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桂保,徐杰
1.金湖縣中醫院神經外科,江蘇金湖211600;2.金湖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蘇金湖211600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變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發病人數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給我國居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1-2]。腦出血是高血壓疾病的常見并發癥,起病較急、病情嚴重、預后效果差,有著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嚴重損傷患者的身體健康[3-4]。研究證實,及早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手術治療,能有效提高手術效果和預后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患者顱內壓升高后會逐步壓迫腦部細胞,使腦部細胞進一步缺血、缺氧,甚至凋亡[5-6]。腦細胞長時間處于缺血、缺氧狀態后不僅會加重神經缺損程度,甚至還會損傷患者的腦部神經功能,給患者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損傷[7]。該研究選取2017年6月—2021年5月于金湖縣中醫院和金湖縣人民醫院行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的7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的手術時機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金湖縣中醫院和金湖縣人民醫院行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的7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基于不同手術實施時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7例。對照組手術實施時間:腦出血后4~12 h;觀察組手術實施時間:腦出血后4 h內。對照組男26例,女11例;年齡40~77歲,平均(56.45±5.09)歲。觀察組男28例,女9例;年齡40~78歲,平均(54.67±5.25)歲。納入標準:①對象臨床病歷完整,具一定治療依從性;②急性發病對象,且經臨床及影像學確診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③臨床表現(惡心、嘔吐、意識模糊、肢體功能障礙)明顯;④高血壓病史,神經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糖尿病、甲狀腺等嚴重嚴重內分泌系統疾病者;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高危全身性疾病或嚴重感染者;③血管腫瘤、其他腦部疾病者;④手術禁忌證或研究相關藥物過敏史者。研究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研究獲得患者知情同意。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均給予兩組患者開顱血腫清除手術,手術前嚴格執行常規檢查,并通過CT檢查結果判斷患者顱內出血量,實施全身麻醉處理方式。醫生根據患者的顱內血腫情況清除血腫,依次打開骨瓣、腦硬膜、進入血腫腔,清除血腫后應用電凝方式止血。與醫生確認無任何出血活動后,及時修補患者的腦硬膜,縫合傷口后完成手術。手術期間需嚴格檢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根據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給予營養支持、抗感染治療和脫水治療。
對比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清除效果及預后情況。治療效果依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評價,顯效(對象病殘程度評分為0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有效(對象病殘程度1~3級,神經功能缺損46%~90%)和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另行統計兩組對象手術清除效果,涉及指標包括血腫清除體積、腦水腫清除體積。兩組患者均予以3個月隨訪,且定期返院行各項檢測,評估兩組預后情況,依據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GCS)評價預后情況,預后恢復效果良好為5分;輕度殘疾為4分;重度殘疾為3分;嚴重昏迷為2分;死亡為1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預后效果越好。參照Barthel(BI)評價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完全殘疾:生活無法自理;重度殘疾:評分在20分以內,生活需較大幫助;中度殘疾:評分為20~39分,生活需要幫助;輕度殘疾:評分高于60分,生活基本自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預后情況越好。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59%)大幅度高于對照組(7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血腫清除體積與腦水腫清除體積均大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清除效果對比[(±s),cm3]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remov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m3]
?
觀察組GCS評分與Barthel評分均大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效果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效果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給我國居民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不利于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健康發展[8]。據悉,腦血管疾病與人體慢性病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發作,患者的腦部血管就有破裂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死亡。同時,腦血管破裂后不僅會壓迫腦部其他神經組織,損傷神經系統健康,還會給患者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后遺癥[9]。因此,腦血管患者發病后應采用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爭取在短時間內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預后效果。腦出血高血壓患者出現顱內血腫壓迫效應后,患者腦部神經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和損傷,是促使患者腦部細胞凋亡,導致顱內壓異常升高的重要因素[10]。目前,手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常用方式,能有效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延緩腦部出血狀況,提高患者預后效果[11]。除患者具體病情狀況以及手術操作方式,選擇不同的手術時機也會直接影響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尋找合適的手術方式和正確的手術時機對患者進行治療,是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效果的有效途徑[12]。
研究證實,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不僅能幫助患者快速消除其腦部血腫的壓迫反應,還能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狀況,便于患者術后恢復。而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延遲手術不僅會加大患者腦細胞長時間缺氧、缺血壓迫而出現的凋亡風險,還會影響最終的手術效果,不利于患者恢復。有國內學者研究證實,隨著時間的延長,早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存在顱內血腫擴大風險。因此,在給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治療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預防患者的腦部血腫擴大風險,促進患者病情趨于穩定[13]。同時,及早進行手術治療,還能減少患者腦組織水腫、炎癥反應程度,效果更佳。而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發病后的7 h內行手術治療,可有效終止患者的出血癥狀,減輕腦部炎癥反應,進而提高手術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14]。同時,及早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手術治療能更好地保護患者的腦組織,減少腦出血癥狀對健康腦組織和腦部神經的損傷,避免繼發性損傷。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理,能最大程度上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15]。但值得注意的是,過早地為患者行手術治療,不僅不利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效果,還有較大的手術風險。因此,醫生在行手術治療時,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指標,觀察患者的病情狀況,待病情穩定后再給予積極的內科治療支持[16]。
王杰等[17]國內學者在其研究中,將8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均分兩組,觀察組就出血6 h內予以微創手術,對照組則就出血7~24 h行微創手術。結果提示,觀察組手術優良率(88.6%)顯著高于對照組(68.2%);觀察組清除血腫體積(6.5±1.7)cm3與腦水腫體積(7.9±1.8)cm3均顯著大于對照組(3.8±1.0)cm3、(4.0±1.1)cm3,且該組GCS評分(3.3±0.7)分、Barthel評分(54.3±5.1)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1±0.5)分、(44.2±4.5)分。而就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59%)大幅度高于對照組(78.38%)(P<0.05);結果充分提示,腦出血后24 h內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手術治療能顯著提高手術治療有效率。觀察組血腫清除體積(6.41±1.35)cm3與腦水腫清除體積(8.45±1.43)cm3均大幅度高于對照組 (3.36±0.62)、(3.69±0.66)cm3(P<0.05);充分證實及早進行手術治療能快速消除血腫對患者腦組織的壓迫,減少腦組織水腫問題,便于神經細胞功能進一步恢復。觀察組GCS評分(3.38±0.64)分與Barthel評分(56.54±3.54)分均大幅度高于對照組(2.34±0.47)分、(45.67±3.03)分(P<0.05)。該結果則進一步說明較早的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手術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促進患者術后恢復。該次結果也與王杰等國內學者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應證了研究的真實有效性。
綜上所述,臨床在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手術治療時應嚴格掌控好手術時機,最大程度保護患者腦部神經,減少術后致殘率和病死率,提高手術效果。及早的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手術治療,能顯著提高手術治療有效率,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