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艷紅
摘要:高中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跨越,告別青澀的學生時代,走入大學這個小社會。所以高中是一個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間節點,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相對于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對于學生未來整個人生路程更有影響的。素質教育的提倡,讓學生和老師都意識到學生個人素質的高低對于未來不論是找工作還是社會生活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知識點的傳達,運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關鍵詞:高中政治政治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091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我們迎來了21世紀的新面貌。改革創新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對于高質量的社會生活、青少年的學習環境、社會傳導的價值觀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所以研究高中生在學校里的政治哲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哲學相對來說有非常多繁雜的概念和邏輯關系,所以單純的哲學理論對于高中生來說是非常枯燥的,教師應找到真正適合高中生的教學理念和課程模式,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一、高中生政治哲學課的學習意義
高中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跨越,告別青澀的學生時代,走入大學這個小社會。所以高中是一個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間節點,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相對于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對于學生未來整個人生路程更有影響的。
促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和教師都能認識到高中政治對未來個人素質的重要影響。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重視知識點的傳授,還要注意學生的接收能力,運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或是利用做題講解的形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完成課程教學任務,也不是單純的輸出知識,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全面的素質教育。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課堂上獲得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和正確的價值導向,所以高中政治哲學的培養意義重大。
二、高中政治哲學課學習路徑
1.哲學語境生活化的轉變
復雜的政治哲學課程理論對于高中生來說是比較難以集中精力的,并不容易理解。雖然在課堂上單純的理論文字簡單,但各種邏輯組合起來就讓學生昏了頭。有些學生雖然能夠流利地背誦出哲學政治理論,但是真正運用到社會生活中確實一頭霧水。對于教師來說,政治哲學課的教學目的不是單純的讓學生機械背誦理論來應付考試,而是讓他們能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夠將理論真正運用到社會實踐之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傳統教學時,要將哲學理論和社會生活相結合,讓哲學語境有一個生活化的轉變,從而能在一個社會現實包裹的環境下了解到政治哲學理論,做到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掌握運用技巧。
哲學的根基就是現實生活,脫離生活的政治哲學課程無疑是紙上談兵,學生需要通過政治哲學的課程來了解生活奧秘。哲學也是指導人們生活更好的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社會現實的概念,用哲學理論去映射社會現實;在學習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循環,學生才能在一個良性的環境中更好地學習。
2.提高課堂授課藝術,培養學生課堂興趣
課堂不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學習空間,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時間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興趣對于構建高效課堂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教師可以利用情境表演或者藝術作品的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解稅收知識的時候結合動畫作品來講述一些晦澀難懂的哲學理論。也可以在了解其他藝術作品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利用真實的故事向學生展示一些較為復雜的哲學邏輯和政治理論。
3.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如唯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認識論,這些理論在學習的時候并不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需要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其他的理論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難以做到真正的掌握,更不能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解決問題。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理順哲學中的邏輯理論,把問題系列化,在課堂上有邏輯地闡述出來。
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在回答的同時也能將問題的答案串聯理解。也可以將知識進行系統的劃分,知識結構化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整個哲學體系的分類關系。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政治哲學的教學質量對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學生在課程中獨立意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教師掌握正確的教學路線,才能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政治哲學的學習不僅僅關乎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更加重要。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個擁有強大學習能力的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或是社會生活中獲得真正的成長,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陳煌高中政治課堂中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4,(26),11-12。
[2]楊明思維導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3,(02)。
[3]鄧汝昔淺議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高中政治課[J].中學教學參考,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