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強
(商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商洛 726000)
黨的十九大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角度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出明確要求[1]。農民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力量,提升政治素養是保證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推進人才振興的關鍵環節。新時代農民思想政治素養是新時代農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思想素養、政治素養、道德素養等3 方面構成,農民思想素養、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各有其內涵,但又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共同構成了新時代農民思想政治素養。
農民思想素養在農民思想政治素養中起主導作用,政治素養在農民思想政治素養中起核心的作用,道德素養在農民思想政治素養中起基礎作用。因此,明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思想政治素養的內涵,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豐富農村精神文化教育的內容、創新農村教育實踐主體的內容等多維度、多層面提出提升農民思想政治素養的對策,對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持農村長期穩定繁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農民思想政治素養是指農民在農村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思想意識、政治態度、道德品質等穩定的基本品質,是農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集中體現。
農民思想政治素養從思想素養、政治素養、道德素養等3 個維度反映了農民的思想政治素養發展水平和能力。
新時代農民思想素養集中體現了農民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農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對農民的社會生活發揮著引導作用。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思想素質狀況具有重要影響。新時代農民思想素養是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彰顯,是農民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
新時代農民政治素養集中體現了農民在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政治態度、政治方法、政治立場和政治認同,是農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農民政治素養對農民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的把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同時也是農民政治認同和政治理想的綜合體現。
新時代農民道德素養集中體現了農民在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所展現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是農民道德素養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影響著農民道德素養。道德素養代表著一個農村鄉風文明,是鄉村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
新時代農民的思想政治素養既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代農村建設在農民素養上的反映,同時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更是農民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素養在農民綜合素養的培育中起著根本的導向作用以及引領作用,為農民的其他素養提供原動力,對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鄉村改革的不斷深化,推動了農村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民幸福感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農民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意識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這些變化有積極健康的,也有消極落后的。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絕對脫貧解決了人們的吃、穿、住、行的基本問題。一方面,農民由于科學文化水平偏低,尤其老一輩農民大多未接受過高等教育,致使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封建觀念依舊留存。因此必須要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重塑農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防止封建思想對他們的錯誤導向;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農村發展普遍出現了重視經濟建設、輕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在農村功利主義、利己主義等價值取向尤為突出,當前農村的社會文化生活在功能形式上十分單一,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以娛樂內容為主。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娛樂設施的出現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但在功能上依然是以消遣娛樂為主,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
一是農村基層組織機構不夠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夠充分,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由于各種原因,在新時期農村的基層組織機構不夠健全,沒有形成有效機制。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力不夠,缺乏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進而影響農村思想道德工作的開展;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機制不夠健全,很多農村還沒有健全農村黨政機關部門、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甚至有些農村沒有建立這些機構。二是農村基層組織隊伍執行力薄弱。農村基層組織隊伍是提升農民思想道德素養的主心骨和領頭人,一定要有較強的執行力,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到位。但部分農村干部思想素養偏低、文化水平偏低,直接影響了農村干部對農村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同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方法性較強的工作,但農村基層組織由于自身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工作方法陳舊單一,不能引起廣大群眾的認同和信服,直接導致干群分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三是農村基層組織隊伍思想意識淡薄。有的農村干部由于年齡偏大、思想觀念比較落后、沒有與時俱進,從而導致創新意識薄弱,特別是在處理一些復雜的農村問題上,往往能力不足。
在解決“三農”問題的過程中,更加關注的是經濟發展,但極少關注農民的思想工作以及精神需求。農民作為基層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主體,其自身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民文化自覺性較差。由于農村文化資源比較匱乏,導致農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不允分。農閑時,大部分農民會在村內閑聊、打麻將等來打發空閑時間,很少有農民主動閱讀書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二是農民思想覺悟不高。由于落后文化思想根深蒂固,導致農民的思想覺悟不高,也沒有意識去改變這些落后思想,部分農民只安于現狀,滿足自己日常所需,很少去通過創新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三是農民道德意識欠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多數農民只看重個人的利益,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過分夸大金錢的作用,在獲取金錢的方式上,有些農民為錢違背道德原則,甚至忽視法律。時常發生老實的農民在不同程度上缺乏誠信、鄰里之間不和睦、不尊老愛幼等現象,這不利于農民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主題。農民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力量,提升思想政治素養需按照時代的要求發展,否則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影響農民思想道德素養提升的因素,既有內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針對農民思想政治道德素養的現狀,應從豐富農村精神文化教育內容、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創新教育實踐主體內容、優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環境方面,提升農民思想政治道德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向前邁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2]。一是加強道德素養教育,培養農民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要將農民群眾培養成遵守諾言、遵紀守法、團結友愛、有道德、有素養的新型農民。加大宣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的力度,增強農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觀念。二是加強農民“三觀”教育,發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農民明辨是非,用先進的文化代替傳統封建理念,為農民理想信念的確立奠定基礎。三是加強農民法治觀念和創新意識教育。增強農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有利于農村的政治文明建設實施;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使農民群眾真正做到懂法、守法、用法、遵法,能夠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四是重視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定期對農民進行思想道德培訓以及文化知識教育工作。運用網絡技術,向農民科普知識;在農村舉辦農民講習所、建立農村書屋、農村學習角等,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
毛澤東曾指出:“工、農、商、學、兵、政、黨這7 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3]。一是健全組織機構,規范機構設置,完善基層管理組織機構,避免出現農村綜合執法和農民思想工作機構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避免出現責職交叉、分工不明的情況,從而影響農村基層管理組織的權威性。二是明確農村基層干部是農村政治經濟和文化工作的主體地位。首先,對農村黨員干部進行自我教育,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其次,農村黨員干部之間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再次,為農村基層工作者制定福利政策,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三是強化農村基層組織思想建設。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潛能和素養得以發揮,實現的基礎就是實踐活動,人只有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才能不斷地提升自身”[4],提升基層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的發展,理論聯系實際。農村基層組織作為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是農村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執行者,在基層工作中自覺服從并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做到經常性地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斷地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素養。
一是加強思想觀念引導。黨的十八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更加精簡易懂,貼近百姓生活,對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自覺糾正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二是打造先進的文化基礎。要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一方面,要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投入,鼓勵更多優秀的師范專業畢業生走進農村,平衡城鄉之間的師資水平,為農村的發展儲備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經費的投入,改善教育條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激發農民的學習興趣,培養農民的學習習慣,提升農民思想政治道德素養。三是加強思想道德宣傳教育。農村基層干部是帶領農民群眾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的帶頭人,必須對農民進行思想道德宣傳教育,同時根據農村社會現狀和農民群眾現實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道德宣傳教育活動,同時采取一些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思想道德觀念深入到每一個農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