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則予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高新區九方城幼兒園)

繪本又叫圖畫書,由簡單并易被幼兒理解的文字和豐富的圖片構成。閱讀繪本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乃至成長發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繪本和游戲結合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繪本閱讀興趣,加深其對繪本的理解。
近年來,隨著圖畫書的大量出現,繪本已成為幼兒早期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繪本的選擇很重要,畢竟不是每一本繪本都適合與區域游戲相結合。
要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3 至4 歲的幼兒,可選擇情節簡單、故事短的繪本,圖案要清晰美觀,色彩要鮮艷,人物要大而有趣。圖畫書最好配上句子,內容要與幼兒生活的主題相適應,句子要少而重復。對于中班的幼兒,可逐漸增加圖文并茂、情節連貫的繪本,如充滿幻想色彩的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科學文化故事、品德教育故事等。而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我們應該注意從簡短的閱讀材料逐漸過渡到長而復雜的故事,從單頁的圖片到漫畫書,內容可以選擇傳記類、科學類、智力類和幻想類書籍,滿足幼兒的想象力需求。
要選擇有游戲性的繪本。教師在選擇圖畫書的過程中,要考慮繪本中的角色、場景、情節發展是否具備開展游戲的可能性,還要準確分析圖畫書的內容,即準確找出圖畫書本身隱藏的游戲環節。比如系列繪本《一古拉的岔路口冒險》,這是一套需要用手指跟著動物“一古拉”一起去冒險的邏輯網絡游戲繪本,每本書3 個故事,每個故事有20 多種冒險道路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不一樣的體驗。幼兒會遇到很多問題,每個幼兒的選擇都是一種獨特的體驗,不管怎么走、怎么選擇都沒關系,因為幼兒最終會完成任務。每個路口的選擇就像在成長的每個時期我們面臨的選擇,不知道前方會遇到什么,但是只有選擇邁出去,才會到達終點。
以繪本《這樣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為例,這是一本沒有具體故事情節的書,但它提出了一些關于動物身體各個部分的獨特功能的問題。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認知圖書,能讓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的特征。教師可以做一些動物頭飾和動物尾巴,還可以做一些皮影戲,結合游戲“是或不是”來進行相應的游戲,讓幼兒猜動物。教師可以在建構區搭建動物園;在科學區讓幼兒看部位猜動物,了解珍稀動物,進行動物分類等;在益智區讓幼兒進行數獨游戲和動物翻翻樂的游戲;在生活區讓幼兒進行動物剪指甲的游戲;在美工區讓幼兒制作不同質感的尾巴。
再比如《100 層的房子》,其故事內容是有很多房間,每個房間都有著聯系也各有特色。根據繪本內容,教師在科學區可以投放拱門游戲、動滑輪定滑輪實驗和紙牌大樓的游戲;美工區可投放設計衣服的游戲;在生活區可與娃娃家相結合,放入家政服務的游戲;在建構區可讓幼兒搭建“高樓”和“防空洞”等。
中班繪本教師可以選擇《勇敢做自己》和《獨一無二的我》這兩本,它們講了生命是個漫長的旅程,每個人都要勇敢地做自己,還要學習快樂地做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教師在美工區可以讓幼兒畫一畫“特別的我”,感受每個人的不同之處。因為繪本中有很多色彩十分絢麗的小魚,教師也可以讓幼兒畫一畫彩色線描的魚,還可以在益智區讓幼兒找不同;繪本里也涉及了魚游來游去的方向,因而在科學區也可以投放一些探究魚的知識圖片,還有沉浮的小實驗;在語言區可以制作一些海底的背景板,讓幼兒可以情景表演。還可以玩“我的本領大”游戲,每個幼兒輪流說一個自己的本領,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生活區也可以按照一定規律繞毛線為小魚制作美麗的花紋。
小班就簡單一些了,教師可以選擇像《點點點》這樣的圖畫書。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顛覆了傳統的概念,作者采取了一個新的觀點,并把書變成一個玩具給幼兒玩,觸摸會改變顏色,搖動會無處不在……那么教師在設計區域游戲時,在美術區可以讓幼兒用手指進行點畫,畫出屬于自己的小圓點;在語言區可提供一些圓圓的圖片,讓小朋友說句式,什么東西是圓圓的;在科學區可提供一些顏料,讓幼兒進行混色變色的游戲,就像書中所提到的,黃點碰到藍點變綠,紅點碰到黃點變橙,從而進行混色的實驗;在益智區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物體與點數配對的游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從小班到大班,繪本游戲所利用的教育文化元素從單一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外在到內隱,不斷發展。這個時代特點與幼兒學習和認知能力發展的規律是相符合的。教師在選擇繪本時一定要分析繪本特質,從多個方面為幼兒考慮,這樣繪本才能讓區域游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