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素素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學海路初級中學)
在新課改教學的大環境下,教師要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及時獲得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用于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初中生是懂得一些事理的大孩子,但往往又不像高中生那樣有自己明確的主見,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影響課堂學習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呢?
師生互動的方式在課堂上有很多種,有的是語言交流,有的是肢體的交流,而對音樂教師來說,更多的是把握音樂這門科學的特殊性,將其運用到課堂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課堂學習的模式是多樣化的,教師要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善于在教學中發現新的學習模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潛能一旦被發掘出來,他們也更愿意用音樂的形式與他人溝通或者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音樂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就會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愉悅。
比如,在“櫻花”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模仿,或者跟著教師拍打節奏的方式,以多樣的方式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教師在處理音樂教學教案的過程中,要有效利用聽、表演等各種手段,將其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預期。音樂可以不依賴樂譜而獨立存在,所以對有的學生來說,隨意哼唱遠比照本宣科要容易得多,他們也更愿意接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對音樂還是十分有興趣的,但是隨著升入初中,課業越來越繁重,可能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音樂這門課程,從而逐漸對音樂失去了興趣。這就要求初中音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幫學生重新找到興趣,把學生的吸引力轉移到課堂中來。學生愿意主動花時間去接觸音樂,就會愿意投入音樂的學習中。所以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動腦筋,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甚至比教學本身更重要。教師也可以通過歌謠或者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景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意愿,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吹豎笛”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調整到教案當中,這些對音樂教學非常有利。教案的內容一定要跟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在課堂的教學中進行歸納,總結優秀的教學經驗。音樂是一門藝術,它的魅力在于學習的過程中會帶給學生一種自由想象的空間,音樂特有的感染力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對這一門課程產生共鳴。另外,學生的好奇心一般都比較強,教師可以利用樂器進行音樂輔助教學。比如鋼琴、小提琴、口琴、豎笛等樂器的加入,可以縮短音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樂器,配合教師進行伴奏、演奏,相同的樂曲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風格,這樣就會帶給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不同體驗,從而大大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音樂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一些多媒體教案,在上課的時候進行播放,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容易被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所吸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出現差錯是難免的,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學會化解,用激勵的方式讓學生勇于改正錯誤。教師委婉地指出學生的錯誤,是一種智慧,學生會欣然接受。教師要善于把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放大,樹立榜樣,從而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名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的同時,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這才稱得上是一名稱職的教師。
比如,在“阿里郎”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完善和修訂,檢驗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他們自由分組、自主命題,以這種方式進行音樂學習,盡可能地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同時,重要的是讓他們對音樂的學習不再排斥,音樂的種子也潛移默化地種在了小小的心靈中。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背景下,任何事物都需要創新才能進步,初中的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在進行授課的實踐中,也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標準就是更適合學生的長期發展,也能夠被學生所接受。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所有初中音樂教師不斷改良教學,更了解學生所思所想,進而全面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