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要】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筆者在地理作業設計上做出以下嘗試:觀察動手型作業、觀察實驗型作業、問卷調查和實地采訪型作業、小論文型作業。在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上仍需要不停地探索和研究,尋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作業設計;小論文型作業
《地理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其中地理實踐力是地理素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地理實踐力是指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踐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要在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難度是比較大,但是通過作業的形式來實現,確實一舉兩得。為了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在作業設計上必須進行革新。
一、觀察動手型作業
觀察動手型作業指的是學生在觀察生活現象或者地理事物的基礎上動手制作出地理模型。
關于地理事物,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立體的,但是在課本或者圖片中多以平面的形式呈現,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難以通過平面圖片全面了解地理事物,在認知上與真實的地理事物存在較大的偏差,難以將課堂上學習的地理事物與現實生活中的地理事物進行聯系,加大了地理學習的難度。比如,經緯網和地形圖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于立體的地理事物的理解不到位,直接體現在了考試上。2021 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第6題錯誤率特別的高,題目如下:
6.1929 年紅軍圍殲敵軍的地形部位是()
A.鞍部? ? ?B.山頂? ? C.山脊? ? ?D.山谷
這道題本身不難,但是學生的錯誤率非常高,為什么呢?其實就是因為在學習地形圖的判讀時,學生只是簡單地從等高線的分布特點來機械判斷,但是關于不同的地形部位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的一個形態,學生是迷茫的。所以,學生不管做多少的習題,也是無法很好地幫助學生正確地、全面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因此,讓學生通過到生活中去觀察不同的地形部位,充分認識和理解之后,制作出立體的地形圖模型和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兩者進行對比,從而將平面的地圖和立體的地理事物充分結合。同樣地,在學習經緯網的時候,讓學生充分觀察地球儀的經緯網分布之后,親自制作地球儀模型,能夠達到良好的認知和理解的效果。
二、觀察實驗型作業
觀察實驗型作業是指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并完成實驗獲得實驗結果,從而理解各種地理現象形成的原因,產生的影響。
初中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比較粗淺,對于很多地理現象的發生缺乏觀察和思考。因此,即使教師再怎么解釋也很難理解其中的原理。這個時候,能夠帶領學生親自觀察,并通過實驗的方式再現其過程,學生不僅印象深刻,更能夠理解其原理,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的能力。比如,“研究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第一是“水”,第二是“土”。首先,讓學生到海邊觀察,在退潮的時候,潮水對裸露的沙灘和分布著紅樹林地區的侵蝕力度是否一致。第二,分別觀察觀察風浪大小不同時、觀察坡度不同時,受潮水侵蝕的程度是否一致。第三,模擬實驗。通過控制變量的方法逐一驗證降水的大小、地勢坡度大小、植被覆蓋率的高低等因素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降水強度越大,地勢坡度越大,植被覆蓋率越低的地方,水土流失越嚴重。了解了影響水土流失的原因,學生更能夠深刻地意識到植被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環保意識和人地協調觀。同時,在現實生活中,針對水土流失問題,也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將課堂所學知識很好地應用于生活,真正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地理。
三、問卷調查和實地采訪型作業
采訪調研型作業指的是,學生針對某種地理現象,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實地采訪。地理是一門生活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地理的學習旨在為人們的生活、生產、環境的保護提供理論依據,經常需要探索影響農業、工業、交通分布的影響因素,并為了促進人們更好地生活生產提出合理的建議。這些影響因素對于學生來講,都是很復雜、抽象,難以理解的。因此,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比如,智利櫻桃為什么能夠在中國暢銷。在生活中可能學生吃過這種水果,但是并沒有深究這種水果產自哪里,銷量在國內怎么樣,為什么能夠在中國暢銷。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實地采訪水果店的老板。通過采訪獲取相關的信息:第一,智利的櫻桃一般都比較甜,因為智利的氣候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和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光合作用強,晝夜溫差大。第二,智利海岸線漫長曲折,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海運空運便捷。第三,智利當地政府對果農實行較大的補貼,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從而價格相對較低。第四,在中國大部分的城市城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們的消費水平高,消費市場廣。問卷調查和實地采訪結束之后,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影響工業發展的因素一般有:交通、勞動力、市場、政府政策、科技等。對于農業方面,自然因素的影響也比較大,如地形、氣候、土壤、河流等。
四、小論文型作業
小論文型作業是指學生針對某個地理現象,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實地采訪、實驗研究等方法,形成比較完整的小論文。小論文型作業,難度大、耗時長、專業性強,經常需要教師或者家長的指導和提供支持,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分工。小論文型作業可以在寒暑假布置,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既能夠避免學生因寒暑假作業多而單一,出現抗拒和敷衍了事的心理,又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社會溝通能力和地理實踐力。
五、總結
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更多的是體現在校園課堂之外,目前還有很多的限制因素,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任重道遠,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能夠做到在課堂教學與戶外實踐之間,在地理學業考試和培養地理實踐力之間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平衡。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研究”(課題編號:2020ZJYB05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荔.初中地理作業的設計[J].考試周刊, 2013(8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