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王寬(1999— ),女,漢族,安徽六安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基金項目:2020年安徽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2006f01050034)。
摘 要:安徽自貿區的設立為區域內企業提供更多機遇,科技創新人才是企業保持市場競爭力的核心,采取股權激勵機制激發科技創新人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十分必要。基于安徽Z公司,探究企業實施科技創新人才股權激勵舉措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并與其他自貿區內同行業企業進行比較,提出相應的問題和對策,為安徽自貿區內各企業吸引、培養、留住科技創新人才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案,增強企業的內生動力,推動自貿區經濟高質量增長。
關鍵字:科技創新人才激勵;股權激勵;安徽自貿區
2020年9月2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區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突出人才資本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性,探索和完善分紅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核心團隊持股跟投等中長期激勵方案,對頂尖科技人才及團隊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股權激勵作為典型的市場化長期激勵約束措施,越來越成為眾多企業吸引、培養、留住人才的重要探索之一。《安徽省科技廳等部門關于印發降低企業引進高科技人才成本實施細則的通知》(科人〔2017〕18號)明確要積極引導科技創新人才向企業集聚,并給予企業人才獎勵補貼資金。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創新人才作為核心人力資源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通過案例研究法為基本研究方法,研究Z公司實施科技創新人才股權激勵計劃后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并與其他自貿區內同行業企業比較,得出啟示,為安徽自貿區內各企業實施科技創新人才股權激勵計劃提供借鑒。
一、文獻綜述
目前對科技創新人才股權激勵的研究主要將科技創新人才納入核心員工范疇,探究核心員工股權激勵對企業價值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二者關系路徑之間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學者對二者相關性尚未統一。
(一)員工股權激勵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支持員工股權激勵能夠提高企業價值觀點的學者,大多支持Jensen和Meckling提出的利益趨同效應假說[1],認為員工為企業直接利益相關者,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國內,童長鳳提出加強核心員工股權激勵強度會提高企業業績[2],特別是實施限制性股票。胡景濤等研究發現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可以彌補高管股權激勵的預期作用[3],有助于提升公司業績,且股權激勵有效期較長、員工搭便車程度較低、激勵員工人數較多以及產權性質為民營企業下效果更加顯著。
(二)員工股權激勵與企業價值負相關
支持員工股權激勵與企業價值負相關的學者,大多數認為員工股權激勵與高管股權激勵之間存在利益不協調問題。王晉斌等認為利益協調會約束員工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4],當員工的即時感知與心理預期互動不充分時,員工和管理層之間利益協調機制會受到阻礙,不能形成預期企業績效。赫永亮等認為裹挾這大股東自利行為的員工持股計劃具有顯著偏低的短期市場反應[5]。
(三)員工股權激勵與企業價值無關
Gao認為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后[6],企業盈利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并沒有顯著提升。在國內,劉廣生等發現在中國的市場條件和制度背景下[7],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并不顯著。
二、案例分析
安徽Z公司1998年成立并于2009年在深交易所上市,所屬行業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20年2月23日發布公告,將公司注冊地址將變更為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蕪湖片區內。如表1所示,2011年6月17日,Z公司發布公告確定該日為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授權日,共授予1420萬份股票期權,其中首次授予股票期權1320萬份,預留股票期權100萬份。預留股票期權是未來授予突出貢獻的員工,規定其中技術骨干不超過10人,不超過30萬股,激勵未納入首次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的潛在核心員工努力工作,完成突破性的業績。
2013年6月對提出股權激勵第一個行權期(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2月16日止)行權申請激勵對象的股票期權予以行權。2014年3月13日,首次授予第二個行權期及預留期權第一個行權期符合條件的激勵對象在相應行權期(2013年12月17日至2015年6月16日)行權。2013年度公司的凈利潤增長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都低于行權的業績條件,不符合行權條件,不可以行權。2019年7月11日發布實施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公告,同年12月24日宣布由于參與對象個人原因主動向公司申請放棄認購終止員工持股計劃。文章不考慮首期股票股權激勵計劃第三個行權期及預留股票期權第二個行權期以及未能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
三、股權激勵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
(一)短期市場反應
由于Z公司于2010年12月18日發布股權激勵草案公告,12月16日發布停牌公告,于12月15日至12月17日停牌,12月20日股票復牌,時間跨度較大,文章重點研究行權公告效應。2013年6月20日Z公司發布股權激勵計劃行權公告,規定以2013年6月19日為股票期權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第一個行權期第一次行權登記日。因此,Z公司第一次行權期第一次行權公告的事件日確定為2013年6月20日,也就是研究的第0個交易日,對第一次行權期第一次行權公告事件的窗口期選擇為公告前后5天窗口期[-5,5],估計窗口期為90個交易日。
如圖1所示,第一次行權公告累計超額收益率變負為正,Z公司公告發布前已獲得累計超額收益10.73%,且在事件日0當日升至10.88%。第一次行權公告在窗口期內累計超額收益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可以說明市場對于股權激勵第一次行權表現出較高的預期。
(二)公司財務績效變化分析
1.縱向對比分析
由圖2所示,ROE和和ROA在2014年均下降趨勢,2014年現金持有為負14374元,2012年投資收益虧損598萬元,受股市市場影響較大。2015年作為第二個行權日,年營業利潤增加至7484萬元,同比增長715.2%。2014年后各項盈利指標都呈現增長趨勢,EPS和每股凈資產總體呈現上漲趨勢,資本市場表現良好。
2.橫向對比分析
根據wind顯示,Z公司所屬行業為信息科技咨詢與其它服務。因此,選取X、Y、W公司作為同行業對比。X公司于1998年創立于北京市海淀區,自創立以來截止2016年未實施股權激勵。Y公司1992年創立于浙江省杭州市,于2011年5月17日發布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W公司1995年創立于上海市徐匯區,2011年3月發布期權激勵計劃(草案)。
如圖3所示,在主營業務利潤率的比較中,可以發現Z公司與W公司均高于四家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率的平均值,Z公司自2011年股權激勵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隨著上海自貿區的開放,W公司不斷擴大業務領域,主營業務利潤率在2013年后有較大的提升。
(三)長期市場反應
如表2所示,選取了托賓Q指數來解釋股權激勵帶來的長期企業價值的增加。可以發現,托賓Q值在2附近波動,市場價值始終高于資本的重置成本。2013年托賓Q值較低,可能與當年的凈利潤下降有關。2015年升至2.78,可能受第三次行權期取消的影響,2015年市場價值有較大的提升,有利于增加投資支出,Z公司也牢牢把握市場機遇,不斷擴大市場。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自貿區試點的成功會促進更多自貿區的設立,根據上文的分析發現,企業在自貿區的背景下實施股權激勵會有更好的企業價值表現。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自貿區的設立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鼓勵創新和人才引進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制度環境,同時企業的不斷壯大也更能促進自貿區的發展。
(二)建議
(1)股權激勵工具多樣化。企業員工具有異質性,對待不同層級的員工應實行不同的激勵制度。科技創新人才可以按其貢獻劃分其等級,如一般基本科研人員、關鍵科研骨干人才、稀缺性科研領軍人才,面對不同層次的科技創新人才,采取不同的股權激勵模式或者組合模式。此外,結合企業所處的行業、成長階段、治理結構等多方面選擇適合的股權激勵模式,精準施策。要不斷順應資本市場的變化,建立與市場機制匹配的員工激勵機制,適時適度的對股權激勵方案進行調整。
(2)自貿區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我國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逐漸呈現數量不斷增加、功能趨向綜合、管理不斷加強的特點。目前我國許多民營企業股權激勵認知較為薄弱,自由貿易區應當發揮其區域環境優勢,制定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人才股權激勵相關政策,建設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區。
(3)自貿區應當完善周邊設施。由上述分析可知,企業發展與自貿區的發展相輔相成,科技創新人才股權激勵措施能夠提升企業價值,同時自貿區的設立為企業提供了稅收優惠,節約了企業發展成本。自貿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下的產物,完善周邊設施不僅能夠吸引更多人才聚集,同時為構建區域發展網絡,促進區域內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03(04):305-360.
[2]童長鳳,楊寶琦.加強核心員工股權激勵能提升公司績效嗎?[J].經濟經緯,2019,36(01):118-125.
[3]胡景濤,宿涵寧,王秀玲.員工股權激勵對企業經營業績會產生補充的提升效應嗎?[J].會計研究,2020(04):119-129.
[4]王晉斌.為什么中國上市公司的內部職工持股計劃不成功[J].金融研究,2005(10):101-113.
[5]郝永亮,金昕,張永冀.“減持迷霧”下的員工持股計劃——基于股權激勵的對比分析[J].管理評論,2019,31(10):164-177.
[6]GAO U.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Little evidence of effect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R].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1987.
[7]劉廣生,馬悅.中國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效果[J].中國軟科學,2013(07):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