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哈爾?熱合甫
本文深入研究我國現有公共體育設施配置標準的缺陷,深入剖析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規劃部分與現存問題,提出了適合現階段體育設施規劃發展實踐和公共體育設施配置標準。
1 前言
目前,公共優質體育裝施設備產業發展中仍然存在的最主要矛盾問題依然是體育資源配置供求不均衡,村鎮公共體育設施配套建設服務水平比發達城市明顯落后,與村鎮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公共體育設施配套建設服務水平也明顯出現欠缺。除了在行政區域內小范圍體育覆蓋面的不足,公共綜合體育設施在弱勢群體體育覆蓋率不高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而公眾體育運動設備的安全問題是抑制國家人民體育運動生涯前進和發展的最主要原因,認真分析當前中國公眾運動設備面臨的安全性問題,制定有力舉措和管理策略減輕并處理公眾運動設備的安全性問題,為中國體育工作的全面振興及運動文明的進一步發揚打下良好基礎,并最大限度的發揮公共體育設施在促進中國體育事業進步和文明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影響。
2 我國公共體育設施發展的突出問題分析
2.1 公共體育設施的技術含量較低、服務質量不高,且缺少安全監管與保障
隨著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公共體育設施健身的硬件設備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科學質量較低、品質不高因素仍然制約了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深入發展,因為市場上大量科學質量較低、安全性能差的運動器材,無法適應人民對公共體育設施的質量需求和功能要求,從而出現了產能過剩,甚至產生無效供應現象。但是,因為能夠進行公共運動設備生產的企業較多而且缺少有效的監管,甚至在部分地方的公共運動設備采購還沒有公開的招標制度,使得大部分公共運動設備產品的質量都無法保障。由于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場地少,一些公共體育設施損壞率很高,出現服務質量不高設施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設備較陳舊且不能及時維修更新且缺少安全監管和保障后,造成更新費用高維修成本高的缺陷,導致僅有的公共體育設備使用率低且安全隱患問題較大。
2.2 公眾體育設施功能復雜、種類單一,無法適應全民健康需要
公眾體育設施是國家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民健康國家戰略的主要載體之一。公共體育設施按照種類與使用功能應按照使用區域、公共群體類型、受益群體年齡等進行選擇設計建設。然而中國的公眾體育設施還面臨著設施種類單一、設計結構無法適應全民健康需求不的問題。現在城市的中小型體育場館起不到公共體育服務功能,大中型體育場館則主要為了承辦專業的國內外體育賽事而建設。且此類體育場館建設時,嚴格遵循國外比賽規范且僅適用于專業比賽訓練與觀看,功能簡單且維修成本高,開放能力有限,使用率極低。但是,由于部分社會模式化的機構重復配備類型簡單、用途簡單的太空漫步機、扭腰器、上肢牽引器、劃船器、攀爬裝置等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健身儀器,卻忽視了不同群體結構、不同年齡段人的健康需要,從而導致了大部分公共健身設施長期閑置,使用率不足,并造成了公共資源的大量浪費。
2.3 投入資金不足、政策保障不健全
投入不夠是制約中國公共體育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中國體育事業政府總經費投資比例僅為GDP的百分之零點零五到百分之零點一。各級政府是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主要負責主體,但是針對各地財政規劃差異,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投入率根本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體育設施的要求。這就需要政府機關在增加政府資金投入基礎上,在以利好的政策吸納社會經濟力量的基礎上,還應建立健全的政府導向扶持政策保障系統,以促進公共體育設施的全方面發展。
2.4 公共體育設施存在的安全問題
公共體育設施的安全是保證公共體育設施運動安全的最主要保障,為人民有效的全民健康運動達到強壯體魄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是改善國民素質的最主要前提。公共體育設施安全還需要從產品質量問題、使用安全問題和維修管理問題等幾點方面入手。對公共體育器材的保護和管理也同樣導致安全問題,不少體育器材因年久失修,安全性能無法保證,極易出現安全事故等。在公共體育場的安全方面,我們要提高對公眾體育場的安全意識,科學合理地設計和規劃體育場。此外,我們要不斷加強和健全公眾體育場的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對體育場的保安巡邏和檢測力度,不留任何安全隱患,以確保公眾體育場的安全運轉。另外,在公共體育器材安全方面,我們一定要加強對公共體育器材的質量監督管理力度,嚴把體育運動設施質量關,對不合格的體育器材絕對不得采用,同時政府機關要嚴格查處相關的生產廠家。在公共體育設施的生產操作過程中,對于進行體育運動訓練及參與運動培訓人員,要嚴格依照相關規定進行檢查作業,以防止由于操作失誤而產生的安全問題。另外,我們還必須加強對公共體育器材的質量保護和管理,檢測體育器材的運用效果,對破損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問題的體育器材要停止使用,確保公共體育器材都可以正常有效的運行,從而避免公共體育設施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現。
3 加強政府職能,合理規劃公共體育設施
公共綜合體育設施公共服務的經營質量直接反映著地方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的設施建設與經營管理水平。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應該不斷完善各地相關的體育法律行政規定以及細則,強化地方政府政策導向,明晰公共綜合體育設施的共同所有權、使用人和經營管理責任主體。不斷增加地方政府資金投入,擴大地方社會資金來源,以有效保證公共綜合體育設施的定期更新設備升級、保養和定期修繕等各項費用。合理節約使用社會資金,重視地方政府社會資金投入,嚴格注重對公共體育設施的日常保護與使用管理,以有效防止社會資金重復使用浪費。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就是從微觀經濟角度來看,應從整座城市的社會主體經濟環境中合理設計規劃公共綜合體育設施,并同時充分考慮整座城市的不同人口密集區和不同社區間的人口結構特點,有利于針對性的對其加以規劃布置。在各個研究試點區域內,對市內的各種大型體育設施根據國家發展規劃要求進行設計優化科學選擇,合理布局。計劃重點以市級、片區級的居民運動體育設施工程建設項目為主,對城鎮居民區級公共體育設施項目提出了整體合理布局和配套指標建設要求,對居住率低的居民小區和村級公共體育設施項目建設也要提供配套設施指標。小區級規劃按照小區服務人口規模或者按照服務小型住宅小區結合小區綠地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小區健身點一處,人均用地面積指標按照0.3-0.4平方米配置。
4 公共體育設施改革路徑分析
合理利用各類資源加大公共體育設施用地供應,積極發展立體化的公共運動健身設施,以提升土地利用的集約程度。
4.1 發揮政府職能
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開展全民體育健身與推進城市公共閑置體育設施改造建設管理工作,過程中發揮政府主導地位與社會主人翁精神。根據執行國家《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總體要求立即設立責任追責追究機制,充分利用各類土地資源不斷增加公共閑置體育設施中的土地資源供給。新建、擴建配套的公共閑置體育設施,并通過改造建設升級一些位于社區綠地周邊的體育廢地、陳舊的體育倉庫、商業區體育設施等公共閑置土地資源,將其進行改造升級建設為小型足球場、籃球館、游泳館、健身運動俱樂部、跆拳道館等大型運動休閑健身娛樂場所。同時,可以在這些體育設施地下室新建一個停車場,使當前城市公共閑置停車空間充分合理地進行二次綜合利用,既有效緩解了當前城市“停車難”的現實問題,也能盡可能地解決城市民眾面對日益增長的全民體育鍛煉生活需要,進一步充分彰顯了方便快捷、綠色環保的健康體育理念。
4.2 垂直式公共體育設施
在結構工程和機械設計、廢物利用和城市規劃等多個專業領域交叉聯合的基礎上,立足于都市立體空間結構,沖破傳統的城市平面二維瓶頸,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三維模型,在空地合理使用了大批的具有交通、市場、人才、環保和教育資源優勢的摩天大樓、居民樓、寫字樓、工廠等是數量可觀的沒有達到合理使用條件的閑置垂直空間,即能夠讓廣大人民在休閑時強身健體,也能夠緩減上班學習的緊張和煩躁,從而提升生活效率,還可以擴大城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而推動城市全民健康的發展。
4.3 從技術創新視角,提高公共體育設施的服務質量
政府應開設公共體育設施網絡服務平臺匯集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最新技術資訊、科技訊息和生產資訊等,為廣大公共體育設施用戶提供了具有先進現代科技的公共體育設施的利用方式,以提升設施的使用效率;為公共運動設備的主要生產商和研制者提供信息,并合理開展公共運動設備的科技研究。另外,政府應增加對公共運動設備的技術投入,地方政府部門也可采取購買技術服務的方式增加投入支持和引導公共運動設備產品企業技術創新,并引導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聯合成立公共運動設備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研究項目,以增強企業創新研究實力。
4.4 吸納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的體育設施供給
首先,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還應當加強對中小型公益體育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以及對技術含量較高、優質基層健身產品等的采購比重;另外,政府部門還應逐步增加對公共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通過多渠道、全方位宣傳推進全民健康戰略,逐步確立“生命在于運動,健康才是幸福”的教育理念,并引導公眾為全民健康事業實施奉獻一份愛心。
其次,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一些社會主體力量的公共財力與技術人才資源優勢,以利于促進一些社會的公益性和體育設施等的建設。《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在其中的第十七條重要政策措施其中的第一項就是大力鼓勵引導體育社會成本資金投入,為了有效促進當今中國的休閑體育產業持續蓬勃發展,公共體育日益走向多樣化、高度多層次的滿足健身運動需要,也就是說應該通過更加多樣化的社會來源資金成本支持投入來加以實現,而這些社會成本資金也在公共休閑體育設施發展產業化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當中有著關鍵性的地位。
5 結語
綜上所述,人們應當注意公共體育設施在體育事業和城市文明建設與發展中的重大影響,公共體育設施是中國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物質保證,通過科學合理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優化資源配置,科學化的公共體育設備服務可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需要,有效促進城市發展,推動了中國走向體育強國的進程。積極建立城市公眾體育設施服務體系,以提升城市文明發展質量,并推動社會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