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鄉賢文化是在我國傳統鄉賢文化的基礎上,融攝了鄉村社會發展需求并體現新時代特征的精神文化。作為新鄉賢文化主體的新鄉賢群體在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前要達成鄉村社會治理有效、鄉風文明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離不開政府、鄉村精英及村民的多方力量參與;同時還需要培育新鄉賢文化的主體、建立健全各項相關制度、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關鍵詞 鄉村振興;新鄉賢文化;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 D 42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3-024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3.066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Rural Sage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IN Lu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New rural sage culture is a spiritual culture that integrate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rural society and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of new rural sage culture, the new rural sage gro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the villag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ffectiv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rur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rural elites and villagers must participate in multiple forc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main body of new rural sage culture,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related systems, and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villager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New rural sage culture;Cultivation path
作者簡介 尹露(1994—),女,重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收稿日期 2021-03-19
鄉賢在《辭海》中的解釋是:品格學問皆為鄉人所推重的人[1];費孝通在其著述《鄉土中國》中認為,鄉賢是德高望重的家族長老、有品行有才學為地方社會作出貢獻的人。鄉賢植根于我國傳統的鄉土社會中,是“生于其地而德業,學行著于世者”[2]。新鄉賢在鄉賢基礎上演化而來,有學者認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資產、有知識、有道德、有情懷,能影響農村政治經濟社會生態并愿意為之做出貢獻的賢能人士[3]。只要符合上述條件,不論是鄉村能人,還是離鄉的成功人士,均可稱作新鄉賢[4]。有的學者認為“只要品質良好、熱心助人、熱心公務、富有正義感,只要熱心為村莊公共利益服務,用自己的學識澤被鄉里,為鄉村社會發展、繁榮貢獻才智,都可以被稱為新鄉賢[5]。”綜上所述,新鄉賢是具有優秀道德品行,無私奉獻自己力量,致力于鄉村振興的在鄉或不在鄉的賢能人士。
所謂“鄉賢文化”,是世代鄉賢長久積累下來的榜樣文化、精英文化和先進文化。鄉賢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涵,當前我國社會新鄉賢文化不僅包含了傳統鄉賢文化中的優秀部分,而且又融入了新時代的文化內涵,例如:民主法治理念、包容創新氛圍、平等開放意識、和諧幸福等現代精神文明因子。新鄉賢文化以新鄉賢為主體,以親情、鄉情、友情為情感紐帶,以實現鄉村社會治理、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以“新鄉賢文化力量”反哺農村、服務農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新鄉賢文化培育的可行性
1.1 政策方面的可行性
“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做好“三農”工作,為實現城鄉共同繁榮,黨的十九大報告從戰略高度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在新發展階段所做出的科學規劃,是將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新鄉賢文化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中央在多個“一號文件”中提到要培育新鄉賢文化。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突出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新鄉賢文化。”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和新鄉賢文化。[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創新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7]。”這些官方文件的出臺為新鄉賢文化的培育提供了政策指導。
1.2 經濟方面的可行性
培育新鄉賢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撐,為鄉村振興帶來源源不斷的資源。鄉村發展不僅需要科技也需要人才,吸引各方英才,一起為當代鄉村未來的發展貢獻力量。眾多的新鄉賢即新鄉賢群體是新鄉賢文化培育的主體,新鄉賢群體的人員構成較為多元,包括當地有素質有能力有權威的鄉村精英,他們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在村民中積累的良好形象而獲得當地人認可。他們能夠協調村民,是村民的代表,國家及地方在實施鄉村經濟措施時若遇到阻礙,他們可以有效協調各方并順利解決問題。此外,也包括不在鄉而愿意為某個地域的鄉村經濟發展作貢獻的教育從業者、各類技術行業從業者、金融行業從業者等,他們走進鄉村,緩解鄉村人才缺乏的問題,這些人帶來的資金、技術、新發展理念等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1.3 文化方面的可行性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文化振興使鄉村振興不斷迸發活力,新鄉賢文化為文化振興提供新思路,也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文化是一個復合體,包括眾多內容,新鄉賢文化寓于文化之中,因此構成新鄉賢文化的成分也是多元的。經過時間考驗的傳統鄉賢文化精華在新鄉賢文化中繼續得到綻放,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下,不斷地推進村民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建設,不斷為鄉村輸入城市文明及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凝聚民心、凈化民心、淳化鄉風、開拓新思維,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思想基礎。新鄉賢文化不僅有精神文化的內容,也有物質文化的內容。這里的物質文化是指承擔文化載體的傳統村落、傳統建筑、農業遺跡、傳統技藝等,這些人類遺存承載著世代人的記憶,是全體鄉民的情感依托,若能挖掘其中存在的深刻內涵,保護與傳承現存的傳統技藝,活態地開發這些物質文化,可為鄉風文明添磚加瓦。
2 新鄉賢文化培育的意義
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社會體系,但“都希望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更加安定有序,廣大公民對國家和政府高度認同,社會更加和諧[8]。”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重新整合新鄉賢群體,有利于有效實現鄉村社會治理、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引領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1 有效實現鄉村社會治理
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社會中約定俗成的部分內容逐漸被現行的法律所替代,農民需求逐漸多樣化,農村社會矛盾從單一化向復雜化轉變,鄉村社會治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根據以上描述的社會現狀可知,在當代鄉村社會治理中新鄉賢的作用顯得愈發重要。新鄉賢運用前人傳留下來的“土辦法”來調解鄉民在生活、情感、經濟等方面產生的矛盾,以此彌補法律制度的欠缺和不足。有些地方設立春暉社或鄉賢會來協助村兩委管理村中的各項事務。參與這些組織的新鄉賢中包括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他們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維持著鄉村社會秩序,促進鄉村治理工作順利且井然有序的進行。新鄉賢是文化與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鄉賢文化氛圍的渲染下,新鄉賢既以新時代的行為標準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在日常的為人處事中用人格魅力感染村民,匯集民心,又積極鼓勵、引導鄉民規范自身行為,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新鄉賢能夠充分調動村民對本土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共同促進鄉村社會的平安和諧發展。
2.2 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鄉村產業要發展,離不開新鄉賢文化的推動[9]。各個行業有一定建樹的新鄉賢在新鄉賢文化的濡染中,將自己的才能與資源帶回鄉村,在發展鄉村經濟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知識技術類新鄉賢回鄉,可以為種植農作物、養殖牲畜的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提升農戶的種養殖技能;資源型新鄉賢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為本村招商引資,既可以緩解鄉村經濟發展無資金的難題,又可為農產品銷售開拓出新渠道,提高農產品銷量,增加村民經濟收入。其他各類型的新鄉賢回鄉,將學習到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模式向當地村民傳播,讓他們逐漸打開思維,主動尋找與接收新的就業方式,提高家庭總收入。新鄉賢通過創辦鄉村集體經濟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同時通過靈活運用農村集體經濟資金,以工帶農,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村民在新鄉賢文化氛圍的渲染下,積極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地方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鄉村產業全面升級。
2.3 引領新時代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保障。新鄉賢群體通過自身強大的道德力量感化鄉民,用嘉言懿行影響鄉民,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新鄉賢引領農村社會鄉風文明。新鄉賢群體本身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踐行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道德品質,培養了當代社會中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在鄉村社會中對鄉民起著規范與約束作用。新鄉賢文化中蘊含的新時代精神文化通過新鄉賢的道德行為體現出來,比如愛國、法治、敬業、誠信、友善等新時代精神。新鄉賢引導村民向賢能之人、有德行之人學習,有助于建設文明家庭和文明鄉村,有利于建設和諧鄉村社會。新鄉賢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文化講座宣傳法律道德知識,提高鄉民的道德素養,來促進鄉風文明的發展;通過開展豐富多元的文化活動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整個鄉村的文化氛圍,讓鄉民有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引領新時代的鄉風文明。
3 新鄉賢文化培育的路徑
3.1 優化新鄉賢文化主體的培育
培育新鄉賢文化,實現鄉村振興,不僅需要鄉村力量,也需要匯聚全社會的力量[10]。新鄉賢是培育新鄉賢文化的主體,在鄉村社會發展中缺乏人才,如何將人才吸引回鄉,留住新鄉賢人才是培育新鄉賢文化的關鍵問題之一。首先,應該完善“新鄉賢人才回鄉”的相關制度。部分新鄉賢是政府部門、教育、技術、金融等領域的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能夠帶回大量促進鄉村社會發展的因子,但是他們往往受到戶籍、單位、身份的限制,而不能夠完全的在鄉村穩定下來。所以政府應該完善和改革相關人才引進政策,吸引新鄉賢人才來鄉,鼓勵各行各業人才回鄉。其次,應構建新鄉賢激勵機制[11]。新鄉賢愿意回到并留在鄉村,是因為對家鄉有深厚情感,有親人牽絆,但是他們也需要得到認可與信任。首先,對培育新鄉賢文化的主體建立激勵機制,可以將新鄉賢所做的好事善事大事記錄在簿,定期對新鄉賢進行評價與指導;其次,對培育新鄉賢文化的主體實行精神獎勵,省、縣(市)及村社可以設置“優秀新鄉賢”榮譽稱號;最后,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新鄉賢文化主體之間的聯絡,建立官方或非官方平臺緊密新鄉賢之間的聯系,增進新鄉賢之間的情感聯系,從而完善新鄉賢團體建設。同時,地方相關部門可以建立新鄉賢群體數據庫,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新鄉賢群體進行統一有效管理。
3.2 建立健全新鄉賢文化培育的相關政策
新鄉賢文化的培育,主體在新鄉賢群體,為了培育出可持續的新鄉賢文化,需要政府參與進來,提供資金與政策上的支持。首先,政府可以為新鄉賢文化的建設設立專項財政資金,這部分資金可以用于設立鄉賢會、鄉賢文化閱覽中心,創辦與鄉賢文化相關的活動,通過長期穩定的財政投入不斷地培育新鄉賢文化,讓新鄉賢文化延續不斷地融入到鄉村振興中去。其次,政府及相關文化協會應該加強對新鄉賢文化的宣傳:其一與地方文化傳播平臺,如電視臺、車載電臺進行合作,宣傳新鄉賢文化;其二地方政府可以制作宣傳新鄉賢文化的畫冊、宣傳海報等宣傳資料,將鄉賢文化的內涵面對面的向村民講解和傳達,讓村民深入理解新鄉賢文化的意義;其三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與新鄉賢文化相關的“鄉愁館”、新鄉賢文化長廊,將新鄉賢文化的相關內容完全的展現在大眾面前,打造新鄉賢精神文化高地。政府逐漸完善新鄉賢文化的組織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讓新鄉賢文化得到長效、穩定的培育。政府應該完善新鄉賢進退機制,可以選擇以推薦與民主選舉相結合的方式最終確立新鄉賢。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新鄉賢進退機制,以半年或者一年為考核期,達到所制定的標準就不予勸退,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成為新鄉賢的人并沒有為鄉村作出貢獻,可以依據相關制度準則勸退此人,實現對新鄉賢的規范管理,保證新鄉賢為鄉村建設與發展的積極性與穩定性。
3.3 調動村民參與新鄉賢文化培育的積極性
培育新鄉賢文化的目的是為了推進鄉村社會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振興,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最終惠及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鄉村的人民群眾。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了文化,因此培育新鄉賢文化需要人來發揮作用,尤其是在鄉的百姓。新鄉賢通過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及座談會來提升村民的知識文化,讓他們深刻理解培育新鄉賢文化的重要性。首先可以在村召開村民大會、道德宣講會、法律宣講會、技術培訓會,村民通過各類型的會議學習思想道德、法律知識、科學技術知識及技能,整體上提升村民的知識,形成友好團結、拼搏奮斗、積極向上的現代精神文明,使他們積極努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使村民在新鄉賢文化的建設中發揮出積極作用。其次是開展與新鄉賢文化相關的活動。我國優秀傳統節日眾多,當地村社領導班子與新鄉賢一起在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國家節日到來時舉辦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通過舉辦文化活動既可以向村民傳播孝悌仁義、尊敬師長的精神,又可以加強村民與政府之間的交流,讓村民了解政府的工作,為鄉村發展發表意見,讓村民有參與感與責任感,為新鄉賢文化培育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辭海之家:鄉賢[EB/OL].[2020-11-05].http://www.cihai123.com/cidian/1044614.html.
[2] 張會會.明代鄉賢祭祀與儒學正統[J].學習與探索,2015(4):155-160.
[3] 胡鵬輝,高繼波.新鄉賢:內涵、作用與偏誤規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1):20-29.
[4] 李秀蕓,楊雪英,李義良.比較語境下新鄉賢內涵之探討[J].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8(3):118-126.
[5]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EB/OL].(2017-02-05)[2020-11-0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 _ 5165626.htm.
[6]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2015-02-01)[2020-11-05].http://www.gov.cn/zhengce/2015-02/01/content_2813034.htm.
[7] 高滿良.農村治理中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整合方式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37.
[8] 宋海霞,許加明.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作用分析及完善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0):227-229.
[9] 李明珠,卯海娟.鄉村振興新動力:新鄉賢文化[J].創新,2019,13(4):98-107.
[10] 汪開君,蘇立寧.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作用、挑戰及對策[J].上海農村經濟,2020(8):30-33.
[11] 趙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鄉賢文化培育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