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群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著變化,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從以前的論成績逐漸發展到現在的培養綜合素質。教師與家長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分數,而是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也發生了改變,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聚焦語文要素,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展開分析,供同仁探討。
一、教師重視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語文雖然是基礎課程,卻非常重要,因為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識字以及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此外,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傳授他們寫作技巧,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
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存在過多關注識字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寫作能力培養的問題。這樣非常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導致學生的寫作意識不強,寫作能力弱,寫作技巧不嫻熟,寫出來的文章條理不清晰、語言蒼白。這種情況下,學生面對寫作就像面對一座大山,翻越這座山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而學生的毅力不夠,很容易產生厭惡和抵觸心理,常常半途而廢,放棄寫作。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從小給他們灌輸寫作的重要性,并且還要在教學中重視寫作素材的積累和寫作技巧的傳授。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生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理解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在沒有能力見識這個豐富多彩世界時,通過他人的文字描述間接獲取知識、增長見識,這對于他們知識的拓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比如,在學習《盤古開天地》一文時,可以采用疑問式教學法,讓學生先考慮天與地以及太陽、月亮、山、河、湖泊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帶領學生分析課文,讓他們了解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是怎么看待這些問題的。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課外延展作業,讓學生找一找古代關于人和動物的故事,在查閱資料后,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
古代傳說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神話傳說,能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開闊他們的視野。至于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只要積極搜集資料,再進行簡單的總結與概括就能完成,對小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所以不會打擊他們寫作的積極性。綜上,從各個方面來說,運用這樣的方法,非常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結合學生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寫作活動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閱歷不足,閱讀量小,詞匯量也不豐富,所以對作文題目的認識不透徹,常出現偏離主題的現象。此外,他們在寫作時還存在心中有想法,筆下沒詞匯的情況。針對這兩方面的問題,教師要加強指導和教學力度。
1.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接受能力,在網絡上搜集符合多媒體教學內容的素材,可以是圖片、視頻,也可以是音頻或文本,這些資料能深化學生對寫作主題的理解,讓他們形成更具體和形象的認識,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符合主題的佳作。
比如,指導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寫作練習“小小動物園”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現在的學生受居住環境限制,所見的動物基本是家養的寵物,對于其他動物都不熟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小動物的視頻,讓學生對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有更直觀的了解,明白動物的種類很多,大自然充滿了奧秘,值得去探索。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長大了,如果條件允許,會不會養一些小動物?如果養的話,是在家里養,還是專門準備一個地方?準備養哪些小動物?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小動物?小動物多了會不會因為爭搶食物或玩具而打架,要怎么讓它們友好相處?如何對待這些小動物?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引發無限的遐想,教師可要求他們把思考的內容寫出來。要讓學生明白寫作不是堆砌辭藻,而是要利用文字這一工具,把腦海中的想法條理分明、情感飽滿地表達出來,讓讀者明白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并讀懂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學習也不例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運用的教學與閱讀內容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要對寫作手法與技巧進行總結,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更多寫作知識。
比如,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對于閱讀內容不多加干涉,但也不是絕對放任不管,只要是正面的、積極的內容,學生都可以閱讀,但對于那些三觀不正、思想消極的作品要堅決摒棄。要讓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閱讀技巧。對于比較經典的內容要反復、仔細地閱讀;對于引發學生思考的內容,可以要求他們做筆記,記錄此時的感想;對于熱點新聞或消息,可以略讀,了解大概內容就可以。
只閱讀而不練習,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個星期針對閱讀內容,寫一篇讀后感,寫作形式可以自行選擇,字數不限,表達所思所想即可。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互評活動,讓學生評價彼此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他人的閃光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取長補短,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創新教學方法,運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將課上教學與課下閱讀有效結合,借助課上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他們明白閱讀的過程也是豐富知識、掌握更多寫作手法的過程,再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寫出感情飽滿、條理清晰、言之有物的作文。如此,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