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兆軍 張爽 徐家延 劉玲玲 宋新杰
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課程是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拓展課程,目的是提高食品專業學生查閱檢索專業文獻并熟練閱讀、理解、翻譯和寫作的能力。通過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課程的學習,達到培養學生能夠獨立檢索文獻、閱讀本專業英語文獻,并具有能用英語撰寫科技論文、報告等的教學目標,為該專業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科研發展打好專業基礎。
高校將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課程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可行的,同時對于現階段的高校學生教育來說也是必要的。學生在基礎性學習食品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知識及科技文獻檢索的同時,也需要學習其背后所包含的、有關聯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個人素養。因此,面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開展的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中添加思政教育元素,有助于培養符合新時代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1. 增加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指通過課程作為載體,充分挖掘日常教學中潛在的思想品德與政治教育元素,實現學校所有的教學科目與思想政治的有機融合,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當下,課程思政不僅有助于教師將學生專業能力培養與國家需求結合起來,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和科技報國意識。
民以食為天,食品問題關系千家萬戶,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也關系到國計民生,這就要求食品專業人員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更要有社會責任感、嚴謹認真的匠人精神和法制意識。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幫助學生拓展學術眼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的重要陣地。作為一門專業拓展課程,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的教學需要緊跟食品科學研究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所以,將思政教育融入本課程的教學中十分必要。
2. 課程思政內容與設置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問題。將課程思政融入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教學,就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各種方式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方面。在網絡高度發達、消息傳播迅速的今天,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選用合適的題材和內容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引導學生正確做人、做事、做學問。
課程思政融入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的教學設計,在滿足一般社會科學研究原則的同時,還應滿足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原則,所以本課程的教學設計要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灌輸與滲透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等原則。關于“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即課程的育人目標主要有三點:首先,強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倫理教育;其次,引導和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專注和堅持的匠人精神;最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技報國意識。
本次“課程思政”的教育內容可以從現階段的食品安全現狀、食品摻假和安全事件分析原因,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法律和公德意識;也可介紹我國特色的食品加工工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愛國愛家意識;結合食品營養和感官評價章節,使學生增強健康意識,熱愛生活;結合科技文獻檢索的內容,了解國外食品相關領域知名華人學者研究內容和方向,對國內本領域內著名學者團隊的科研和先進事跡進行介紹,讓學生樹立勇擔責任、科技報國的使命感;開展未來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理性消費等相關內容的講解。
3. 具體的實施途徑
3.1 教師充分挖掘課程學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授課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堅持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相融合,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樹立積極的價值觀。通過我國優秀的大國工匠精神教育學生拒絕浮躁,踏實認真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中融合我國特有的食品加工工藝,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中國特有優秀文化,在注重知識輸入的同時,不忘知識輸出,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使命感。
3.2 采用任務型、提問式、情景式等教學方法
現階段,任課教師應依據自身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基礎對現有的食品技術進行任務型、提問式、情景式等教學方法的教學,打破教師講臺上講課、學生講臺下聽課的固有形式,豐富課堂內容,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社會上各種食品問題不斷出現在大眾視野,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應結合時事和熱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言,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提高英語水平。在科學文獻檢索課程中鼓勵學生獨立操作、熟練操作,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深入查閱資料并開展小組討論,總結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 嘗試將思政元素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食品專業英語及科技文獻檢索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重點在于教授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該課程目前的考核主要采用單一的筆試方式應有所改變,學生成績不應僅反映在卷面上,更要重點考核與評判學生的實際應用與操作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體現課程思政的元素。對于學生平時表現的考核部分,可以考慮將其思政素質作為考核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以引導學生關注和重視個人思想素質,避免學生過于功利性地追求筆試卷面成績。
總結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需要的人才不能僅僅滿足于專業知識過硬,更需要具有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如今課堂教學不只是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它更是一個用來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高校根據各個學科的不同特色,充分發掘不同專業學科中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使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到不同課程的教學中,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食品專業英語與科學文獻檢索作為理工學類的專業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結合的效果遠遠高于兩者分開的教學,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思想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更激發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