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詠,尹艷麗
曹縣縣立醫院麻醉科,山東曹縣274400
七氟醚是兒科手術治療常用的麻醉藥物,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麻醉,且蘇醒迅速,而且對呼吸道刺激較小,容易被患兒接受。但麻醉蘇醒期躁動一直是困擾麻醉醫師的一個問題[1-2]。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患兒在蘇醒期很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短暫、可逆的定向障礙等癥狀,蘇醒期的躁動不僅影響了患兒術后恢復,更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并發癥[3-5]。因此,七氟醚吸入麻醉蘇醒期躁動的預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目前丙泊酚、咪達唑侖等藥物被用于預防七氟醚吸入麻醉蘇醒期躁動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右美托咪定作為一種有效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為了探討其預防七氟醚吸入麻醉蘇醒期躁動的效果,該次研究對該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擇期手術治療的68例患兒進行了對照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擇期手術治療的68例患兒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患兒手術中均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信封法隨機分組。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2~10歲,平均(5.28±1.03)歲;體質量12~39 kg,平均(27.34±1.76)kg。研究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2~9歲,平均(5.07±1.08)歲;體質量12~38 kg,平均(28.02±1.73)kg。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及體質量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無手術禁忌證;②ASA分級Ⅰ~Ⅱ級;③無認知功能障礙;④依從性良好;⑤患兒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該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②嚴重心血管疾病者;③肝腎功能不全者;④精神異常者;⑤近期服用過對該次研究有影響的藥物者。
兩組患兒術前常規禁食、禁飲,術前均使用阿托品(國藥準字H31021057)行肌肉注射0.01 mg/kg,均采用丙泊酚(國藥準字H20031358)1.5 mg/kg+咪唑安定(國藥準字H20067041)0.1 mg/kg+芬太尼(國藥準字H20113508)4 μg/kg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滿意后靜脈給予順苯磺阿曲庫銨(國藥準字H20090202)0.1 mg/kg。等待5 min后進行插管,控制通氣參數,呼吸頻率不超過24次/min,潮氣量在8~10 mL/kg,氧吸入量2 L/min。之后給予患兒1.5%~2.5%七氟醚(國藥準字H20070172)吸入麻醉,對照組在麻醉前靜脈滴注生理鹽水,研究組使用右美托咪定(國藥準字H20110097)0.5 ug/kg。術畢前10 min左右停吸七氟醚,待到患兒清醒后拔出氣管導管。
比較兩組患兒T0(麻醉誘導前)、T1(靜脈泵藥前)、T2(泵藥10 min)、T3(給藥30 min)、T4(手術結束后)心率、平均動脈壓水平,觀察兩組蘇醒時間、疼痛評分及蘇醒期躁動情況。

續表1Continued Table 1
疼痛程度采用FLACC評分法判定,從臉部表情、腿部是否處于放松狀態、活動情況、哭鬧情況、是否需要安慰幾方面進行評估,0分為無痛,10分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3]。
躁動情況根據安撫情況及患兒的情緒進行評估,嗜睡為0分;肢體異?;顒訛?0分。5分及以上、8分以下為輕度躁動;8分及以上、10分以下為中度躁動;10分為重度躁動。
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口干、寒戰、蘇醒延遲、心動過緩等。
兩組T0、T1時平均動脈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T2、T3、T4時間點心率、平均動脈壓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麻醉期間心率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anesthesia(±s)

表1 兩組患兒麻醉期間心率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anesthesia(±s)
?
研究組患兒麻醉蘇醒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術后蘇醒時間與疼痛情況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患兒術后蘇醒時間與疼痛情況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研究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比較Table 3 Comp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restlessness in the recovery perio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研究組蘇醒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術后躁動是指術后早期因疼痛、不適和焦慮而出現的精神運動躁動、過度運動活動和知覺障礙,多見于6歲以下兒童。七氟醚麻醉的兒童術后躁動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其發生率約為25%,在已有的研究中從10%~80%不等[6-8]。七氟醚經常用于兒科麻醉,這主要是因為七氟醚起效快、蘇醒較快,而且可提供麻醉深度的快速調整,因此在臨床手術麻醉誘導當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七氟醚具有透明、無色及氣味芳香的特點,患兒采用4%濃度的七氟醚氧面罩吸入后,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喪失意識,不過一旦出現麻醉過深的問題,有可能導致全身性痙攣等并發癥,因此需要對其麻醉情況進行科學的控制[9]。與此同時,七氟醚本身不會較大的影響到患兒的呼吸道,能夠使其平滑肌得以松弛,而且是一種不會對機體血液動力學造成較大影響的麻醉藥物。然而,七氟醚的使用與兒童術后躁動的高發生率相關,有研究指出兒童年齡與七氟醚麻醉術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呈負相關[10]。七氟醚麻醉患兒蘇醒期躁動的機制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可能與七氟醚麻醉后患兒蘇醒迅速有關,但一些比七氟醚蘇醒速度更快的麻醉藥物并不會增加患兒躁動概率[11-12]。蘇醒期躁動不利于患兒恢復,患兒可能無意識地拔除氣管等操作,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呼吸循環劇烈波動,需要及時監測保護。
鑒于麻醉蘇醒期躁動危害性,臨床上已經將丙泊酚、阿片類鎮痛藥物用于預防蘇醒期躁動中,均有一定的效果,現階段對于減少七氟醚吸入麻醉蘇醒期躁動的首選用藥方案仍在研究中[13]。可樂定已被建議作為一種潛在的預防干預七氟醚誘導的術后躁動的藥物,其是一種具有鎮靜、抗焦慮和止痛特性的α2-受體激動劑,在圍術期最常用預先用藥以達到解除焦慮和鎮靜作用[14]。右美托咪定是一種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研究指出其對α2-腎上腺素受體的親和力比可樂定高8倍,對于降低心率有明顯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加外周阻力的指數,能夠減少患兒心肌耗氧量,因此被推薦用于心臟病患兒外科手術中[15-16]。同時,右美托咪定幾乎不具有呼吸抑制的風險,雖然蘇醒時間較長,但患兒蘇醒期出現舌后墜的風險較低,對患兒氣道的影響較小。術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輔助麻醉可以直接作用于腦干藍斑核上的α2-腎上腺素能受體,對突觸后膜的興奮有著良好的抑制作用,鎮靜效果良好[17]。
該研究中,研究組T2、T3、T4時間點心率 (72.83±6.85)、(90.23±8.02)、(88.35±6.79)次/min,平均動脈壓水平(128.84±5.38)、(136.09±5.07)、(124.59±5.24)mmHg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采用右美托咪定對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兒進行預防處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心率和動脈壓水平。在疼痛評分方面,研究組患兒疼痛評分(2.62±0.36)分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緩解患兒的疼痛感。在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方面,研究組蘇醒期躁動發生(7.32%)低于對照組(24.39%)(P<0.05),表明右美托咪定能夠降低患兒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此外,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研究組蘇醒期不良反應發生率(5.89%)與對照組(26.47%)相比更低(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能夠降低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該研究結果與羅佳健[18]的結果:不良反應發生率(2.9%)低于對照組的(20.0%)(P<0.05),相似。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預防七氟醚吸入麻醉蘇醒期躁動,能夠減少蘇醒期躁動的發生,且患兒血流動力學穩定,不會延長麻醉蘇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