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寫作教學越來越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在指導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寫作時,不能采用刻板的教學方法,如大量閱讀書籍、按照固定模式寫作等,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啟發學生思考,采用更適合中年級小學生的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小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正處于發展的黃金階段。此階段的學生大多將自己的喜好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遇到感興趣的事物時,便會一門心思撲上去;對一些事物不感興趣,則無論如何也提不起興致。知識來源于生活,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寫作主題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不了解這些寫作主題,沒辦法寫作,就會喪失寫作興趣。三四年級的小學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和高年級學生相比,注意力容易分散,對那些離他們生活比較遠的事物也很難產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想激發這個階段小學生的興趣,就要從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
例如,“自畫像”“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等主題的寫作內容都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能夠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不過,在寫這些主題之前,還需要進行一些自由的寫作訓練,即不限制題目和內容,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一方面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以情景導入為主,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探究法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走出不知道從何處下筆的困境,做到從容寫作,體會到寫作的樂趣。還可以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可以寫日記,寫一寫家里發生了什么事、上學路上的見聞、對某件社會事件的看法等,這樣既可以記錄生活,又可以鍛煉寫作能力,積累寫作素材。而且,對于自己熟悉的事情,學生寫作起來更得心應手,對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作文內容更真實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小學一年級的識字、組詞,練習說完整通順的話,造句等,都是為了三四年級的寫作做鋪墊。三四年級屬于小學的過渡階段,雖有一定的詞語、句子練習,但學生在寫作方面的積累還不足,寫作對他們來說依然是件難事。所以,教師要設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帶領他們感知事物,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上,引導他們將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寫進作文,貫徹作文內容以“實”為主,以“虛”為輔的教學原則。
例如,指導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寫作訓練“我的樂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想樂園里有什么,在那兒最愛干什么,發生了什么趣事等。讓大家一起分享,分享之后,再運用教師傳授的技巧和方法寫下來。如此,既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又能使作文內容更真實。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因為只有飽含真情實感的作文,才能稱之為佳作。筆者班級中有幾個學生的作文寫得非常棒,他們在圍繞“我的樂園”主題寫作時,有的說家中菜園是自己的樂園,寫在那里發生的趣事;有的說老屋后的樹林是自己的樂園,講述了自己與林中小樹的深厚情誼……讀這些文章,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真摯的情感,內容也非常鮮活,給人以親切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三、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學生進入小學三四年級后,學習的知識會更深,還增加了寫作課。三四年級的學生對生活充滿好奇,腦袋里有很多奇思妙想,他們的世界與成年人的世界完全不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用千篇一律的寫作模板來限制他們的思維,要讓他們盡情發揮想象力,使他們的思維更活躍,為高年級的寫作做好鋪墊。
例如,“一支鉛筆的夢想”“這樣想象真有趣”等寫作訓練,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鍛煉。教師可以傳授寫作技巧,引導學生練習寫作,達到鍛煉學生思維的目標。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大膽地融入一些新奇的想象。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想象力豐富且沒有被壓制,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奇思妙想融入到作文中。筆者經常講一些天馬行空的故事,比如“蝸牛是森林賽跑的第1名,比賽結束它做起了郵遞員,給大家送快遞,速度非常快。”“大象的體型和老鼠一樣大,它們和老鼠成為了好朋友,一起生活在地下。”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拓展思維,發揮想象力,把想到的事情記錄下來,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想象能力,為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四、進行科學、合理的寫作評價
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處于寫作的初級階段,教師要呵護他們的寫作熱情,尊重他們的寫作成果,重視教學評價,以欣賞的態度評價他們的作文,指出其中的優點與不足,把握好評價的分寸。而且,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對寫作水平差的學生不要全部否決,以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要發現學生的進步,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幫助他們建立寫作自信。對寫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表揚優點的同時,還要指出不足,促使他們的寫作能力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采用他評、互評的方式進行教學評價,例如,教材中的寫作練習有“寫完后,和同學交換習作讀一讀,互相評一評”的要求,這其實就是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參與到寫作練習中來。如此,學生能增強寫作自信,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佳作的作者請教。這樣既能使評價更科學,又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筆者認為,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家長的支持,家校共育,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寫作評價環節為例,學生完成作文后,可以讓他們相互評價。然后讓學生將作文帶回家中,讓父母閱讀,這樣既能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又能加強親子互動,增進親子關系。小學生大多數時候依賴父母,讓家長參與到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明顯提高,在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得到明顯的提升。通過一個學期的試驗,筆者發現,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也更愿意與父母交流了,學習成績和寫作能力也有了一定提升。
綜上可見,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內容,做到快樂寫作。此外,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身邊小事出發,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多留心,多觀察,用心積累,豐富情感體驗,并組織大量的寫作訓練,以實現質變到量變的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