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宇曦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江門 529020)
農業、工業、服務業是三大傳統產業,而農業內部也存在著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消費與服務“三大”產業。農村三產融合的實質就是要實現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消費和服務的融合互補,向前后端延伸產業鏈,延長價值鏈。
產業融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產業經濟發展潮流,隨著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普及,正在驅動以創新為核心的社會變革,帶動著社會經濟系統廣泛、劇烈而深刻的變化。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將農業擺在首要位置,從全局上總體部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在黨的十九大上,黨中央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將振興鄉村、振興農業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的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2018年,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提出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做強富民興村產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著力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產業強鎮強村,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質量興農之路。江門作為農業大市,近年來始終堅持圍繞高質量高標準、綠色環保、效益優先為主線來發展農業,在先后出臺的《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方案》《江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政策文件中都明確提出推動江門農業高質量發展,做優傳統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做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三產融合,加快實現產業興旺、鄉村振興。
2019年,江門市實現農業總產值459.25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873元,同比增長9.5%,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94∶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8∶1;并被列入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試點單位,推進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廣東省唯一一個同步開展“雙安雙創”的城市;累計創建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恩平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廣東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珠西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等10個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發展平臺。
農村各產業的界定國內外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所要研究的江門三產分別是指,一產是與農林畜牧漁業相關的大農業,二產是與農業相關的加工業、輕工業,三產是與農業相關的服務業。為了分析江門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結合數據的連續性和可獲得性,本文選取以下指標來評價農村一產化水平:①農村一產就業人員;②農業機械總動力;③農作物總播種面積;④農用化肥使用量;⑤農、業、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⑥農村拖拉機(大中型、小型和手扶)數量;⑦農村一產化產值占農村總產值比重。選取以下指標來評價農村二產化水平:①農村二產就業人員;②農村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③農村二產產值占農村總產值比重。選取以下指標來評價農村三產化水平:①農村人口人均占有GDP;②村級電子商務配送站點普及率;③農林牧漁服務業從業人員;④農村三產產值占農村總產值比重。根據上述指標,從《江門統計年鑒》采集 2010年~2019 年的統計數據(見表1)。

表1 江門農村三產數據(2010年~2019年)
從表1的數據分析,我們得出江門農村產業的以下幾個結論。
江門農村一二三產業中,無論是就業人員數還是產值占比,一產都占了絕對優勢,說明江門農村三產還是以傳統的一產為主,即以農林牧漁的初級產品生產為主,江門主要是種植業和漁業,這說明江門的農業三產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村一產占用了大部分的勞動力資源,產業效率不高,大部分還是人工作業,機械化水平較低,這一點從勞動力數量常年穩定在77萬以上,但拖拉機使用數量卻連年走低可以看出。
2017年~2019年江門市二產的固定資產投資是接近一產的2倍,但農村二產產值占比一產低太多,這里固然可能有統計口徑的原因,但也從側面反映了江門農村二產固定資產投資利用率不高,農村二產的企業數量和規模都不夠,尚未形成較大產能的農產品加工產業。
從就業人員數和產值占比看,所有年份中江門農村三個產業中三產的數值都是最低的,尤其是農林牧漁服務業從業人員數基本是一二產就業人員數的零頭,這說明江門農村三產發展的嚴重滯后,只有農村電商配送站點普及率近年得到較大提高,但對勞動力的吸納還是相當有限。
本文先由主成分分析方法測算江門市農村第一二三產業化發展水平,然后由非參數面板數據固定效應評價模型和協調發展系數判斷方法測算了2010年~2019年江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系數,測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江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系數(2010年~2014年)
說明:考慮到蓬江和江海兩區城市化程度較高,農業占比不高,故合并計算。
如圖1所示,總體來看,2010年~2019年江門市及其各個轄區的農村三產融合系數都在穩步上升,其中十年間蓬江江海、新會、鶴山、開平四個轄區絕大部分年份融合系數均高于江門平均水平,臺山、恩平兩個轄區則絕大部分年份融合系數均低于江門平均水平,但臺山的融合系數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高于江門平均水平,甚至超過了江門平均水平,展現了良好的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勢頭。

圖1 江門三產融合系數(2010年~2019年)
同時,我們分析計算了江門市各區農村三產融合過程系數,各項系數反映了江門市各個區域農村三產之間的互相融合情況。如下表3所示,IC1為江門農村二三產業帶動農村一產業的融合系數,IC2為江門農村一三產業帶動農村二產業的融合系數,IC3為江門農村一二產業帶動農村三產業的融合系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蓬江江海、鶴山、新會的融合路徑主要是農村二三產帶動一產,開平、恩平的融合路徑主要是農村一三產帶動二產,臺山融合路徑主要是農村一二產帶動三產。

表3 江門市各區域三產融合過程系數
在頂層設計上,江門政府要依據江門農業的發展現狀,牽頭制定江門農業融合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或行動方案,同時配套設立相應的人才培養、金融、稅費優惠政策,而且將政策的實施舉措分解落實到相關政府部門去推動實行,定期評估實施效果,并將評估效果納入各級政府部門的考核中作為獎懲的依據。
水產、大米、家禽、茶葉是江門農業的四大傳統產業,也是江門農業資源稟賦集中的產業,尤其是要圍繞陳皮、鰻魚、馬岡鵝、禽蛋、絲苗米、茶葉這些江門極具特色和優勢的農業產業建立產業集群,培育“1+5”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優勢,增強產業對珠三角西岸區域和行業上下游的輻射帶動效應。江門在珠三角地級市中是唯一擁有大量可用于農業生產土地資源的地級市,具有極大的土地資源優勢,具備建立大型農業產業園的先天條件。江門完全可以整合資源圍繞特色農業產業建立一批農業示范產業園,在園區內充分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服務業,形成積聚效應明顯、配套完整的特色農業產業園。
重點圍繞陳皮、鰻魚、馬岡鵝、絲苗米、禽蛋、茶葉等江門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扶持發展有關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構造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強化營造江門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形象,拓展市場空間。農產品深加工是連接農產品初級產品生產和農產品市場銷售兩端,發展好了有利于農業產業鏈向前后兩端延升,要圍繞技術創新和消費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利用科技的力量提高農產品加工深度和技術含量,依據消費市場的變化開發多種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要與當地的觀光旅游、休閑養生業結合起來發展,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做到補鏈、強鏈、聯動發展。
江門要構建由農業企業、科研機構、大學組成的產學研平臺,重點為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業市場推廣人才培養提供專業服務;同時組建由農業科技專家、產業經濟學者、農業企業管理和市場推廣資深人士組成的農業三產融合發展智庫,以項目或專題的形式為農業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智庫的運作應該常態化,實際運作可由政府指導扶持,依托科研院所、大型農業企業、大學形成輪值的制度開展日常運作。
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強江門特色農產品的宣傳和推廣。一是通過各大電商平臺和抖音、B站等網絡媒體的直播加強引流;二是結合大數據將農產品的生產和市場對接,根據市場大數據分析進行市場需求預判,找到市場需求痛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推廣;三是整合現有江門電商產業園資源,建立電商產業園(或電商企業群)與江門各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及加工業一對一的市場推廣對接服務制度。此外,加強農產品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渠道建設,在江門一些比較大型的農產品園區、產地附近引入物流企業,以此建立專業性的綜合加工分揀配送中心,健全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
江門市各個區域農村產業發展的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人文歷史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根據前面的融合系數分析,結合各區的實際情況實行不同的農村產業融合策略。蓬江江海區、鶴山、新會這三個地區的工業基礎和區位條件相對較好,應當遵照農村二三產帶動一產的融合策略。其中蓬江江海區、新會區主要是利用其較好的工業和服務業基礎圍繞農村一產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電商和農產品物流,鶴山主要是利用其優越的交通區位條件和珠西物流產業園重點發展農產品電商和農產品物流。開平、恩平作為農業資源豐富,農業一產發展相對比較充分的縣級市可采用農村一三產帶動二產的策略,重點是圍繞有優勢的農業一產產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臺山作為農村一產和三產資源都比較豐富的縣級市,尤其要發揮其海洋資源豐富、有一定的工業實力的優勢,實行農村一二產帶動三產的策略,重點發展海產品加工、海洋旅游資源開發。
江門農村三產融合的實現最終需要依靠大量具備掌握新技術技能,具備市場開拓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新型農民和農業職業經理人,這里主要依靠職業教育,即在江門的高校中設立農產品技術開發、農業企業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的相關專業或課程,借助高職教育擴招的契機大力培養適合江門農業發展特點的農產品技術開發、市場開拓、企業管理等專業人才,如可考慮設立農產品開發專業或在傳統的食品專業下設立農產品開發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