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

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求什么,學生就完成什么,按部就班、機械地執行教師的課前預設現象,導致體育教學的呆板僵化。如何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學得主動、有動力、有收獲,成為主要問題。為此,江蘇省以體育教師備課用書《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為藍本,在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間結合蘇州市高新區體育教學實施意見,從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教學成果等多方面,構建體育教學中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的實踐途徑。
一、體育教學中預設、生成、評價的特征及存在問題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評價的多元性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而在體育教學中,預設、生成、評價各要素間存在脫節現象,缺少必要的聯系。因此,針對該問題,體育教學中認知、情感、實踐應相互促進、有機整合,形成和諧的統一體。
1. 預設、生成、評價的共同性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預設、生成、評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堅持目標明確一致原則。學生的每項活動安排都是圍繞學習目標而進行的,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引導學生。二是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具體體現在預設上,備課用書單元建構嚴密,包含教學價值和意義、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儲備、興趣愛好給予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體驗與創新,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不同結果,進行多元化評價。
2. 預設、生成、評價的整體性
體育課堂教學生成的前提是預設,針對生成的效果進行總結、檢驗就是評價。評價為學生的學習進行合理的調整提供依據,同時,也為再次預設和生成進行調控。由于學習的主體是全體學生,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根據學情將進行再次的預設。因此,“預設—生成—評價”是一個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的整體。交叉面越大,教學效果越顯著(見圖1)。
二、體育教學中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實施策略
1. 科學使用備課用書—預設導“行”
一是合理制訂學習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學習目標引領教學活動的發展,是教學活動所要達成的理想狀態,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風向標。備課用書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情況設定適宜的學習目的,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機設置分層目標。
二是彈性預設過程,重視四個對策。體育教學包括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遵循認知過程和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影響這一過程的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因素,其中,通常是教學對象即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導致體育課堂的多樣生成,如同一位教師在不同班級上同一節課,容易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根據課堂上學情的變化,及時預判,多角度、多層次給予不同評價。
三是留足思考空間,凸顯五個關注。教師在進行課堂預設時,應巧妙“留白”,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時,應凸顯五個關注,即關注學生的體育認知和運動技能掌握狀態;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情緒調節能力;關注學生運動負荷的適應能力;關注學生集體互動和協作配合能力;關注整班和個別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2. 抓住課堂教學的精彩—生成促“行”
一是研究學情,走進兒童世界。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與他們溝通交往,了解學生的體質變化、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從學生視角安排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發聲”和提問,認真解答,不放過每一次答疑和啟發思維的機會。當學生提出練習要求時,教師應分析原因,根據學情及時調整練習,盡可能滿足學生。教師對學生參與的態度要及時關注,對學生別樣的練習要加強引導。
二是努力放手引導,大膽嘗試。身體練習是體育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是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必經路線,教師應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出發,安排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身體練習。
三是把握時機,促進意外生成。體育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在課前,教師難以做到百分之百的預設,因此,在體育課堂中時而出現的“意外”精彩生成,也是值得探討的教學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外”生成,順應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生成”(二次生成)。
三、體育教學中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效果
一是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實施打造了一個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動力極大增強,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比、學、趕、超意識逐漸凸顯。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具體學習目標的引領,在充分思考、大膽創新的實踐中獲得學習行為改變。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認為體育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民主的有68.5%(樂意和同伴及班上同學一起活動作為和諧和民主的重要指標)。
二是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獲得了學生的認可。學生能積極地融入體育課堂,是體育課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學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狀態中學習實踐體育知識技能,不斷明確自己、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得到心理充實感、滿足感和需要感。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把學生的參與性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強調學生個體在體育活動中的感悟和體驗,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的各階段評價、多元評價、后續評價。
三是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增強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使學生獲得了良好的人際交往體驗。根據差異的預設,解決差異,在分組、遞進及多元評價方面都需要交流,而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都是在交流互動中進行的,所以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提高。
四是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助力體育課評價體系的健全。體育課程標準要求體育的評價是多方的整體評價,尤其重視學生間的評價和自我評價要在體育課上體現。預設、生成、評價一體化教學的實施使學生明晰評價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己、對人進行積極、客觀的分析、評價。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