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崇英
(作者單位系貴州省銅仁市民族中學)

顧名思義,“反思”能力指反向思考的能力。反向思考的能力指個體對自己的決策、行為、方法的審視能力,以及對由此產生的結果的調整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讓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和方法,檢查和調整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有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許多人都主張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呢?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注重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容量、信息的密度。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他們的情感需求、自我表現意識也非常強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重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能促進學生反思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己去反思失誤,修正自我、完善自我。鑒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通過設計教學情境、組織教學資源等,突出教學亮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有效學習、積極反思。例如,讓學生反思我們該如何看待新事物帶來的影響,并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營造反思氛圍,這有助于學生提高自我修養。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從本質來講是一種建構活動。這種建構不是純粹個人的行為,它是建構要素和內容在不同個體之間表述、交流、批判與反思的結果。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估、意見交換是不可或缺的。課堂評價是教學的重要補充,也是培養學生反思能力、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一個渠道。教師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解決相關的生物問題,還要引導他們對問題深入分析,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方法進行反思,讓學生有獨立思考、交流互動的機會,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反思能力。如在學習有關“果醋的制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課外實驗,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用黃桃、葡萄、山楂、蘋果等,參考一些小視頻制作果醋,并要求學生在實驗前一起商討如何掌控細節,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在將發酵液放入容器中后,如何排氣,怎樣做才能防止細菌侵入導致發酵液變質。之后,在課外實驗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東西帶到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研制成果”,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點評、相互評價,促使學生在表述、交流的基礎上批判與反思,這樣可以促使學生逐步養成反思學習過程的習慣,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生物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在生物學習中,每一個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領悟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學生在生物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候,許多問題即便學生查找資料也可能找不到答案,即便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可能也會因為知識量有限而難以得出結論。鑒于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面向全體學生授課,同時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相互監督,養成反思習慣,讓學生共同進步。如在學習“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章節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中所講述的知識,本著“組內異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進行“乙烯促進果實成熟”的實驗,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集思廣益、合作學習。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教師應讓學生先分析實驗原理,列出實驗所用的材料、用具以及涉及的知識,合理安排實驗時間,認真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監督,積極開展批評與分享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
反思是元認知理論的具體體現,反思也是學生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及時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