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嵇云婷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濱海縣八灘第二中學)

信息技術呈網絡化、數學化、智能化趨勢,中小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越來越多、使用越來越頻繁。但網絡在方便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同時,也存在負面內容,令部分學生深陷其中。初中生道德意識不夠完善,易受網絡不良信息的污染。初中信息技術道德知識的內容廣泛,教師要增加學生的信息道德知識,促進他們健康網絡道德規范的形成。
初中生處于半成熟半幼稚期,他們的意志品質相對較弱,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教師要創設情境,向學生講述道德知識,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可以運用故事、問題等進行導入,讓信息課堂變得富有活力。如在學習《計算機安全》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呈現“熊貓燒香”圖案及相關新聞,并提出問題:大家見過這幅圖案嗎?小熊貓手持三只香,代表了什么?這個病毒產生了多大的危害?之后,教師可借機提問:這個病毒讓很多電腦遭到入侵,賬號被盜,對互聯網安全造成了嚴重破壞,后來殺毒軟件公司迅速研制了針對性的專殺軟件,但這個病毒還存在諸多變種,我們該采取怎樣的防范措施呢?接著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及危害,從而促進學生良好計算機道德規范的形成。教師要通過多樣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通過游戲、合作、實踐等方式,強化其正確行為,指正其錯誤行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信息道德知識的理解。
反思是學生審視、檢驗自身學習行為的過程。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反思,促進他們的自我監控,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對自身的學習與行為進行判斷反思,能發展自己的思維,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教師要合理創設情境,導入所學知識,引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教師應圍繞教學重點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疑問,增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提問時要依據所學內容及學生的現實起點,合理控制問題的難度,讓問題變得具有開放性、趣味性,吸引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留出思考時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必要時為學生糾錯,避免讓他們在討論時“跑題”。學生討論問題后,教師要稍加點評,并對重難點進行講解,讓學生邊聽邊思,形成深刻的理解。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會意識到自己行為存在不當之處。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認錯、糾錯的機會,引導他們加強自律,在自我監督與他人監督下約束自己的行為。
教師要創設合作的情境,加強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提升他們的合作能力。教師要將學生異質分組,讓他們針對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探索,從而形成深度理解。教師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導入,先為學生提供諸多探究的主題,讓他們以小組共學的方式去完成探究任務,將所探究的內容制作成簡報、PPT 等作品。如在學習《計算機安全》一課內容時,教師可提出問題:你們平時用電腦時遇到過哪些病毒?它們會呈現出怎樣的癥狀?有何危害?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教師將學生分組,讓他們自己去探究思考。各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查閱、搜集、分析資料并制作成報告。之后,教師讓學生分別展示,匯報,讓他們充分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癥狀以及對應的防范措施。
教師要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讓學生去了解網絡法規以及網絡犯罪等內容,并將這些知識制作成作品去宣傳。教師可為學生確立調查實踐的主題,也可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自擬有價值的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搜集信息并加以匯總,可以采用多樣的方式。學習小組可采取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獲得第一手資料,這樣的活動能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調查經歷,讓他們對學習中的疑點進行交流,增進他們對計算機道德的理解。課后,學生可將自己的實踐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制成一個宣傳作品,學校可以出一期宣傳欄,也可以在微信群中推廣。人們在瀏覽學生的宣傳作品后,會從中獲得啟發,也可以留下自己的建議,學生要依據記錄下來的建議對作品進行修改。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針對網絡上存在諸多不良信息、部分學生不加辨別加以接收的現狀,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抵制網絡不良信息,促進學生信息道德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