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瑞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鑫茂幼兒園)
幼兒的學習和生活存在各種各樣的互動,其中最重要的是師生互動。在過去的幼兒園教學互動中,師生之間最普遍的模式是教學。在這種模式下,部分教師更關注基礎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性及預設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容易忽略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應與幼兒的學習相結合,以使“教學”和“學習”達到最佳狀態。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善于抓住機遇,重視人與環境的互動,提高教學水平。
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愿望總是發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善于回應幼兒,與幼兒建立起一種積極有效的互動,這樣才能調動幼兒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思維,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中班的幼兒在操作板上學習5 以內的數字時,他們可能會覺得不好玩。我借此機會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數字寶貝將參加魔術表演,它們會變成什么?”幼兒聽到我的問題時,每個人無精打采的表情立刻消失了,他們很興奮地操作著材料,高興地說:“看,我的數字寶貝1 變成了一支長鉛筆!”“我的數字寶貝2 變成了一只天鵝!”同時,我通過物體與數字的相似性,加深了幼兒對數字的記憶,使他們不僅能記住數字,還能發展有意想象。在數學活動中實現師生有效互動的途徑很多,教師應基于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實踐中完善和推廣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另一個例子:在探索區“讓玩具車移動”活動中,幼兒被要求用給他們的電池來移動玩具車。“怎么才能讓玩具車動起來?你是怎么把電池放進去的?”問題提出后,一些幼兒看都不看直接就把電池塞進去,有經驗的幼兒說兩個電池要顛倒著放才可以……幼兒你一言我一語,我卻沒有急著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再問一個問題:“把玩具車的電池放進去,把方才說的方法都試一遍,玩具車會不會移動?”于是,幼兒開始去探尋我拋給他們的問題的答案,經過多次嘗試,玩具車終于開始動起來了。這時,我及時告訴他們:“每個電動玩具都標有電池放置的方向。”在活動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幼兒自己親自去嘗試,他們才會知道正確答案。
幼兒難以抗拒故事的誘惑,他們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故事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將數學活動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年齡特點,創設一定類型的故事情境,使幼兒在一個有趣的故事中萌發學習的欲望。例如,在大班活動“復習9 以內的數字活動”中,我創造了“阿里巴巴尋寶”的故事:在阿里巴巴尋寶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幼兒必須幫助阿里巴巴順利尋寶。這樣,幼兒在解決一個個困難的過程中,復習每個數字的組合形式、分解形式和相鄰關系,并在游戲中鍛煉自己的意向性記憶。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故事情境可以有效營造和諧愉快的互動氛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欲望。
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越接近幼兒生活中熟悉的背景,幼兒的知識接受意識越強。教師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創造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情境,讓幼兒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讓數學教學活起來,從而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一次識別各種幾何圖形的計算活動中,我并沒有讓幼兒對幾何圖形一一進行比較并放入相應的模具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教學方法:讓幼兒自己找出幾何差異,并詢問是否有方法知道它們的差異。結果,幼兒給了我一個驚喜:“老師,用橡皮圖章吧。”“老師,也可以用蔬菜形狀啊。”最后,我高興地對幼兒說:“你們真了不起!這么輕松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真為你們感到自豪!”如果教師采用前一種教學模式,雖然很省力,但幼兒在操作中只是機械地重復模仿,久而久之,幼兒就很難發現問題;后者是活動與幼兒日常生活經驗的結合,既能區別不同的幾何形狀,又能培養幼兒觀察、思考、想象、創造、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是一個廣泛的話題,這種互動永遠不會停止,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教學中不斷發展。教師只有照顧好幼兒,才能實現二者更好地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