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瑩,張國威,張艷云,包烏仁,王東雨
(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與醫療護理服務需求的不斷變化,建設高校本科護生人才培養體系進入重要轉變時期,護理人文關懷精神日益得到關注。高校為適應當前護理教育模式的轉變,應加強對護生人文護理能力的培養。跨文化護理要求護士根據不同護理對象的文化背景,采取符合其健康觀、疾病觀、生活習慣乃至飲食習慣的護理措施,以滿足服務對象的個人文化需求[1]。研究[2]發現,提高本科護生跨文化護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其關愛能力。專科醫院護士英語溝通能力、文化程度等是跨文化護理自我效能的主要影響因素[3]。在對西藏拉薩市300名護士的調查中發現[4],護士跨文化照護境遇與文化照護能力呈正相關。本研究對民族高校本科護生的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的現狀、文化照護能力進行調查,分析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為護理教育者制訂人文護理教育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2018年11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內蒙古民族大學護理學專業211名學生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在校全日制本科護理學專業學生;(2)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研究期間離校護生;(2)有抑郁癥等心理問題的護生。
1.2.1 研究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根據文獻檢索結果[2,5]自行編制問卷,包括專業、性別、民族、家庭情況、英語水平、接觸多元文化情況等條目。(2)文化照護能力調查問卷。由霍苗[6]編制,問卷共55個條目,包括3個維度:文化照護意識(15個條目)、文化照護知識(13個條目)和文化照護技能(27個條目)。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值范圍為55~275分。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955,內容效度為0.912,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80~0.925。問卷得分標準分=實際得分×100/滿分,將標準分劃分為良、中、差3個等級,差<60分,60~85分為中,良>85分[7]。(3)跨文化自我效能量表。采用中文版跨文化自我效能量表(CV-TSET)[8]評價護生為不同文化背景患者進行跨文化護理時的自信程度。該量表共83個條目,由認知維度(25個條目)、情感維度(30個條目)和實踐維度(28個條目)3個維度構成。量表采用Likert 10級評分法,1分代表完全不確定,10分代表完全確定。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9,內容效度為0.95,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4~0.99。各維度中1~2分選項比例>80%為低效能水平,3~8分選項比例>80%為中效能水平,9~10分選項比例>80%為高效能水平[2]。
1.2.2 調查方法 在各班級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協助下,研究者在課間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統一調查語,向護生介紹此次研究的目的與意義,解釋問卷的填寫方法,取得知情同意后進行調查,當場回收。共發放211份問卷,有效問卷21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民族高校211名本科護生文化照護能力總分(216.74±23.23)分,各條目均分(3.94±0.42)分,進行標準分轉換后護生得分集中在60~85分,整體處于中等水平。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總分(506.93±56.83)分,各條目均分(6.09±0.68)分,整體處于中等水平。見表1~3。
表1 民族高校本科護生文化照護能力、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情況(±s,分)

表1 民族高校本科護生文化照護能力、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情況(±s,分)
維度 得分 條目均分文化照護能力文化照護意識文化照護知識文化照護技能跨文化自我效能認知維度情感維度實踐維度216.74±23.23 57.53±7.06 50.73±6.21 108.48±12.60 506.93±56.83 149.85±16.31 192.49±23.41 165.58±18.83 3.94±0.42 3.83±0.47 3.90±0.48 4.02±0.47 6.09±0.68 5.98±0.65 6.42±0.78 5.87±0.67

表2 民族高校本科護生文化照護能力等級分布[n(%)]

表3 民族高校本科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等級分布[n(%)]
護生是否學習過跨文化護理知識、是否主動學習跨文化護理知識兩項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特征民族高校本科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比較的單因素分析(n=211)

表5 民族高校本科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與文化照護能力相關性分析(n=211)
以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得分作為因變量,將護生是否學習過跨文化護理知識、是否主動學習跨文化護理知識2個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及文化照護能力各維度得分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6。由結果可知,共4個因素進入回歸方程,分別為是否學習過跨文化護理知識、文化照護意識、文化照護知識及文化照護技能(P<0.05),見表7。

表6 自變量賦值方式

表7 民族高校本科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分析(n=211)
由表1結果可知,民族高校本科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整體處于中等水平,與吳媛媛[2]的研究結果相似。可能原因:第一,我校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作為民族類院校,非常重視對多元文化的教育,例如堅持為少數民族班級實行蒙漢雙語授課、組織多民族護生開展校園活動等,為護生營造多元文化包容性的校園氛圍。第二,在民族院校多元文化的氛圍下,對護理學專業教育持開放態度,護生在學習過程中可接觸到蒙醫教育、中醫教育及西醫教育,根據護生專業方向的不同為其提供蒙文、中文、英文原版教材,護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觸漢族、少數民族、外籍教師,沉浸式體驗增加了護生的同理心,幫助護生學會尊重不同民族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9-11]。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整體處于中等水平,各條目總均分為(6.09±0.68)分,低于韓辰燕等[12]對上海市三級醫院504名護士的研究結果。此外,本研究中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高的僅占10.90%,遠低于張悅敏等[13]對上海市二級醫院注冊護士的研究結果。護生實踐維度條目均分最低,與Sarafis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調查[15]表明照顧多元文化患者的經驗程度與跨文化自我效能呈正相關。雖然大部分護生能夠意識到跨文化護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并未接觸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缺乏臨床經驗,從而影響護生與患者有效溝通的信心[16]。護生情感維度條目均分最高,在情感維度表現出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說明護生對文化價值觀和信仰重要性的認識、接受、欣賞和認可持積極態度[14]。
3.2.1 學習過跨文化護理知識的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較高由表7可知,是否學習過跨文化護理知識是民族高校本科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影響因素之一(P<0.05)。原因可能是:護理人員為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具有文化特異性的專業照護是一個日益增長的職業挑戰,接觸跨文化護理相關知識有利于提高護生的文化敏感性[17],有利于幫助護生樹立跨文化護理的自信心。研究[2]表明,參加過跨文化護理培訓護生的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能夠得到顯著改善。因此,護理院校應改變當前的護理教育模式[1]。第一,增加護理教學中跨文化相關內容的教學占比,將跨文化護理及多元文化與專業課融合,除護士人文修養、護士禮儀與溝通等相關課程外,適當增設多元文化課程。例如,我校護理學院為護生開設蒙醫經典著作選讀、西方國家歷史與文化、西方文學及音樂與藝術等課程。第二,參照臨床護士跨文化護理培訓內容[18],構建適合本院校護生的跨文化護理能力評價體系,重點關注跨文化護理自我效能水平較低的護生,及時幫助該類護生形成正向的多元文化觀。第三,基于民族地區特點開展跨文化護理研究,豐富民族地區多元文化教育經驗,通過內部培訓與引入多元文化背景教師,開闊護理教育者的多元文化視野。
3.2.2 文化照護能力較好的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較高 本研究發現,護生文化照護能力越高,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文化照護能力要求護理人員重視與自身文化背景存在差異的文化習俗,采取合理的態度與行為以滿足不同患者的文化需求[19]。Singleton[20]認為,護生完成文化照護能力提升課程后,跨文化感知能力有顯著提高。本研究中用文化照護意識維度評價護理人員是否能夠意識到自身對不同文化存在偏見,從而在與服務對象交流過程中解決文化沖突帶來的矛盾隱患。研究[11]表明,文化照護意識是通過護理人員自我反省、與不同文化背景人群接觸及不同文化環境經歷而不斷增強的。然而,雖然護理人員能夠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務對象,但是對多元文化影響服務對象健康狀況的識別能力并不樂觀[5]。本研究中文化照護知識維度與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呈正相關(P<0.05)。調查[5]顯示,臨床護士關于文化背景影響服務對象對患病的反應、所選擇的就醫方式及照護方式等方面的知識欠缺。此外,護生文化照護技能掌握程度越高,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P<0.05)。文化照護技能的內涵包括3方面[5]:護士能夠對患者的文化進行評估與診斷、護士在制訂護理目標與措施時符合患者的文化背景、護士能夠實施文化照護并做出評價。因此,護理院校可以通過加強護生跨文化護理認知、增加護生多元文化接觸途徑等方法拓寬護生學習途徑。例如,Ozkara[21]通過不同標準化患者模擬(DSPS)文化能力教育策略,提高了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感的感知能力。同時,護理院校可以通過課程整合、開辦講座等方式為護生提供學習平臺,護生在具備多元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在未來的護理工作中向不同文化背景患者提供適宜的護理幫助。
本研究表明,民族高校本科護生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文化照護能力在中等水平,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與文化照護能力存在著相關性(P<0.05)。其中,護生是否學習過跨文化護理知識、文化照護意識、文化照護知識及文化照護技能是跨文化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P<0.05)。當前社會需要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護理人才,護理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營造人文教育氛圍,為護生提供接觸跨文化護理學習的平臺,在護理學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加大對護生文化照護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