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隨著第二語言習得的發展,英語研究領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研究的重點也逐漸從教師的教轉向了學生的學。外語學習是一個受到多種內外因素影響的過程,這些因素包括學生的認知、情感、學習過程、學習環境、社會文化等等。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在外語學習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而焦慮作為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通過對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訪談記錄數據的整理與分析發現中職生在口語課堂中普遍存在焦慮情緒,不同的學生焦慮的類型也不相同,大多數同學存在著交際焦慮,負面評價焦慮以及考試焦慮。研究還發現中職生產生口語焦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內部原因包括:學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學習自信心、學習動機以及競爭意識。
關鍵字:中職生 口語課堂焦慮 內在原因
在語言學習中,中職生會出現重復一個詞或短語、語氣詞、奇怪的語音語調甚至是漢語等現象,在非語言學習中,學生會不自覺地低頭、臉紅、咬筆頭、擺弄衣角,以及四周張望等等。口語課堂學習焦慮的產生會讓學生喪失學英語的興趣,課堂學習中他們會呼吸急促、精神緊張,有的同學還會采用沉默、低頭不語的方式來避免出錯和被評價。通過研究發現,焦慮產生的內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性格因素
人格特質是影響口語表達焦慮的因素之一。(Macintyre&Charos, 1996)。通過研究發現語言學習者的性格特征與英語口語學習焦慮與否關系密切,人的性格特征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兩種類型,內向型的學生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不喜歡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他們認為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會非常地不自在,不喜歡與人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和自卑情緒。例如在訪談中,劉同學就表示:在課堂上更喜歡獨自完成老師安排的教學任務,不喜歡在全班同學面前說英語,有的時候自己也很認真地去準備了,但課上因為緊張就忘了該如何回答了,真的好尷尬。從課堂觀察上來看,特別是在小組活動中,外向型性格的學生能夠快速地和其他小組成員熟悉起來,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在平時的口語課堂中。內向型的學生發現自己的口語表達不如別人時,他們就更不愿意和別人進行交流了,長此以往失去了很多口語練習的機會,口語就會越來越差,口語學習的焦慮就會越來越嚴重。
2.自我認知
Sarason等一些學者(1980)提出了認知干擾的概念。認知干擾是個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闖入其大腦,同時在被評價的條件下影響任務的完成57。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認知干擾通常會引起學習焦慮,認知干擾與學習者的語言學習信念、學習者的自尊心以及語言學習的能力有關。自我認知是對自我的認識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兩種類型。自我觀察是對自我的感覺、感知和思考;自我評價是對自己的思想行為、自我期望以及人格特征的評價和判斷。一個人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并正確認識自己,就會失去信心,畏縮不前,產生自卑心理。高焦慮的同學通常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輕視自身的價值,對自己持消極的態度。課堂活動中表現得比較好,處于低焦慮水平的王同學說:我們班的同學喜歡在口語課上互相競爭,一些優秀的學生表現得很好,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而且非常熟練,我當然沒有他們好,在和他們進行口語對話時,我有時候感覺挺自卑的。可見,這些負面的認知會使一些原本自信的同學感到自卑,從而產生焦慮情緒。在訪談中,一位老師就提到:部分學生因為自我評價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3、學習動機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和訪談結果發現,中職生的學習動機也是造成口語課堂焦慮的原因之一。David P. Ausubel說,動機和學習之間的關系是非典型的互補關系,不是單一的58。很多中職生因為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特別是口語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習通常為了應付考試,總是把筆試放在首位,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口語訓練,最終導致很多同學把英語口語學習當成了一項任務,口語學習成為很多學生的心理障礙。從長遠來看,他們就會對英語口語學習產生焦慮。多次研究發現,焦慮程度越高的同學對于英語口語的學習越不感興趣,甚至反感。但還有一部分處于低焦慮水平的學生他們對課堂口語的學習充滿了信心和期望,課上主動回答問題,并積極參與課堂小組活動以及小組對話練習,但在最終的口語考試中,一旦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就會對自己的口語水平產生懷疑,并最終產生語言焦慮。
4、學習自信心和競爭意識
根據外語焦慮量表和訪談的結果,研究者認為中職生普遍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這兩點也是引起他們口語焦慮的重要內因。第9,15選項表明了學生缺乏自信心,第23選項表明了學生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在意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的同學不贊成或輕視他們的觀點時,他們會感到焦慮。這些研究結果與Young(1991)的觀點很相似相似,他認為“低自尊和競爭力是學習者焦慮的兩個重要來源。59”克拉申針對這一問題也指出,“自尊與語言焦慮高度相關……自尊較低的人擔心同伴的想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