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創造性地提出了高中語文的任務群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理念,使得高中語文教學與時代發展有了更為緊密的貼合。本文以《沁園春·長沙》為例,探討了在高中語文任務群教學中融入學生發展指導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任務群教學? ?學生發展指導
任務群教學,是指以學習項目為載體,將學習內容轉換成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以教師為課程主體的教學理念,將教師轉換成配合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引導者,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為了能夠在高中語文任務群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完善個人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當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下面,筆者以《沁園春·長沙》為例,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一、把握詩歌情感,思考青春價值
《沁園春·長沙》是人教版 2019高中語文必修1課本中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導語明確指明,學習本單元可從青春的價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蘊,并結合自己的體驗,敞開心扉,追尋理想,擁抱未來。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把握詩歌情感、理解毛澤東同志的青春價值方面,同時應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青春價值,順勢完成學生發展指導中的理想指導。
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握詩歌情感,深入研究與分析詩歌主旨。在高中語文任務群教學展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把握詩歌情感作為教學任務,通過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創作者的寫作時代背景,理解詩歌情感。由于《沁園春·長沙》創作背景為北伐戰爭爆發前夕,救國救民是當年每一位有識之士希望達成的宏偉愿望。而此時,毛澤東同志正在長沙創立黨支部,希望通過黨的不斷努力,使得祖國的未來更加光明。因此,在把控詩歌情感時,學生會更深層次地了解那段歷史。之后,學生再通過閱讀同時期周恩來的《赤光的宣言》、朱德的《太行春行》、陳毅的《贛南游擊詞》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詞,領悟詩歌情感,并對青春進行思考。
二、以新詩會好友,抒發個人理想
除了完成文學閱讀這個教學任務之外,教師還要將寫作任務貫穿于本單元的教學始終。本單元學習任務四要求學生結合本單元詩作和能夠引發你思考的其他作品,發揮想象寫一首詩,抒發自己的青春歲月,給未來留下寶貴的記憶。注意借鑒本單元詩歌在意象選擇、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手法,使詩作多一些“詩味”。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沁園春·長沙》在意象選擇、語言錘煉方面的魅力,并借鑒這樣的手法寫一首抒發個人理想的詩歌。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所選擇意象的宏大特點,這正是為了表達自己高遠志向的藝術手法,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向,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意象,并運用到詩歌中。在用詞上,作者使用了“爭”“競”“翔”等極具表現力的詞語,這樣的詞語選擇既需要豐富的詞匯量,又需要對詩歌情感的把握。
三、結語
高中語文任務群教學是貼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教學方式,而將個人發展指導與該教學方式結合起來,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趨向。只有專業知識學習與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發展齊頭并進,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秀穎.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概述[J].華夏教師,2020(17).
[2]劉祺.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融入學生發展指導的實踐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SZJ20151。
(作者單位:福建省建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