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程姍姍,李秋潔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國務院、教育部等部門先后頒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等文件,將老年照護職業等級項目選為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以彌補現有老年照護行業資源不足的現狀。現階段,國家尚未建立老年照護統一的教學模式及培訓模式,各院校教師缺乏培訓的經驗及標準的指導[1]。因此,探索創新培養模式,保證考試高通過率和高質量老年照護人才的輸出,成為培養人才的關鍵。本研究以政策為指導,探索“互聯網+情景案例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為培養高質量老年照護人才提供依據。
2020級護理學生144人,均自愿參與本次“1+X”老年照護初級職業等級項目,均為完成基礎課程學習的大學二年級學生,年齡 19~22 歲。
課題組包括15人,本校老年護理、基礎護理等相關學科專任教師13名,其中3名已取得教育部老年照護考評員資質,養老康復醫院醫生、護士各1名,同樣取得老年照護考評員資質。課題組包括3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管護師,7名講師,2名助教。根據教育部聯合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初級等級項目下發16項實踐考核項目(協助進水、協助進食、特殊飲食、口腔清潔、體溫測量、床上擦浴、紙尿褲更換、幫助如廁、床上使用便器、氣道異物的應對、壓瘡預防、手臂紅腫進行濕熱敷、助行器的訓練、輪椅轉運、更換衣服和燒傷應對),課題組共同編制案例。
2.2.1 網絡教學設計 根據老年護理初級教材內容及考評標準,課題組團隊共同構建了以學習通平臺為基礎的在線課程。在線課程包括課堂活動、學生成績統計、資料管理、作業、考試、PBL、討論及學生班級管理等內容,學生可以使用電腦及手機完成理論及實操內容的學習,教師可通過學習通發布上課的時間、布置作業及內容的考核等。為了保證學生對實操內容的掌握,教學團隊組織完成了對于實操內容的錄制并作為教學資源上傳至學習通平臺。
2.2.2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采取“免修—強化—補修—能力轉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1+X證書制度下老年照護技術技能與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相融合的策略研究與實踐”(ZJB1421081)的研究成果化”設計,見圖1。教學活動實施前,教學團隊將老年照護內容與現有課程進行教學融合。教學過程如下:(1)在第一次課程中,老年護理、基礎護理技術、急危重癥護理、康復護理和護理倫理等學科已有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能完全覆蓋老年照護的內容,學生免修。對于老年照護特殊性,側重點不同的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教師團隊在教學中予以強化。此次課程主要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幫助學生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并掌握重、難點知識。(2)第二次課程,設計16項情景案例共32學時,以實操為主,針對現有教學不能覆蓋的知識與技能點,進行知識和實操的補修及能力轉化。使用情景案例教學法,設置問題情景,將實操內容與養老照護實際相結合,構建16個針對性的教學案例,課堂中采用教師示教學生角色扮演方法,讓學生體會老年人感受,培養其共情素養。在課堂中同時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其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將知識轉化為運用能力的目標。(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輔助“互聯網+教育”形式,以學習通為平臺,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整合,采用傳統課堂學習聯合學習通自主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善于思考的能力。同時,教師通過課前發布情景案例、課后發布作業、學習通選拔考試等方式,充分與傳統課堂結合,并進行過程性考核,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圖1 基于“互聯網+情景案例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思路
在黑龍江省養老學會人才考評站組織下,于2020年11月28日和12月5日完成理論考核,于2020年11月29日和12月6日完成實操考核,理論及實操均≥70分為通過。考核后,采用問卷星形式調查學生對“互聯網+情景案例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包括對案例內容、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進行滿意度評價,發放及回收問卷均為14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理論通過率96%,實操考核的總通過率為96%。教學滿意度見表1。

表1 144名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度評價結果[n(%)]
現階段,我國老年護理崗位的護理人才流失率逐年上升,老年照護行業出現了人才“供非所需、需不能供、供需錯配”的現狀,不能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照護,同時也為養老機構人才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基于以上現狀,2019年,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職業院校正式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項目,即“1+X”職業等級項目,代表我國實現了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合并授予。老年照護作為首批試點項目,開啟了老年照護人才創新培養模式新探索。各高職院校如何順應社會人才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在項目實施中,本研究使用了“互聯網+情景案例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培訓模式,推進專業教學與老年照護培訓有機銜接。將老年照護學習與現有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同時以學習通為平臺,督促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針對性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教育行業中,為教學模式及方法的創新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對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2-3]。情景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習內容創設針對性學習場景,促進學生身心功能全方位的發展[4]。如表1所示,學生對于案例內容滿意度為89.58%。案例以臨床專家意見為主,具有真實性、代表性,能夠將抽象知識生動化,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與認可度,這與張淵源等[5]研究結果一致。“互聯網+情景案例教學法”規避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對此種模式下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滿意度均為90.28%,滿意程度較高,這與秦芳等[6]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理論及實踐考試的高通過率顯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造能力的同時,通過創設和展示有意義的老年照護情景,能提高學生的洞察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實施效果。
“互聯網+教育”是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本研究在“1+X”老年照護初級職業等級項目實施中,通過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有效整合,提高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此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在“1+X”老年照護職業等級項目實施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