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是人生中參與系統學習的最后階段,也是養成人生觀念、學習生活技能的重要階段,為了保障未來獨立生活的質量,作為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掌握一定理財技能。文章對大學生的理財觀念與能力進行調查和研究,為改善大學生理財現狀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理財觀念;理財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
大學生畢業后面臨工作、婚姻,作為未來社會上的主力消費人群,大學生必須要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合理的經濟規劃可以減輕生活壓力、改善生活質量,雖然多數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父母支持,但這并不影響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為應對未來的社會生活打好基礎。
1 ? 大學生理財觀念調查分析
很多關于我國當代大學生消費、理財情況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并不具備成熟理財的觀念,這與我國的家庭氛圍和傳統教育文化背景有關。當代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我們從小成長在父母和長輩的關愛、照顧之下,讓我們全心投入到學習當中,不需要考慮經濟問題,造成缺乏經濟管理的經驗;在校園里學習的過程中,除了高校金融類專業的學生之外都很少接觸有關理財方面的知識,多數教育者認為理財是成人的事,忽略了對于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各種因素都導致我國大學生理財意識匱乏。而造成大學生理財觀念不成熟的另外一方面重要因素是消費觀念不正確,大學生的特點是年齡較小、學歷較高、接觸的知識面廣泛,對于新鮮事物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強,社會中一些鋪張浪費的想象會對大學生的消費觀產生影響,同時部分大學生虛榮心較強,同齡人之間還經常會存在攀比心理,這造成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比較旺盛,如果支出遠超收入那么何談理財呢。現實中多數大學生并沒有做到經濟獨立,當消費需求超過了消費能力很多大學生并不能理性、妥善地處理這個問題,導致沖動消費甚至違法借貸,造成嚴重后果。為了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我們需要對大學生的理財觀念現狀進行細致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善[1]。
首先,大學生缺乏理財意識。對于還沒有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我們并不能切實體會到賺錢的不易,經常存在不理性消費的情況,購入一些并不真正需要的東西,比較容易沉浸在消費所帶來的滿足感當中,消費的過程缺少計劃性,缺少資金規劃意識。其次,沒有養成理財習慣。部分大學生雖然已經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有了理財的想法但執行力不足,對于理財僅保持三分鐘熱度,難以堅持。最后,理財方法不科學,在能夠堅持進行理財的同學當中也多數憑借經驗進行理財,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理財知識和技能,理財手段不夠科學、合理,這導致理財的效果并不理想。
2 ? 大學生理財能力調查分析
其一,關于大學生消費內容的調查問卷顯示,目前大學生消費逐漸趨向于多元化,大學生的課余活動越來越豐富,其中包括娛樂、聚會、旅行、健身、美容等等,男生在飲食和娛樂方面消費更多,女生在服飾、妝容方面消費較多。其二,關于大學生消費方式和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顯示,由于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網購平臺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網絡購買商品,尤其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各種類型的廣告通過廣受大學生喜愛的短視頻平臺進行傳播,大大增加了大學生網絡消費的人數和額度,同時數據還表明超過60%的學生會受到同學的影響或為了購買促銷商品進行消費,這表明了很多大學生在消費的過程中存在從眾心理,在不經意間產生額外花銷。其三,關于大學生消費狀態的調查問卷顯示,約68%的大學生是“月光族”在月末并沒有剩余的生活費,有結余的學生僅有極少數會將錢存入銀行,并且有30%左右的學生表示經常在消費后產生后悔的心理。其四,對于大學生生活費超支解決途徑的調查,大約有一半左右的同學會使用“花唄”“借唄”等借貸軟件,由于這些借款平臺的門檻較低,次月家長會及時提供生活費,這也刺激大學生進行負債消費。其五,關于大學生經濟來源及記賬習慣的調查問卷顯示,通過獎學金和課余打工獲得生活費的大學生們明顯要比父母贊助生活費的學生重視支出記賬,他們表示感受到賺錢的不容易,同時部分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對于生活費花銷更精打細算,對于各方面的支出都更有計劃性[2]。
通過對以上調查報告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大學生理財能力的規律性特征。首先,家庭條件一定程度影響了大學生理財能力,對于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他們在消費上沒有顧慮,家長出于疼愛往往也對此不以為意,經濟上的自由導致這部分學生沒有理財意識也沒有理財能力,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不得不對生活費的支出做出計劃,避免不必要的花銷,現實因素迫使他們不得不學會“理財”。其次,誤解理財概念,一些學生認為,理財是一種賺錢的手段,他們還沒有參加工作,不涉及到理財,只需要按照父母支付的生活費來計劃生活,消費目標按生活費標準而定,而不是根據需要進行計劃性消費,他們并沒有意識到理財其實包括開源和節流兩個環節,不止需要增加收入還要節約支出。最后,隨著經濟、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物美價廉的商品涌現出來,引起大學生的消費沖動,而且鼓勵消費和信貸的經濟環境給大學生理財增加了風險,有理財計劃的學生也經常因自控力不足而打破規矩,沖動消費。
3 ? 增強大學生理財意識途徑
3.1 ? 家長重視家風建設
家庭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十分深遠,家長需要建設良好的家風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家長應該從小培養下一代的理財意識,消費要有計劃性,避免鋪張浪費,用良好的家風引導大學生科學消費、形成良好的理財觀念。
3.2 ? 學校加強理財教育力度
理財學是金融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對于非此類專業的學生,學校可以將理財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當中,將引導大學生科學消費、建立理財意識歸類于大學生價值觀培養范疇,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為大學生開展理財專題講座,教授理財方面專業知識,并結合大學生理財成功的真實案例,和學生分享理財的好處,并讓學生們積極討論交流,加深對于理財的理解。同時學校應注重理財的實踐教育,鼓勵、引導大學生勤工儉學、大學生創業等項目開展,讓大學生切實感受賺錢的辛苦,以此鍛煉大學生的理財能力[3]。
3.3 ?大學生端正消費意識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接受了高等教育,因此要對自身有更高的要求。對于父母無條件的經濟支持,我們要懂得感恩,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每一筆消費都要有依據、有價值,銘記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克服攀比、從眾的消費心理,增強自身理財意識,規避消費風險,為父母減輕負擔,早日實現經濟獨立,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4 ? 提高大學生理財能力措施
理財是一個范疇很廣的概念,它涉及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法學等多門學科,是通過科學而合理的方法使現有的財富增值,針對不同的理財主體,理財側重點也不同。然而究其根源理財需要從兩方面入手:開源、節流。在金融市場中理財側重于增加經濟收入,有一定資產基礎的人進行投資理財,實現資產保值和增益,而對于大學生理財應該側重節流,在節約開支的基礎上盡量增加收入[4]。
4.1 ? 做好資金規劃
大學生要對消費支出有一個整體規劃,不應以每個月花光生活費為目標,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制定消費計劃,并有意識地留出一部分生活費當作備用金,應對計劃外消費,避免超額支出帶來經濟壓力。制定計劃也是對于消費行為的一個思考過程,可以有效避免沖動消費的現象。
4.2 ? 養成記賬習慣
記賬可以有效的控制消費,用一個理財賬本記錄下自己每筆消費的用途和數額,抽空進行整理和總結,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做到量入為出,這樣還可以對自己每個月的開銷進行預估算。對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不但可以培養他們合理的消費、理財意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耐心、恒心。每月對自己的消費情況進行記賬,當發現預算金額超過每月可支配額度時,應該考慮哪些消費可以壓縮或者是不必要開支的,盡量做出合理安排,此外還能回顧在消費過程中是否有不合理的消費行為,進行針對性改正,避免糊涂消費。因此只要養成了記賬的習慣,就等于跨出了理財的第一步。
4.3 ? 學習理財知識
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豐富,通過在圖書館閱讀相關書籍、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等都可以進行理財知識的學習,理財技能不僅能夠提升大學生校園生活的質量,在未來的工作和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有很大幫助,所以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理財知識,提高自身理財觀念和能力。某位大學生對理財知識十分感興趣,通過在圖書館中查看分析投資相關書籍進行學習,平時也比較關注金融行業,利用課余時間打工賺取的500元錢購買理財產品,該同學表示,這其實只是試水,為了學習理財經驗,有時賺取幾塊錢,多則虧損百元,他并不在意是否賺錢,而是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了解投資理財,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經驗,在以后有閑置資產的時候可以更好地進行投資理財,這也是一種對自身的投資。
4.4 ? 合理進行存款
大學生的資產基礎和對投資項目判斷能力不足以支撐我們進行大規模的金融投資,因此對于結余的生活費,可以將其存入銀行。一方面,相對于將現金掌握在手中,把積蓄存入銀行可以一定程度避免隨意性的沖動消費情況,將這部分積蓄用以應對不時之需;另一方面,銀行會提供一定利息,可以看作微型投資理財。
4.5 ? 科學節約開支
首先大學生可以利用資源便利節約部分開支,比如閱讀書籍可以通過圖書館內借書減少購書支出,用餐多去學校食堂健康又便宜,用學生證購買車票、景點門票有一定優惠等。其次,書本教材及部分生活用品等可以購入畢業學長們的二手商品,節約部分開支。最后,可以利用二手交易平臺便利將閑置物品出售,避免資源浪費,增加部分收入。
4.6 ? 適當增加收入
大學生還是將學習知識、提升自己放在首位,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可以賺取一些額外收入。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盡力爭取獎學金,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還能收獲榮譽;另一方面在課余時間可以挑選合適的崗位勤工儉學,通過勞動賺取生活費,并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增加社會閱歷。
5 ?結論
大學生理財是對其生存能力的培養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需求,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也為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做出貢獻,所以需要學生自己、家長、高校,多方提起重視共同努力,培養大學生理財觀念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閻泓博.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理財現狀及建議[J].財經界,2020(14):22-23.
[2]馬石迎,張偉.大學生消費狀況與理財能力分析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6):7-9.
[3]吳嘉祺.當代大學生理財觀念調查及理財能力提升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5):188-189.
[4]陳妙玉,陳依玲,鄧瑞婷,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理財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市場周刊,2019(8):114-116.
[作者簡介]張琬佳(2000—),女,漢族,四川綿陽人,南京郵電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