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強
(泗縣山頭鎮農村經濟技術工作站 安徽 宿州 234344)
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內容,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農業生產和發展來說,農業經濟管理是其中的基礎內容,主要是針對農業生產工作、農產品加工環節、農產品銷售環節等方面的管理,根據管理內容制訂科學合理的管理技術,以此取得預期的農業經濟管理效果。
在我國信息技術和機械化水平不斷更新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生產改變了以往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根據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發展形成新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意味著要對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更新和改革[1]。我國農業不斷發展,工作人員應根據農業實際發展狀況制訂科學的管理目標,并將先進信息技術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是根據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狀況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的必要管理,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及銷售具有直接影響,同時也決定著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有效激勵農民積極參與農業發展活動,提高農民參與農產品種植的熱情和積極性,根據當地經濟現狀制訂管理方案,激勵全體農民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管理基礎[2]。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專業人才是農作物生產種植的重要前提,也是利用先進技術的基礎動力,農業經濟管理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專業人才,從而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人才專業性。高質量農業生產人才能滿足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要求標準,改變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傳統觀念和管理手段,為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知識。另外,通過提高農業生產人才專業性,還可以充分借鑒其他城市和國家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積極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再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狀況,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從而為農村經濟奠定更加堅實的發展基礎[3]。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農村經濟管理的行為方式,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不規范問題。分析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和農業發展狀況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問題出現的原因、質量等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逐步優化和完善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管理制度,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科學的制度保障。另外,農業經濟管理還可以調整農村經濟的發展內容,充分結合農業經濟管理與農村經濟水平,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嚴格控制農業生產中的行為方式,充分發揮農業經濟管理的促進作用,推動農村經濟在現代社會的穩定發展,改善農民的經濟狀況。
現階段是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設備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這也為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信息技術,有利于農村經濟信息化建設。在現階段信息技術的影響下,農業經濟管理充分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提高了農業經濟發展效率,進而加快了農業發展中的信息化建設腳步。在農業發展中,能夠根據信息技術掌握和整理農業發展中的數據信息,及時了解社會市場中的農作物價格,為農業生產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手段。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將信息技術與農村經濟發展充分結合,實時了解社會市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同時結合社會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極大程度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信息化和現代化[4]。
農業生產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影響下,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要通過農業經濟管理推動農村的農業發展,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農業發展不只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推動力。
農業經濟管理能夠針對農業發展中的種植、收割、銷售等環節進行有效管理,從而提高農業發展水平。農業供給側改革對農業發展具有較大影響,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培養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改變農業發展中的傳統觀念和傳統手段,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銷售效率,達到農業發展預期目標。推動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轉型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專業人才是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前提,管理人員的專業性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管理的效果,但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難以滿足農業經濟管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部分地區在發展農業中并沒有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也未根據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大多數從事農業發展的工作人員更傾向于農藥研究行業和農業服務行業,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熱情和興趣,導致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不愿從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另外,政府部門缺乏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再加上農村地區經濟條件和生活條件的約束,直接降低了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質量與數量。
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較低,主要是因為缺乏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難以規范和保障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導致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較多問題。由于現代社會處于農業發展的新時期,再加上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發展,對農業發展和農業經濟管理帶來了較大沖擊。部分地區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并沒有制訂相關規章制度,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管理人員在崗位工作中也缺乏制度依據,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存在較多問題,直接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由于缺乏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只是根據農業發展數據進行收集和統計,并沒有進行二次排查,降低了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效率[5]。
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并沒有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的機械化發展和信息化發展。農村地區受到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大多數農民并不了解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發展和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再加上傳統農業生產觀念的影響,部分農民并不能科學應用新型農業生產手段,從而無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另外,農民只是通過電視、廣播等途徑獲取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應用并不熟練,增加了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信息交流難度,同時也未根據農業發展狀況制訂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平臺,無法給農民提供科學的信息交流途徑。
環保問題是農業發展中首要關注的問題,農業發展中的部分行為對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影響和破壞,導致空氣質量和居住環境急劇惡化,從而不利于農村經濟管理和農村經濟發展。部分工業企業逐漸遷移到農村區域,其造成的廢氣排放和污水排放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業環境質量,增加了農村經濟管理難度。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管理人員和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較低,在利用先進農業生產設備的同時也帶來了較多污染物,極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發展。
另外,人們的不環保行為也是破壞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因素,部分農民會在農作物種植中隨手丟棄農藥瓶或者配料袋,難以為農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土壤條件和種植環境。
新時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大量信息技術和管理手段,需要專業人才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輔助條件,因此要引進專業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從而推動農村經濟在現代社會的穩定發展。一方面,要增設高校的農業經濟管理相關課程,為農業生產培養高質量的經濟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農村地區要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招聘的吸引力,優化崗位工作的待遇,提高相關工作人員投入農業經濟管理的積極性。另外,還要定期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展開專業培訓,基于新時期社會發展狀況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專業性,促使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充分應用在農業生產中,進而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
規章制度是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必須合理調整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狀況和農村經濟水平制訂科學管理制度,為農業經濟管理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指導下,能夠及時發現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為管理人員日常工作和行為方式提供制度依據,以此來規范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和管理人員行為方式的合理化。另外,管理人員根據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學習先進信息技術和科學管理經驗,將其應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不斷提升自身農業經濟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的效率,避免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出現矛盾,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發展[6]。
信息時代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極大程度上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在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優勢,結合農業經濟管理與先進技術,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大多數農民對信息設備的認識和了解較低,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普及,加強農村對新媒體的認識和應用,以此降低農業經濟管理難度。通過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農業生產中,可以有效取代部分勞動力資源,減少農業生產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時還能夠增加農業生產的經濟利潤。由此可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提升,可以根據農業生產行為進行有效監督,改變以往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業經濟管理手段,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要想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就要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生產中的生態環境污染,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安全的發展空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要充分認識到工業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局限性和破壞性,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的管理,合理劃分工業用地和農業用地。同時增強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環保意識,避免在農業生產中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合理處理農藥垃圾和肥料垃圾,減少對土壤資源的影響和破壞,為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生產提供優質條件。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及時處理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避免擴大環境污染范圍,維護農村生態環境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農業經濟管理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農業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通過引進專業農業經濟管理人才,調整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能夠及時解決農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農業發展提供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進而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