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地方高校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陣地。教學督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立足人才培養視角,從大學生視域來考察教學督導工作中的問題,有利于教學督導工作的改革和發展。在調查大學生眼中的教學督導工件重要性、督導狀況、督教、評教、督學、督管的評價中,發現教學督導工作在地方高校的實施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對教學督導工作態度淡漠,“教、學、管”督導分離,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缺失等問題,亟待從制度體系、機制運行、隊伍建設等方面改革創新教學督導工作,確保地方高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辦出本科教育特色。
關鍵詞:地方高校;教學督導;教學質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2-0015-03
立德樹人,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建
設人才,是地方高校辦學的根本宗旨。基于人才培養規格要求而設置的教學督導工作,在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當下教學督導重在“督教”和“督管”上,對教學督導工作的認識和評價也是來源于管理者和教師。而教學目的和教學督導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學生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如“隔靴搔癢”。因此,教學督導工作的實效性究竟如何,應該看看學生的認知,讓學生來發聲。
一、大學生視角下地方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狀況調查
為了解大學生眼中的教學督導工作,從教學督導工作的重要性、督導狀況、督教、評教、督學、督管6個方面設計了20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在“問卷星”上形成網絡問卷,組織學生課題研究團隊,通過班級QQ群將鏈接地址隨機發送到湖北工業大學本科生中。為期一周的調查結束后,共收到有效答卷652份,調查對象及調查結果如下。
(一)調查對象
從表1來看,在以工科為主的地方高校,女生、低年級學生、理工類學生的參與意識比較強,對調查結果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一、二年級學生占了2/3,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年級學生不積極參與的態度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而且調查之時正值大四學生畢業之即。從人口統計學來看,各類別學生的占比總體上還比較平衡,調查時間也是在學期結束學生完成了網絡評教之后,所以基本上能代表學生對教學督導工作的態度。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對教學督導工作重要性與狀況的評價。
從表2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教學督導工作的關注度和滿意度都不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
2.大學生對“督教”“評教”效果的評價。由表3可知,大學生對“督教”效果的評價不高,而且從調查項“你更希望教學督導對任課教師課堂教學的哪方面進行關注與指導”來看,42.2%的學生主張教學方法,23%的學生主張師生互動,17.9%的學生主張教學管理,16.9%的學生主張教學內容。這表明學生注重的不再是教師教了什么,而是如何教的。學生參與“評教”的積極性比較高,在“你認為督導評價與學生評價的占比多少為好”上,主張督導評價高于學生評價的只有16.5%,認為占比一樣的有27.7%,主張學生評價高于督導評價占比的有55.8%。這表明大部分學生認識到了作為主體參與評教的重要性,且認為態度是認真負責的。
?3.大學生對“督學”“督管”的評價。由表4可知大學生對“督學”“督管”的認識和評價表述不專業,但大多數學生主張加強教學管理,贊成對學習進行有效的督促,而且認為督教、督學、督管都很重要,希望教師、輔導員、督導專家、管理者、學生等各層面人員都參與其中。
二、地方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地方高校擔負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才質量,教學督導工作有利于教學質量的監控與保障。目前,各地方高校都開展了教學督導工作,從以上立足于大學生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教學督導工作在地方高校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實效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對待教學督導工作態度的淡漠
雖然教學督導已成為高校的一種常規工作,但目前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教管人員對教學督導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檢查和評價的層面,對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深刻,以致學生中有“事不關己”的消極態度,教師中有“你聽你的,我上我的”的消極情緒,教管中有“檢查評價有數據就行”的敷衍行為。調查中也反映出三成以上的學生對教學督導工作無所謂的態度,有兩成的學生明確表示教學督導對教師的教學沒有影響,五成的學生對教學管理狀況評價一般。實際狀況更加嚴重,教學督導教師到課堂聽課,多數學生熟視無睹,不聽課者大有人在,被聽課的教師也是極少主動與督導交流,在教師的考評中,有的學院將校級教學督導評價的占比降了又降,等等。這些都表明在師生心目中并沒有將教學督導工作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聯接起來,認知不足自然帶來消極情感和懈怠行為。
(二)“教、學、管”督導的分離
教學督導工作針對的是教學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學校的管等主要環節,但目前教學督導實踐中,多是圍繞督教、督管展開的,督學還是進行一般的管理。督教主要體現在院、校兩級督導課堂聽課評價,并納入教師績效考評。這一環節既有院校安排的專職或兼職正副教授督導,還有院校相關領導,一般專職督導能較好地完成一師一課的要求,但仍存在著督導和領導聽課遲到或早退現象,調查中有五成以上學生對教學督導狀況不在意或不滿意,可見其效果,而教師更是對“一節課定音”意見很大。督管主要是一學期一次的期中檢查,對各學院上一學期結束的考試試卷、畢業論文及本學期的教學管理和改革措施等進行統一檢查與評價,且計入學院考評,基本上都屬于事后診斷,所起到的督促作用有限。督導在督學上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間接實施的,即考察學生的“三率”(出勤率、抬頭率、認真聽課率),除此之外也只是院系班級的考勤記載而已,缺乏切實的對學生進行督學、導學的具體措施。可見,督教、督管和督學目前是獨立進行的,或者說主要集中在教師身上,而真正要督導的主體——學生卻成了督導的“局外人”。
(三)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的缺失
教學督導對教與學而言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更好地培養人才。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客體,更是教學的主體,但目前教學督導還是“以教為主”,且主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去評價課堂教學情況,忽略了學生的需求和自主學習能力,以致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提高。教是為了不教,督教重要,督學更重要,如果還是從管理的角度來督學,只能治標不治本,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參與到教學督導中來,以學督教,以教導學,才能真正實現督導的作用。調查中,六成多的學生贊成學生參與到評教之中,八成多的學生認為學生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并主張提高學生在評教中的占比,五成多的學生贊成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督導并納入對學生的評價之中,這些都表明學生有良好的參與意愿,關鍵在于如何把督學和導學落在實處。
三、加強地方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策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1]地方高校承擔著專門人才的培養,在走內涵式發展、辦出本科教育特色的道路上,更加需要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教學督導工作的監控與保障作用,從制度體系、機制運行、隊伍建設等方面改革和發展教學督導工作,使教學督導真正成為地方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有效手段和環節。
(一)完善規范的教學督導工作制度體系
教學督導制度是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理應成為學校管理系統中的決策系統和參謀機構,但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制度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之初的高等教育制度建設主要是中央和各級政府從宏觀層面對高校的教學和管理進行監督和指導,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也稱為教育督導,對高校而言屬于外部督導。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處于特定歷史階段,加強本科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各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首要任務,作為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的教學督導應運而生,也稱之為內部督導,主要是從學校層面開展工作[2]。十多年來,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督導方式正朝著多樣化發展,督導的職能和作用也不斷拓展和增強,高校內部教學督導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然而,從發展視角來看,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制度建設尚處于經驗總結階段,系統的理論研究成果不多,機構設置定位不明晰,行政化管理色彩比較濃厚,各自為政現象普遍存在,亟待向學術性、制度化方向加以規范。一是在國家層面要有頂層設計,制定出指導性政策文件或法律文本作為高校教學督導的基本制度,以確保教學督導在高校教學質量保障中的權威性和獨立性。二是在高校要有因地制宜的措施,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要求和特色制定出教學督導工作實施細則,以保證教學督導在教學質量監控中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三是在學術上要加強研究,探索我國高校教學督導的發展模式,為實現教學督導目標提供科學性和專業化的服務。
(二)實施全覆蓋的教學督導工作運行機制
教學督導是對教學主體及其教學過程的全面督導,應充分發揮學校、學院督導對教師、學生和教學管理的全方位監督與引導作用。主要做好三個方面的結合:一是督教、督學與督管相結合。督教是關鍵,教學質量事關人才培養,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只是督教的一部分,在考察教師“如何教”的同時,還應檢查教師的教案、教學設計,并綜合進行規范化的監督和引導。督學是根本,有教師的督學、學院的督學和學校的督學。教師的督學狀況可以從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并納入到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考評之中。學院的督學狀況也應作為對學院教學管理考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督學不僅要檢查學生課內的學習狀況,還應有課外的督學考察,并納入學院學工考評或教學管理考評之中。督管是支柱,主要是檢查和評價教學管理組織活動的實施情況和質量,而教與學的具體管理統一歸于各專業學院,對各學院教學管理的督導不僅要作診斷性的評價,還應注重于過程性的評價和指導,并同時納入學院的考評之中。二是學校督導與學院督導相結合。教學督導的全覆蓋必須充分發揮教學基層各專業學院的力量,在督教、督學與督管上擔負起實施之責,在某種程度上學院督導對教師與學生會產生直接且重要的影響。三是全員與重點人群相結合。督導工作中既要面向全體教師和所有學生進行教與學的評價,更要把表現優秀和不足的人群作為督導工作的重點,將表現優秀的教師和學生的經驗廣泛宣傳出去,對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師和學習上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重點幫扶。
(三)打造專業化的教學督導工作隊伍素養
督導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教學督導工作的實施和效果,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呼喚著教學督導工作隊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一是要充實教學督導人員數量。目前院校教學督導人員除部分離退休教授外,大多是各學院推薦的在崗教授和副教授,每學期要達到聽課全覆蓋,每位督導聽課量在30學時以上,因課程安排的多種因素影響,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會輪空,亟待各院校根據整體教學任務配備足量的教學督導人員。二是要提升教學督導人員素質。教學督導要勝任全方位檢查和評價教學質量,除具有某學科豐富的教學經驗外,還需具備良好的教學管理、引導和評價的能力,特別是在教育信息化條件下,教學督導工作方法應繼承和發揚原有的優良傳統,要有所創新,有所作為[3],教學督導人員必須學會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手段,搭建更加便捷的教學督導互動交流平臺。目前,國家還未推出教學督導的職業準入資格,各高校可先行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教學督導準入制度,加強專業化督導工作的培訓,全面提升教學督導人員的素養。三是要創新教學督導工作隊伍建設。80后教師逐漸成為教學的主要力量,他們學歷高、觀念新,不囿于傳統,喜歡改革,又過于依賴新技術,不太遵守常規,這就要求教學督導人員更新觀念,掌握青年教師教學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在教學督導工作隊伍建設上,宜采用老中青相結合、管理者和專家相結合、專兼職相結合的人員結構,同時還要注意督導人員組成的知識結構,最好形成學科專業教授和教學管理專家、教學研究專家的“三統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1-07-29)[2021-0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 html.
[2]蘇君陽,陳伊凡.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制度的演進與發展歷程[J].北京教育(高教),2019(10).
[3]鄭冬梅,沈文華.高等教育新形勢下本科教學督導的工作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7(33).
收稿日期:2021-03-23
作者簡介:郭秀蘭(1964—),女,湖北紅安人,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
基金項目: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建研究”(2018GA032);2018年湖北省教學研究課題“地方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滿意度的調查與問題研究”(201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