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慧
摘要:當前,初中歷史方面的自主探究著重強調學生學習期間自主性以及主體性的發揮。探究式學習是構建在扎實知識基礎之上的,所以,這是一種對學生基礎知識以及能力進行檢查的重要學習方法。因此,歷史教師必須對自主探究教學加以重視,積極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這樣能夠對其后續學習奠定一個堅實基礎。基于此,本文章對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初中歷史;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194
引言
探究式學習能有效加強學生主動性、激發學生探索意識、促進學習效果。探究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協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研究探索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培養合作精神。基于此方法,學生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并且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真正領悟知識的價值所在。
一、探究式學習的實際意義
眾所周知,初中是學生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習慣加以培養的黃金時期。所以,建立探究式學習的課堂對學生發展而言有著諸多益處。首先,探究式學習課堂非常適合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嚴謹邏輯思維。探究式學習教學能夠有效啟發學生自主思考以及自主觀察的意識。其次,初中時期的教育并非為了要求學生必須對多少知識進行掌握,而是為對其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因為興趣乃是人們最好的教師,其是學生學習最佳驅動力。學生只有對歷史知識充滿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并且長期進行自主學習。最后,在初中時期,學生對新鮮事物普遍充滿好奇,然而卻缺少耐心,通過探究式學習教學,能夠對這個問題加以有效解決,促使學生積極動手探索以及親身實踐,這樣可以有效塑造學生性格。
二、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表演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尊重并引導學生發揮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表演情境的創設則可以最大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來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及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來自編、自導、自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幫助,這樣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讓學生以自己的體驗走進歷史、感悟歷史。《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中有一段張騫出使西域告別漢武帝的場景,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設置問題:張騫為什么要出使西域?出使西域會遇到哪些困難?然后安排學生通過觀看史劇、查閱書籍等方式來收集相關資料,再讓學生自己編寫劇本,設計好這一場景中漢武帝、張騫、眾大臣等人物的臺詞,最后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能夠掌握該節課的基本歷史知識,而且能夠感受到張騫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最終實現感情的升華,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二)初中歷史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時,沒有注意到課堂的趣味性,導致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很少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學習情況。為了避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要在提高自身專業水準的前提下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課堂情境,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初中歷史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起來,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歷史的魅力。例如,學習“五四運動”時,學生可能無法通過課本上有限的語句來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五四運動具體的發生過程,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影片,如《建國大業》《覺醒年代》,其中的相關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在“五四運動”背景下當時的國內情況和國際情況以及為什么會爆發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這個事件發生過后,中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都是學生通過老師對五四運動這件事件的講解,或者是對五四運動相關影片的觀看能夠了解到的。
(三)合理設計問題,激發思維潛能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潛能的有效載體。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探尋答案,從而促進新的問題和知識的生成。這樣的歷史學習才是高效、有意義的學習,才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例如,在學習“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的內容時,首先,在歷史課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初步了解“安史之亂”這一歷史事件,知道唐玄宗、安祿山等歷史人物的相關故事。在歷史課上,教師再讓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中的內容,自行繪制表格對比總結唐玄宗早晚期的變化,并分析這些變化與安史之亂的關系,以及這一叛亂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學生在經過仔細閱讀,對比分析之后,很容易就會發現唐玄宗從崇尚節儉到日益驕奢,從反對奢侈到奢華無度,從整頓吏治到朝政腐敗等一系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正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而安史之亂之后藩鎮割據加劇,唐朝也逐漸由盛轉衰。最后,教師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分析,并設置發散性問題讓學生自行思考和討論。如讓學生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還會一直昌盛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探究式學習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把探究式學習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習能力,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促進教學改革發展。教師在應用此方法時,需要注意發揮主觀能動性,注意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生發展的規律性,因材施教,真正把探究式學習恰當地運用于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李蓮.淺析初中歷史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有效策略[A].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0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八期)[C].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0:2.
[2]范昕穎.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3]辛榮芳.初中歷史教師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8):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