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煉
摘 要:從旅游信息化建設到智慧旅游的提出,再到全域旅游的發展,旅游產業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產業業態不斷創新,呈現產業數字化、發展全域化、消費大眾化、需求個性化和競爭國際化的特點。本文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對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發現了普遍存在專業與產業對接不緊密、課程建設滯后等人才培養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人才培養改革的實施路徑建議:緊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明確智慧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定位;結合人才培養定位和崗位需求,融入信息技術應用重構課程體系;依托教育理念和新技術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行業標桿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建校內外智慧旅游實踐教學基地。
關鍵詞:數字經濟時代;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中圖分類號:F590-4;G71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成都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校級科研項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產業協同發展研究”(21CZYR027)。
(一)數字經濟時代帶來的新變化
我國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推動了旅游產業與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融合,大眾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化。“智慧旅游”開始呈現迅速發展之勢,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游交通等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各類手機App、小程序等移動應用的快速普及,使得機票預訂、住宿預訂、景點門票預訂、租用車輛、跟團游等旅游產品迅速被“在線化”,滿足了旅游者對旅游產品價格比對、旅游產品優化組合和便捷支付等多方位個性化的需求。尤其是大數據等技術對旅游管理、服務和營銷的決策支持,使得旅游產業線上消費占旅游市場總消費的比例明顯提高。與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涌現了在線旅游咨詢員、旅游大數據分析師、旅游日常數據管理與維護員、定制旅行師、互聯網營銷師等新興崗位。旅游管理專業應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數字技能及數字素養。
(二)數字經濟時代對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全面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該決定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1]。2019年12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明確該計劃的主要目標為“通過建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更加緊密、同人民群眾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更加匹配,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備、制度更加健全、標準更加完善、條件更加充足、評價更加科學”[3]。以上政策文件均具體指明了一定時期內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重點領域,突出了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歷史使命。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受大眾旅游時代影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偏重對團隊旅游業務的管理、服務和營銷,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主要面向旅行社計調、門市接待、銷售和導游等崗位。
隨著數字經濟逐步發展和成熟,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包括旅行社在內的旅游企業的生產經營發生深刻變化,出現了定制旅行師、旅游大數據分析師、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崗位。與之對比,旅游管理專業現有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實訓項目開設等與產業新崗位能力要求脫節,從而導致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難以適應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多為旅游管理本科和研究生學歷背景,對旅游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形成的新崗位認知不充分;擁有高級數據分析能力、旅游應用程序設計等學歷背景的教師相對稀缺;大部分教師缺乏長期的行業鍛煉經歷。學生生源類型多樣,部分來自中職的學生有一定的旅游崗位基礎技能。但是,學生普遍存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弱的問題,需要通過課程教學強化職業認知和崗位技能。
近十年,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通過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及省、市相關項目建設,高職院校和專業已經在體制機制、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實訓條件及資源建設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積累,具備進一步開展人才培養改革的基礎。與數字經濟時代旅游產業轉型相適應,旅游管理專業需重新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在傳統旅游技能中融入信息技術,重構課程體系,開展教師、教材和教法改革,打造校內外智慧旅游實訓基地。
(一)緊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明確智慧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定位
傳統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過于寬泛,造成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脫節,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和就業能力的提升。結合數字經濟時代消費大眾化、需求個性化和競爭國際化的特點,將“智慧營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的能力培養滲透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并形成相應的思政、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該專業即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適應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具有“旅游+互聯網”創新創業思維,熟練掌握一門工作外語,具備較強旅游信息化應用能力,面向智慧旅游營銷和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結合人才培養定位和崗位需求,融入信息技術應用,重構課程體系
數字經濟對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以模塊化課程體系規范教育教學,構建公共基礎課程、選修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拓展課以及單項實踐(實習)項目等多模塊課程體系,兼顧各模塊課時比例和理論與實踐課程課時比例,保障人才培養科學有序進行。
以新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新增課程或在原有課程基礎上新增教學單元,如對照旅游大數據分析師的崗位需求和“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開設旅游大數據分析課程,對照互聯網營銷師新職業崗位要求調整旅游網絡營銷課程教學內容,加大對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依托教育理念和新技術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課程思政”作為教育教學推進的重要工作。引導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在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教材建設、教學研討、教學評價等活動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進行各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示范團隊和示范課程項目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以“旅游+”為視角,在旅游電子商務、旅游網絡營銷、旅游項目策劃等專業必修課教學中開展“雙創教學”,拓寬學生的創業思維;以“互聯網+”為視角,在課堂外組建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打造創新創業項目等,以互聯網為平臺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提升學生的專創融合能力。
開發活頁式、案例式等新形態教材,以適應項目制、任務式課程教學的需要。對教學實訓結果要求不唯一的課程采用活頁式的教材編制方式自編教材,以旅游大數據分析課程為例,在數據管理解決方案、互聯網智能數據抓取等教學環節,學生訓練的成果內容可能區別較大,但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或數據采集價值,通過活頁式教材設計,學生可自行在教材中增加訓練成果內容。對教學內容模塊多、技術更新快的課程采用案例式的教材編制方式自編教材,以旅游網絡營銷課程為例,設置搜索引擎優化、搜索引擎營銷、信息流廣告、ASO優化、微信營銷、微博營銷、短視頻營銷、直播營銷等多個主題學習單元,結合數字經濟時代旅游網絡營銷中不斷涌現的新營銷方式和新營銷案例,以二維碼動態存儲案例資源,形成案例資源更豐富的新形態教材[4]。
在傳統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基礎上,結合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如運用智慧職教、慕課等在線教育綜合平臺發布課程資源,利用云班課平臺組織課堂教學,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與學生開展教學互動,結合大數據分析結果對學生學習開展評價等,搭建起資源發布、教學組織、課內外師生互動、教學評價的信息化通道,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與行業標桿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建校內外智慧旅游實踐教學基地
智慧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要求有與之配套的實踐條件保障。在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對應智慧旅游數據采集、挖掘、分析和應用等實訓需求,建設旅游大數據實訓室,對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公共資源、網絡開放空間信息、項目調研采集數據、教學大樓人流量等數據進行處理,提升學生旅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能力[5]。對應智慧旅游個性化管理、服務和營銷需求,建設定制旅行實訓室、旅游網絡營銷實訓室和旅游電子商務實訓室。定制旅行實訓室主要開展旅游資源盤點、游客畫像分析、旅游產品組合與成本分析、游客滿意度分析等實訓項目;旅游網絡營銷實訓室主要開展搜索引擎優化、搜索引擎營銷、信息流廣告、ASO優化、微信營銷、微博營銷、短視頻營銷、直播營銷等實訓項目;旅游電子商務主要開設電商網頁設計、線上店鋪管理、在線旅游代理交易等實訓項目。
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要對接智慧旅游行業標桿企業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通過真實項目、真實崗位實踐,提高學生的智慧營銷和管理能力,校企共育智慧化的旅游管理人才。要開設定制旅游產品設計、網絡營銷與電子商務綜合訓練等課程實訓,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真實項目引入校內,提升學生運用大數據思維和信息化工具進行定制服務、線上營銷和在線銷售的能力。與區域內智慧旅游信息技術領軍企業、智慧旅游實踐與應用示范企業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新生入學入職教育和畢業生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真實崗位中強化認知、鍛煉技能。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2014-06-22)[2021-09-17].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 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1-09-1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 content_5365341.htm.
[3] 教育部網站.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EB/ OL].(2020-09-16)[2021-09-17].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 htm.
[4] 朱旭琴.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2):159-160.
[5] 王璐.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研究現狀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1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