對資本主義舊秩序的科學性與價值性超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資產階級統治利益的集中表達,由于資本主義統治必然包括階級剝削與壓迫,因此其意識形態從根本上具有剝削性與不正當性。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其社會秩序的矛盾性,一方面需要大量勞動力投入生產,而另一方面勞動階級創造的大量社會財富卻極不平等地涌入了資產階級口袋中,資本主義秩序就是通過剝削無產階級的剩余價值來維持的。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特殊性利益,而把自身特殊性隱藏于社會發展的整體性與民眾發展的大眾性之中,導致了意識形態內核上維護資產階級剝削與形式上宣揚階級平等公正的分裂。資本主義社會內在基本矛盾的制約性使之無法脫離意識形態的非正當性。實現對資本主義剝削性的超越,必須建立體現共享性的意識形態,充分發揮意識形態促進人民共同富裕的實踐效應?!啊枷胍坏╇x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盵11]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的人民性與社會主義性質不僅表現在思想意識層面,更是彰顯在指引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促進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實踐過程中。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盵12]從社會主義性質來講,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追求,也是評判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重要價值尺度。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追求
共享性的根本價值指向在于人民性,即在公有制主體的基礎上共同參與生產勞動,促進發展成果人民公平共享、人與人的關系平等、生產與分配關系平等、社會發展的公平性惠及。黨的意識形態毫不隱瞞自身階級意圖,始終站在人民立場,維護社會公正與共同發展,既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歷史性價值超越,又在結合中國發展實際的基礎上賦予意識形態人民性以具體化的表達形式。恩格斯認為:“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人人也都將同等地、愈益豐富地得到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盵11]710在當代中國,提供給人民全面發展所需要的資料,就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一切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取得的歷史性偉大成就,就是依靠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團結奮斗出來的。因此,發展成果也必須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當作中國共產黨持久不懈奮斗的動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性要求,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落腳點就在于推進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以人民為中心,貫徹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的共享性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共產主義就必須消除一切壓迫與剝削,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民的自由全面發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盡管還不具備達到共產主義的條件,但是必須要始終堅持共同富裕的共產主義目標,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中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滿足人民系統性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最終實現人民普遍富裕與自由全面發展提供系統性條件??傊?,面對當前中國發展的現實條件,從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規律來看,不斷滿足人民更高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促進共同富裕,為實現共產主義目標做好階段性準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發展的歷史必然。因此,真正惠及廣大人民利益,堅持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成為黨的意識形態人民性價值優勢的關鍵因素。在黨的全面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更加注重人民發展的全面性需要,更加把覆蓋范圍廣、程度要求高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當作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更好滿足人民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要求,為人民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從經濟收入方面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不渝堅持追求共同富裕,在合理范圍與程度內縮小收入差距,保證勞動者平等的經濟地位,改善民生,引導“先富”帶動“后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性協調發展。這都體現了黨的意識形態的發展共享性的價值優勢,即實現了社會發展與人民發展的統一、人與人之間平等發展的統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價值目標與共產主義根本性目標的統一。
四、張力性優勢:堅持一元指導,實現辯證創新
黨的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結合時代條件實現多元創新,并且在歷史實踐中保持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發展,體現其張力性創新。其具體表現為,堅持馬克思主義根本價值立場與階級屬性,結合中國實際發展需要而進行內容擴充、形式更新、價值凝練等創新表達。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正確理解歷史現象與規律的“鑰匙”,提供了歷史宏大敘事的基本框架與演進規律;同時,社會現象紛繁復雜、時代也“日日新”,利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分析時代與發展問題,需要結合不斷發展的時代與實踐條件,從歷史一般性與階段特殊性統一的角度加深理解,深入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敘事研究,促進馬克思主義宏大敘事的一般性指導與具體敘述的特殊性指導的辯證統一。黨的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創新范式,并深刻體現了主流意識形態創新與守正的合理尺度,也體現了主流意識形態與實踐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其真理性、引領性、共享性的作用發揮都需要在此辯證運動中實現歷史的進步。
(一)堅持主流意識形態守正與創新的合理尺度
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體現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不變與時代化多元創新相統一的張力性。創新是保持意識形態生命力的根本保證,黨的意識形態的張力性創新表現為:在堅守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的基礎上,科學處理意識形態內核與策略之間結構與功能、理論與實踐之間歷史與邏輯的辯證統一,保持一元守正與多元創新之間的辯證尺度,既強調意識形態自身固有的界域與底線,反映人民性的核心價值屬性,又要求與時俱進,在實踐與時代的發展中汲取新內容,更好地發揮意識形態的思想凝聚、價值引領、政治認同、宣傳教育之功能。
其一,黨的意識形態張力性創新以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性”指導為基礎。“在立場和世界觀上不能腳踏兩只船,在根本‘范式上不存在多元共存,必須堅持一元論,必須與可能導致顛覆性錯誤的傾向進行不懈的斗爭?!盵13]黨的意識形態作為無產階級與廣大人民意識的集中化、根本性反映,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根本性的方向引領,具體表現為追求共同富裕、人民自由全面發展、實現共產主義目標的價值與理想指引。“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14]然而,面對社會實踐的日新月異,意識形態創新發展不是沒有章法的“包容萬象”,而是堅持人民性與社會主義性質的“革故鼎新”。具有張力的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創新,絕非意識形態內核的創新,絕非把基本意識形態推倒重來、另起爐灶式的毀滅性創新,而是為了強本固基、固本培元基本意識形態而進行的操作性意識形態創新[15]。換言之,黨的意識形態創新發展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根本性價值遵循的基礎上實現的“操作性”層面的新探索,而在其堅持“人民性”“共產主義”等根本價值性質與方向上不會發生變動。因此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思想理論、政治社會等領域的去意識形態化傾向,警惕防范“歷史虛無主義”“意識形態終結論”“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等有害思潮的入侵。
其二,黨的意識形態張力性創新是辯證否定觀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遵循是我國發展始終不渝的價值規定性,為了實現這些戰略目標,必須結合時代條件與實踐發展需要創新機制、擴寬道路、匯聚力量,以科學的實踐策略來完成各個階段的宏觀目標。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面臨新的形勢與要求,黨的意識形態價值內核只有在實踐發展中豐富自身肌體內容、創新實現形式、抵制不良思潮入侵,才能始終保持活力,體現先進性,充分發揮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發展的環節,也是揚棄的過程。黨的意識形態的張力性連接了各個階段意識形態的表達形式,根據根本性價值遵循,在舊的意識形態表達形式基礎上,剝離其中過時、落后的因素,充分吸收舊質合理性,根據實踐發展新要求、新特點創新意識形態表達形式與“操作性”機理。可以看出,黨的意識形態張力性的顯現過程就是一個意識形態不斷更新、革故鼎新、銳意創新的揚棄過程,深刻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
(二)體現意識形態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辯證統一
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根本優勢的發揮不僅是一種實現樣態與價值目標,還是一種歷史實踐過程,需要在循序漸進的發展中發揮根本優勢的巨大功能,為實現最終人類解放提供思想引擎。意識形態創新的張力性不僅體現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上的思想理論創新,而且還表現為思想理論創新引領發展實踐變革,兩者根本統一于當代中國發展的實際。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在實踐中明確發展的新需要,同時堅持問題導向,以問題促進變革,在正向發展需要與反向問題倒逼的實踐統一中實現自身創新發展。在此基礎上,根源于社會發展實踐的意識形態創新,又必然反過來引領實踐走向新的發展高度,在滿足新的發展需要,解決一系列發展矛盾的基礎上,促進實踐的更高發展??傊?,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創新與當代中國發展實踐創新是辯證統一的。當前,中國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全民創新、全面創新,為社會系統性發展注入持久性、關鍵性動力。時代持續更新,實踐接連變化,要求意識形態也必須與時俱進,在時代與實踐歷史進步的過程中更新自身,更好發揮根本優勢。創新是推動一個社會發展的“牛鼻子”,也是意識形態價值內核保持先進性、發揮引領性的重要機制保障,換言之,失去創新機制的意識形態價值內核必然陷入一潭死水,無法發揮自身的理論指導、價值指引、實踐規范等作用。只有堅持發展的觀點,以創新的姿態豐富自身,從歷史與實踐發展的過程中汲取營養,融會貫通戰略目標與方法策略,才能始終保持與發揮黨的意識形態張力性創新的優勢??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與時代的變革呼吁黨的意識形態與時俱進并創新發展,而意識形態張力性創新不僅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也在發揮自身規范性作用的過程中推動實踐變革與社會發展。
總之,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具有系統性的根本優勢。從認識論上來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然要求指導思想具有科學性、時代性、人民性;在價值觀上,需要引領共產主義價值信仰,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形成共同發展的合力,并為科學批判各種敵對勢力思潮,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提供價值觀保障;在發展觀上,需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共同富裕、實現自由全面發展。面對未來,以“自我革命”促進“社會革命”的科學推進,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基礎上不斷創新意識形態內容與形式,為其注入時代活力,就需要不斷推進黨的意識形態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辯證統一。總之,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是一種超越純倫理范疇與資本秩序“低階”正當性概念的歷史性創新,彰顯了意識形態的根本優勢,其理論性、引領性、共享性優勢的不斷彰顯,張力性創新優勢的歷史性進步,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與前途。新時代,需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發展,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強大凝聚力、引領力、感召力,并進一步鞏固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的根本優勢,既為實現社會主義各階段目標提供科學性與正義性指引,又有利于在形勢嚴峻的意識形態交鋒中掌握主動權,占據真理與道義的制高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的獨特優勢[J].求是,2012,(15).
[2]張志丹.意識形態概念上的“列寧與馬克思對立說”獻疑[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4,(6).
[3]列寧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6.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0.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0.
[7]〔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4.
[8] 何萍.意識形態與當代中國[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1).
[9]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0.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12]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586.
[13]侯惠勤.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
[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34.
[15]張志丹.論張力意識形態[J].寧夏社會科學,201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