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豪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版塊,也是考查小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小學寫作教學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大多數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強,甚至還有很多學生厭惡寫作,談“寫作”變色。其實,寫作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活動,如果教師能將寫作的魅力展現出來,合理引導,就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愛上寫作。下面,筆者便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作文教學。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小學生在寫作時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不知道寫什么,常常寫到中途便無話可說;二是文章像流水賬,事無巨細,什么都寫,導致最后數字格不夠用;三是語病比較多,這是小學生經常犯的錯誤,教師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經常發現很多病句。筆者認為,如果不解決上述問題,不但會嚴重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甚至不利于他們以后的發展。尤其是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個人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所以,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并讓他們在練習和思考的過程中鍛煉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一、夯實寫作基礎,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
想讓學生寫出佳作,先要夯實他們的寫作基礎,即培養他們的造句能力,讓他們善于用詞,懂得用詞,擺脫病句,懂得使用修辭手法。因此,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要從基礎知識教起,為之后的教學打好基礎。那么,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呢?筆者認為可以使用“三步走”的策略,從用詞、修辭和造句三方面入手,開展寫作訓練,具體方法如下:
1.用詞:讓小學生懂得正確用詞,這是作文教學的根本點。目前,小學生在用詞方面多數是在同音詞、多義詞方面出錯。比如“門檻”,是一個多義詞,很多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把它理解為房門下面的木欄,卻不知道這個詞還可以理解為困難,如:21世紀,高薪待遇的工作門檻很高。又如“黯然”和“暗然”兩個詞,明顯是兩個同音詞,但學生在使用時,往往不知道該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哪個詞。所以,教師應該讓他們了解這兩個詞所指代的情況:“黯然”多用來形容心情,“暗然”多用來形容環境。當然,除詞語外,還有許多漢字容易用錯,比如“既和即”“地、的和得”“幕和暮”等。所以,在指導過程中,最好讓學生準備一個記錄本,記下這些容易混淆的詞語,并定期翻看。
2.造句:掌握良好的造句技巧,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進行造句指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寫出病句的幾率。在具體的指導中,教師可以先從連詞造句著手。譬如:“清晨”“媽媽”“水果”,可以組成句子:清晨,媽媽帶著我去附近的水果店買蘋果。又如 “雪”“白茫茫”“快樂”,可以組成句子:下雪了,到處都是白茫茫的,同學們在雪地上快樂地玩耍。在連詞造句的基礎上,還可以提供一些病句,或者選學生作文中的病句,讓他們修改,明白“病根”所在,在下一次寫作時避免出現這些問題。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劃出教材中出現的經典句子,并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3.修辭:修辭是最常用的豐富文章語言的手段,修辭手法很多,包括比喻、擬人、夸張、對偶和排比等,這些修辭手法可以讓文章更有韻味,更有可讀性。例如,一個普通的句子:“這朵雞冠花真漂亮”,利用比喻的方式進行修飾后,變成“這朵雞冠花宛如鮮紅的、倒置的女裙”,立刻變得優美、生動起來,充滿濃厚的藝術色彩,可讀性更強了。小學生在剛接觸這些修辭手法時難免遇到困難,所以,教師應該選擇課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讓學生分析和借鑒。
二、培養觀察能力,抓生活細節
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并不是一兩節作文課就可以實現的,還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細節的能力,引導他們認真挖掘生活,記錄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并尋找生活細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時文思如泉涌,而不至于為了完成寫作任務絞盡腦汁。具體的培養方法如下:
1.觀察事物的局部,培養學生的描寫能力
很多小學生在描繪物體時,都會在局部描寫上出現問題。比如描寫一個掛鐘的外形,很少有學生可以刻畫得惟妙惟肖,通常他們在描寫時會采用籠統的方式。因此,教師應該培養他們觀察事物局部的習慣,并延伸到描寫訓練中。例如:某節作文課,筆者拿出一個楊桃,讓學生描寫。由于不同位置的學生觀察到的楊桃形態是不同的,所以筆者要求他們按照自己觀察的結果寫作。一名學生是這樣描寫的:“楊桃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氣,翠綠色的外皮像翠玉。再看外形,它就像一顆綠色的五角星,俏皮中又帶著一絲莊嚴。”筆者在他的位置觀察楊桃,發現確實很像五角星。又如,在描寫鮮花時,有的學生寫道:“喇叭花就像一個布滿粉色花紋的鎖吶,隨著清風搖曳著,仿佛可以吹奏出天地間最動人的樂曲。”總的來說,只有引導學生把握事物的局部特點,他們的文章才會更加真實、生動。所以,在寫作訓練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不同事物的特點,為寫作積累素材。
2.觀察生活細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細節大作用,透過生活中的各種細節,人們可以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并產生各種情感。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時,教師要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引導他們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感悟。具體教學時,可以從觀后感入手。例如,展示一則新聞報道,或者播放一個視頻,然后利用提問的方式啟發他們思考,并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有限,加之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不足,所以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和標準,慢慢滲透,一點點加大難度,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成長。
總而言之,有效引導,讓學生做到妙筆生花,一直是教師追求的目標。但是,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必須遵從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和指導,不能急于求成,否則會適得其反。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要合理使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它們成為作文教學的左膀右臂,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