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時,蘇尼爾開始無法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他的右肩持續僵硬,無法長時間打字,刷牙也需要更長時間。
后來,他得知自己患了帕金森病。
診斷結果讓蘇尼爾崩潰。他回憶道:“我當時想,為什么是我?為什么偏偏在這個年紀?我從不抽煙,經常鍛煉,我兒子剛出生,我一直期待著和他共度時光。”
在醫生提醒他這并不是“死刑”之后,從小打乒乓球的蘇尼爾又重新開始了這項運動。這開啟了一段改變他人生的旅程。
蘇尼爾說,打乒乓球的效果“就像魔法一樣”,他因帕金森病而變慢的動作現在變快了,手眼協調性也提高了。做徒手練習,比如左右移動重心,并模擬揮拍動作,幫助他更快地從身體感覺“凍結”的情況中恢復過來。
蘇尼爾說,他的藥量以前每三個月要增加一次,但自2017年開始認真打乒乓球以來一直沒有變化。
去年,他注冊了為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提供乒乓球課程的非營利組織“乒乓球促進健康”,該組織于今年2月開始運營。
伊麗莎白山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乒乓球促進健康”組織醫療顧問皮利說,乒乓球運動的性質使它適合有腦健康問題的人。
皮利說:“乒乓球被描述為用身體下棋。”他詳細闡述了專注于球的快速運動以及預測和戰勝對手所涉及的技能和大腦功能。
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神經學系研究主管、高級顧問陳丘森(音)教授援引去年和今年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兩項研究結果說,其他劇烈的球拍運動可能不適合存在平衡問題的帕金森病患者。但乒乓球可能會促進日常功能和行動,對帕金森病患者有積極的心理社會影響。
不過他也說,這種“積極影響可能不僅限于打乒乓球才能產生”。
(摘自《參考消息》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