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平

一、教材分析
《我的“長生果”》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這是著名作家葉文玲的散文,文章情真意切,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在醉心的閱讀中,由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到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不但擴展想象力,鍛煉記憶力,增強了理解力,而且提高了寫作能力。在讀寫的實踐中,作者逐漸悟出了讀寫間的關系和寫作方法。
二、教學目標
第一,認識“過癮、囫圇吞棗、黯然神傷、浮想聯翩”等字詞并理解意思;第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與習作的方法。
三、教學時間
一個課時。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再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并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交流
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出示兩段話:同學們,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著有趣的對話,這節課我們又要學習一篇跟書有關的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這篇課文的作者葉文玲說:“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音符歡快的樂章。”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去感受吧。
2.學案匯報交流
出示學案提綱(學生則寫在一張紙上),教師布置三個任務:任務一是同桌互讀并交流詞語“吶喊、過癮、借鑒、囫圇吞棗、流光溢彩、如醉如癡、浮想聯翩、悲歡離合、黯然神傷嘔心瀝血”;任務二是指名讓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任務三是讓個別學生匯報,想一想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接下來,教師進行課程引導,有兩個教學步驟:
第一,你是否能提出幾個有建設性的問題,我們來交流一下。
第二,教師梳理學生剛才提的問題:①從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作者喜歡讀書、熱愛讀書、珍惜讀書的機會?②針對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閱讀的熱愛,把你感受較深的部分多讀幾遍,并在留白處寫上自己的體會。③反復讀一讀作者列舉的有關作文的案例,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寫作中有過類似的體會嗎?(可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體驗來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習并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讀書方法,)④從作者讀書的經歷和兩次作文獲得成功的經歷中,可以讀出作者的讀書和作文方法有哪些?
3.文本情感交流
在文本情感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通過剛才的交流,你們已經深入理解文本內容了。那么,作者為什么把書比作‘長生果呢?”具體探究過程如下:
首先,小組內交流。其次,指名學生概括交流后的結果。再次,教師出示圖片長生果,告訴學生它營養極其豐富。最后,教師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作者就是在書的引領下讓寫作越來越成熟的。接下來,教師具體可以找出文中有關語句,并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與分析重點段落和句子,明白作者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作者正是在書里如饑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教師總結:將書譽為長生果,作者對書的鐘愛可見一斑,也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書的特殊情感。
4.學習積累交流
在學習積累、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板書設計如下問題:首先,發現作者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其次,看來書真正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讀書的味道,還是這樣讓人心醉,作者在讀書和寫作方面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的?最后,仿照課文重點段落的寫法,寫一寫你讀書中的故事或你在書中的收獲。
5.個性作業交流
第一,抄寫文中優美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必做)。第二,把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獲寫成一個小片段(必做)。第三,摘抄5句有關讀書的名言并背下來(選做)。第四,課外閱讀《葉文玲文集》(選做)。
六、板書設計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崗區園山街道大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