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持續推進的教育背景下,對高中化學教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各種各樣的新型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教師需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適當改進,積極引入項目式學習,為學生帶來煥然一新的學習體驗,使其體會到化學學習的樂趣,讓他們的學習效率更高.
關鍵詞:課堂教學;項目式學習;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3-0082-02
收稿日期:2021-08-25
作者簡介:李佳佳(1982.2-),女,江蘇省南京人,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執行項目的教學和學習方法,通過問題驅動在一定的時間內,他們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構思,通過展示等多種形式解決實問,由此提升學習效果.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能有效轉變傳統化學教學帶給學生無味枯燥的感覺,使其在化學項目中獨立思考、合作學習,提高他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設置化學項目主體,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化學作為高中課程體系中一門不可或缺的學科,要想有效實施項目式學習,教師首先需設置化學項目的主體,認真研究教材內容選定適當的項目,為項目式學習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同時,高中化學教師還應將班內學生合理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使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學習,合作完成項目的研究與探索,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開展“離子反應”教學時,教師需事先分析學生實際情況,他們在初中化學中已經做過溶液導電的實驗,以此為基礎設計項目式學習,通過介紹氯化鈉、硝酸鉀、氫氧化鈉等固體分別加熱至熔化后能導電,使其理解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概念,讓他們學會用電離方程式表達常見、典型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從電離理論的角度認識與探究酸、堿、鹽的本質.隨后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包括:知識掌握速度、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據此將他們分成多個項目式學習小組,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體現出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優勢互補,且人數控制在6人左右,使其擁有均等的發言機會.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劃分小組,設置化學項目式學習的主體,使其在小組內交流學習、主動探究與積極探索化學的奧秘,推動他們共同進步與協調發展.
二、緊密圍繞項目主題,制定目標學習任務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施項目式學習時,當選定好項目與確定好項目主題以后,教師就應當緊扣項目主題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利用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學生參與項目式學習指明方向,驅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同時,高中化學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化學知識與認知能力,把握好項目式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真正滿足他們的實際化學學習需求.
以“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學為例,當講到金屬資源的保護時,教師可以圍繞該主題設計一個“鋼鐵防腐”的項目式學習,制定以下項目學習計劃:(1)了解金屬為什么會發生化學腐蝕,知道影響水腐蝕與氧腐蝕的因素與本質,理解電鍍原理,能夠設計電鍍實驗;(2)參加實驗室操作活動,調查與研究實際生活中防止鋼鐵腐蝕的方法與技術有哪些?把化學知識同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慢慢形成微觀探析和宏觀辨識、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究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3)通過實地調查,整理與研究鋼鐵腐蝕所帶來的損失,體會到鋼鐵腐蝕所帶來的危害,總結鋼鐵發生腐蝕的原因,制定保護鋼鐵資源的措施.
如此,教師緊扣項目主題制定目標學習任務,為學生指明學習與前進的方向,使其學習行為更具針對性,增進化學課堂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讓他們高效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
三、轉變師生角色定位,培養項目自學能力
推行新課改的主要目的是轉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教師需及時轉變過來,包括陳舊落后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模式與師生角色,讓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使其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具體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實施項目式學習時要轉變師生角色定位,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改善他們的學習效果.
在實施“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學時,當學到二氧化硫時,主要內容是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與化學性質,即為漂白性、還原性與氧化性,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教師可圍繞這些知識要點設計項目式學習,采用問題驅動的形式給出提綱,如:除正常的雨水之外,還有一種雨水被稱作酸雨,大家解它嗎?酸雨有哪些危害?主要成分是什么?可以從哪些方面研究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從分類角度來看二氧化硫屬于哪類物質?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質?等,指導學生利用這些資源在小組內自主先學,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其將遇到的不懂之處記錄下來當作課堂學習的重點.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巧妙轉變師生的角色定位,明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擁有自主先學的機會,初步完成項目式學習內容,為課堂學習做準備,提升他們的化學學習能力.
四、創設適宜教學情境,激起項目學習熱情
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大力提倡獨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愈加凸顯,要打造他們主動學習、善于思考、樂于探究的課堂環境.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實施項目式學習時應借助實物、模型或信息技術手段等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極力調動他們主觀能動性,激起他們進行項目式學習的熱情,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學中,教師先在課件中展示大海、氯氣泄漏事故、二戰期間有關氯氣化學武器的圖片,據此創設情境,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圖片內容,使其從感性上認識氯氣,吸引他們自覺進入到項目式學習中.接著,教師簡單介紹氯氣的特點與用途,播放“液氯鋼瓶發生泄漏一名工人被濃濃黃綠色熏暈倒”的視頻,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各自的發現,即為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氣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然后展示“消防官兵將中毒人員轉移至高地”的畫面,使其了解到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以此類推,教師指引學生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分析氯水的成分與漂白原理,及檢驗Cl-的方法.
上述案例,教師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與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參與項目式學習的熱情,有助于他們對氯氣性質的學習,同時為化學課堂注入更多活力.
五、注重項目實驗操作,增強科學探究能力
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實驗既屬于常規教學的一部分,還是對理論教學很好的補充與驗證,兩者相互促進與發展.而且實驗操作也是高中化學教學中項目式學習一個常用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項目式實驗的操作,指導學生在實驗中動腦思考、動嘴交流與動手操作,使其對實驗進行設計、準備、操作、觀察與分析等,增強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比如,在進行“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初中階段學習過有關金屬的性質,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入到課堂上,使其由舊及新的開始學習新課,為項目式學習實施奠定基礎.接著,教師設置“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的項目,以子項目“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為例,指導學生操作實驗:取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煤油,用刀切開,觀察新切面的顏色及變化,著重觀察金屬鈉切開前的表面與切開后進行比較,使其通過觀察簡單描述鈉的物理性質.之后,學生操作:將鈉塊放在玻璃燃燒匙上加熱,使其結合現象討論與加熱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讓他們得出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結論.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實施項目式學習時注重實驗的設置與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與研究金屬鈉化學性質的機會,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使其探究能力有所改善.
總之,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是新課改下的一大發展趨勢,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項目式學習的作用和價值,將其融入至各個教學環節與板塊之中,改善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發展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讓化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劉輝.“微項目”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20(22):125-126.
[2]錢彤.項目化學習助力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20(Z5):85-88.
[3]魏景.項目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0(36):17-18.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