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鄧稼先》是一篇傳記文,但與一般的人物傳記和寫人記敘文不同的是,文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的民族情結、50年朋友深情為基調,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鄧稼先。
文章以小標題的形式,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并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推出人物鄧稼先。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同美國原子彈設計領導人奧本海默進行對比,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質。第四部分,作者楊振宇從鄧稼先那兒得到消息,了解到中國的原子彈是自力更生研制出來的,為民族感到自豪,為朋友感到驕傲。第五部分,描繪鄧稼先工作環境的惡劣,表現他在艱苦條件下,面對巨大挑戰,肩負重任、勇于擔當、身先士卒。第六部分,引述作者與許鹿希先生書信中的話,對鄧稼先的一生進行高度評價,抒發對朋友的深情。看起來,形式是“散”的,但主題是集中的:幾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鄧稼先的高尚品格,鄧稼先等杰出人物又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課為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讀課文,本課時是《鄧稼先》的第一課時,我將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設計為對鄧稼先人物形象的分析。緊扣統編教材雙線組元的特點,在人文主題“群星閃耀”下,分析鄧稼先的崇高精神與品質,感受他的愛國情懷;針對語言要素,指導學生分析時要做到字斟句酌。我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奇丈夫”,以此來統領全篇,設計本課時的挑戰性學習的核心任務: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奇丈夫”鄧稼先“奇”在何處。這個設計既能抓住學科本質,還能堅守育人價值。既讓學生聚焦文本,進行文本細讀,分析人物形象,感悟鄧稼先的崇高品質,還引導學生向擁有這些美好品質的人物學習,理解并傳承孕育這些優秀品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①通過勾畫課文中對鄧稼先直接評價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②結合人物生平及其時代背景,通過對典型事跡和典型細節的分析,把握鄧稼先的性格特征與崇高品格。③品味文章描寫議論抒情的表達效果,學習鄧稼先的愛國精神,感受作者對鄧稼先的懷念和贊頌之情。
一、初讀課文,借助歌詞,整體感知文章
師:本篇課文的第五部分引用了一首“五四”時代的歌詞,這首歌是作者父親最喜歡的《中國男兒》。請大家齊聲朗讀一遍。
所有學生齊誦書中引用的《中國男兒》歌詞,教師幫忙正音。
師:作者為什么要以一首父親喜歡的歌作為《鄧稼先傳》的背景音樂?用歌詞中的一個詞語概括鄧稼先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古今多少奇丈夫”的“奇丈夫”。
生2:“奇丈夫”。
教師板書“鄧稼先”“奇丈夫”。
【設計意圖】用文章第五部分引用的歌詞導入對文章的學習。抓住文中所引一首“五四”時代歌詞中的關鍵詞“奇丈夫”,借助歌詞,快速有效地引導學生切入文本,把握鄧稼先的形象特點。而且“奇丈夫”一詞既是對鄧稼先的整體形象的概括,也順利地引出本課的后續核心學習任務。
二、借助挑戰性學習任務,細讀分析文本
布置核心學習任務:通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奇丈夫”鄧稼先“奇”在何處。
1. 分小組討論課文第三、四、五部分
先引導學生著重分析文章的第三、四、五部分。將班級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對應一部分。學生先自主閱讀,在文中勾畫關鍵語句,并在旁邊批注分析。小組討論,代表發言,他人補充。
(1)第三部分
生1: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人們絕對相信他。
生2:作者寫奧本海默是為了和鄧稼先形成對比。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襯托了鄧稼先的謙虛樸實。
師:什么導致了鄧稼先和奧本海默的不同?
生3:我猜是美國和中國的民族文化不同。文中說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最不要引人注目”和“最不引人注目”的區別在于,“最不引人注目”是人們覺得的,而“最不要引人注目”是他自己不想引人注目。由此可見,鄧稼先是一個“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人。所以,是民族文化導致了鄧稼先和奧本海默性格上的截然不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出鄧稼先謙虛樸實、從不驕人的性格。
師:為什么鄧稼先能勸服兩派?
生4:因為“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一心為了國家,“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他又很謙虛,所以人們絕對相信他,支持他。所以他才能在非常時期勸服兩派共同工作。
師:同學們分析出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謙虛樸實”“無私為公”“受人信任”。可見,鄧稼先作為“奇丈夫”,有著由幾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令人贊嘆的人品。奇人有奇品!
教師板書“奇人有奇品”。
(2)第四部分
生1:在作者詢問鄧稼先寒春是否如謠言所說,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時,鄧稼先說“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后告訴我”,由此可見,鄧稼先嚴謹,實事求是。
師:為什么同為世界頂尖科學家的楊振寧會在看到鄧稼先的來信后,有著“極大的感情震蕩”?
生2:因為制造原子彈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當時的中國而言,任務十分艱巨,而且當時國際上對中國是封鎖的,就像原文中說的“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這里蘇聯“援助”是加引號的,也就是說蘇聯其實也沒有給我們什么援助。所以,當作者看到鄧稼先來信,得知原子彈是由鄧稼先帶領中國人完全自主獨立研發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也從側面寫出鄧稼先功勛卓著、貢獻巨大。
師:面對國際封鎖,鄧稼先帶領科研團隊自強不息,完全自主獨立研發、設計、創造出屬于中國的原子彈,使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令所有中國人都重拾民族自信,為中華民族而感到驕傲自豪。鄧稼先作為“奇丈夫”,有著非常巨大的貢獻,卓著的功勛。奇人有奇功!
教師板書“奇人有奇功”“國際封鎖”“挑戰巨大”。
這里,教師借機引導學生回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找鄧稼先的具體貢獻。
生:“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擺脫任人宰割危機”“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
(3)第五部分
生1:文中“我不能走”這句話體現了鄧稼先有強烈的責任感,在危險時刻奮不顧身,身先士卒,用鎮定、沉穩感染眾人。
生2:課文引用“吊古戰場文”,寫出了這里自然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鄧稼先帶領團隊勇于犧牲、不懈努力,最終立下了曠世功勛。
師:文中有兩句話:“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作者到底知不知道?為什么要寫“不知道”?
生3:寫“不知道”是作者在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體會鄧稼先面對困境時需要的才智與毅力。是同為科學家的楊振寧對另外一位承擔重任的科學家的深刻理解與無限憐惜。
師:在“馬革裹尸”的古羅布泊戰場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工作條件下,鄧稼先作為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面對巨大的挑戰,肩負著常人難以理解的重任和使命,勇于擔當,身先士卒,置生死于度外。
教師板書“自然惡劣”“條件艱苦”。
同時,回看第二部分,這一處是對前面“奇人有奇品”的補充。
師:再回看第二部分,鄧稼先是怎么逝世的?
生1:“全身大出血”,年僅62歲,為中國國防事業發展奉獻了一生,付出一切。
師:所以文中用哪八個字評價他?
生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 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第一、六部分
對于課文的第一、六部分,教師先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客觀敘述的文字及作者對鄧稼先的高度評價中,體悟深意。
(1)第一部分
請全班女生齊讀第一部分,理解客觀敘述的文字中蘊含的深意,體悟字里行間的深情。
師:中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最危險的是什么時候?用文中的一個四字詞語概括。
生:“亡國滅種”。
師:“一個世紀以后,中國人站起來了”,鄧稼先為中國歷史的這一巨大轉折做出了巨大貢獻,幫助中國人民站了起來。
教師板書“歷史”“亡國滅種”。
(2)第六部分
文章第六部分,是作者楊振寧對鄧稼先一生的評價。請男生朗讀這一部分,感悟深情。
師:第六部分,除了“稼先”人名外,不斷重復出現的一個詞是什么?
生:“永恒”。
師:鄧稼先的精神與貢獻,對中華民族來說,對歷史來說,是永恒的!鄧稼先作為“奇丈夫”,他的人生價值是永恒的!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所推崇的“立德”“立功”“雖久不廢”,是為“不朽”,是相符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教師板書“永恒”“人生有奇值”。
呈現總板書,再次借助歌詞小結(見圖1)。
師:在縱向的歷史與橫向的困難交縱的歷史時局下,誕生了偉大的“奇丈夫”鄧稼先。他的功績與精神,將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深地被人們理解和敬仰!同學們,經過剛剛對文本字斟句酌地細讀后,大家是不是更能領會楊振寧為什么要以這首《中國男兒》作為《鄧稼先傳》的背景音樂了呢?現在,請同學們再次充滿感情地朗誦歌詞《中國男兒》(生齊誦)。鄧稼先正是這樣一位由幾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出高尚人品、氣節的中國男兒,在中華民族面臨巨大挑戰的關鍵時刻,面對著種種困難與險惡,勇敢地站出來,只手撐天空,肩負起重樹民族尊嚴的巨大責任,碎首黃塵,付出一切,他功勛卓著,品質卓越,他的精神與業績,也像“長江”“大河”“昆侖”一般屹立在“亞洲之東”,成為永恒。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奇丈夫!
【設計意圖】以關鍵詞“奇丈夫”統領全篇。挑戰性學習任務“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奇丈夫鄧稼先‘奇在何處”,既能讓學生細讀文本,勾畫關鍵語句,揣摩品味分析,把握人物特征;也能引導學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時,感悟鄧稼先的崇高品質與愛國精神,以及作者對鄧稼先的情感,從而向擁有這些美好品質的人物學習;理解孕育這些優秀品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有所發揚傳承。這一挑戰性學習任務,將學科本質與育人價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借助挑戰性學習任務,理解現實意義
由“古今多少奇丈夫”聯系現實,借助寫作實踐這一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現實意義。
師:張愛萍將軍為鄧稼先寫的挽詩里有一段話“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哀君早辭世,功勛澤人間”,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本文的題記。鄧稼先的熱血“至今尤殷紅”,他的精神也一直傳承在“中國男兒”的血脈中。中國有著很多如鄧稼先一般,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面對著種種困難,為中華民族帶來巨大轉折,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奇丈夫”,請選擇一個你心中的“奇丈夫”,為他寫一句題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現實意義,以讀導寫,以寫評讀。學習課文中鄧稼先的優秀品質,尋找社會中的杰出人物。學習文章中直接抒情議論的寫法,并遷移運用。這一學習任務,是對本課語言知識技能學習效果以及育人效果的評價。
我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把握了語文學科本質進行教學,緊扣文本,涵蓋誦讀,通過對鄧稼先的性格特征與崇高品質的分析,使學生對鄧稼先的家國情懷發生情感共鳴,理解家國情懷的內涵,產生相應的情感追求,并落實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這就將學科與育人有機融合在一起,借助挑戰性學習任務,在語文學科閱讀教學中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德育價值。
(作者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語文備課組組長、北京市海淀區見習教研員)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