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
摘要:學生的思維邏輯,是從現實的生活中以及課堂的教學中一點一點獲得的。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寓教于樂,學習與生活相結合,讓教學進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習,兩者缺一不可。教師教學的方法是主要前提,如何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能力是學生邏輯發展,以及接受知識的關鍵。本文通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案例來簡單分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案,希望可以對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和學習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很多數學教師重點探索的教學問題,過去有教師認為只要學生可以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就算是具備了良好的思維能力,顯然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教學工作,深度挖掘數學知識,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一、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授課,讓學生思維得以激活
我國古代就倡導學習以思考為貴,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理論。足以見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只有讓其思考意識更加強烈,才會推動其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而且,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對于其高效獲取數學知識也會有直接的影響。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讓其懂得如何去獲取數學知識,培養其獲取知識的能力。數學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授課思想,立足數學知識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形結合是一種十分適合小學生教學思想,在數與形的相互轉換下,小學生的思維會快速被激活,較大程度上提高其思維水平。如在對“時、分、秒”的知識講解時,為了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先對具體的理論知識加以講解,此后,再將應用題來融入數形結合的應用中。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從家到學校都需要多長時間呢?”。甲學生會回答:“我從家中走到學校需要23分鐘。”乙學生會回答:“我從家中走到學校需要30分鐘時間?!苯酉聛?,教師在追問:“那么甲同學與乙同學誰會先到達學校呢?他們到學校的時間相差多少秒呢?”此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直線,并且將學校的位置標注在直線的中間位置,然后將甲同學、乙同學家的位置分別標注在直線的兩端。讓學生直觀看到三個不同位置,此時,再讓學生思考問題的答案,就會使其快速理解題意,并快速解答出準確的答案。
二、深度挖掘知識,培養數學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往往會陷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里,比如,教師教學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數學知識時,很多學生只知道如何計算,不理解背后的數學道理。這種情況下,即便學生可以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也不能算是完美地完成了數學的教學任務。所以為了綜合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深度挖掘數學知識中的亮點。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是只知道如何進行混合運算,完全不理解混合運算背后代表的含義。具體表現為教師讓學生做計算題的時候,學生可以很快寫出得數,而教師讓學生說出某一個算式的含義時,學生往往啞口無言。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會導致學生考試的時候可以做對大多數的計算題,而一旦考察到難度較高的應用題時,學生可能就很難理解題目中的含義,從而失去大題的分數。
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引入有效的教學情境,如讓學生模仿買文具的情境,然后進行課堂情境下的練習,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混合計算的具體含義。初步學習完這些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給學生留出一些具有難度的思考題來考察學生對數學混合計算含義的理解情況。如果學生在短時間內通過自己的思考回答對問題,則說明學生已經全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教學每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都應當堅持這樣的教學理念,深度挖掘課本上的知識,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講細講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借助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當小學生本身對數學知識充滿興趣,且樂于探索相關內容時,其思維能力將得到充分鍛煉。教師應該正視這一點,并借此開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境,引出當堂教學內容。趣味問題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可以借此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鼓勵相關小學生自行或以組為單位探究數學問題。小學生積極參與上述活動,能夠使其在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問題,順利找出課程重點內容。
四、結束語
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當下教師十分重視的問題。教師要從自身的教學方式入手,讓學生的視野更加豐富,并讓其主動深入到數學知識的思考中,才會進一步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羅經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90.
[2]李明麗.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9(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