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歌林 于莉華
(1.長沙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76;2.漢陽大學藝術與體育學院 韓國首爾 999007)
近年來,湖南省貫徹實施“十三五”規劃和扎實推進“健康湖南”政策,經濟轉型的步伐也隨之加快,建設適合全民健身的體育場館也是一項重要任務。為了推進體育事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全民健身政策有序推進,體育場館的建設和對現有體育場館的優化,必不可少。全國群眾體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首次提出“雙改”體育館的概念,具有時代意義,推進湖南省“雙改”體育館建設,探究“雙改”體育館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構建優化模型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也是推進“健康湖南”建設應有之義。
近年來,湖南省全民體育運動方興未艾,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省內各體育場館及設施也在不斷地更新健全。湖南省通過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承辦,將省、市各體育場地及設施建設工作推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場館設施建設累計投入突破20億元,遠超省內近50年來場館建設投資的總支出[1]。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大型體育場地近43 000個,其中城市大型體育場館290余座,全民運動場3900余個,室內外游泳池510余個[2]。在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建設方面,長沙、湘潭、永州及常德等先行城市已建設完成市級體育中心場館;在重大體育設施建設方面,株洲、懷化、衡陽及湘西自治州等試點城市也已完成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的全面鋪裝。
表1 是湖南省不同單位類型的體育場館的發展狀況。從數據可以看出,場館數量最多的為事業單位,室內場館和室外場館共計達3 萬多個。其中,絕大多數為室外場館,幾乎達到95%。相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行政機關和企業場館數量與其場館數量差距較大,分別為5348個場館和4624個場館,二者室內與室外場地數量也較為相似。目前,湖南省已出臺不少政策支持體育產業及其相關配套場地的發展,但政策出臺后宣傳和溝通力度并不是很大,導致企事業單位對當前出臺政策的靈敏度不高。
表1 湖南省不同單位類型的體育場館發展狀況
表2 是湖南省各地市體育場館的基本情況匯總。調查顯示,發現湖南省各地市體育場館數量分布不平衡,室外體育場館數量遠大于室內體育場館數量,體育場館占地面積與場館數量不成正比。作為省會的長沙市,建造的體育場館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除長沙市外的其他地市以建造中小型場館為主,用地面積也遠小于省會城市。
表2 各地市體育場館基本情況
綜合以上調查可知:第一,湖南省體育館數量雖然逐年增長,但是人均體育場館仍未達標,明顯看出不同隸屬關系的體育場館發展狀況同樣不均衡;第二,體育場館主要集中在行政、企、事業單位中;第三,各地市的體育場館面臨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第四,絕大部分體育場館投入多、產出少。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兼顧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同時發展,建設充足體育場館能夠為全民健身這一戰略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4]。2018 年4 月20 日,國家體育總局召開全國群眾體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實現2018 年群眾體育工作新突破,要實現破解“健身去哪兒”的難題新突破[5],要建設一批“雙改”的體育場館,即改造功能、改革機制。
2016 年8 月25 日,湖南省委常委會會議研究部署“扎實推進健康湖南建設”。2017年7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南省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力度,并指出,到2030年湖南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0%,構建15min 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3m2以上,建設60000km的瀟湘健身步道[6]。
湖南省建設“雙改”體育館需著重考慮主要的驅動因素以及當中的影響因素,基于對湖南省體育館的現狀分析,“雙改”體育館的驅動因素主要有3個:經濟要素、政府要素以及資源要素。因此,優化模型從經濟子模塊、政府子模塊和資源子模塊入手,每個子模塊建立不同的影響因素并展現其影響路徑。
經濟要素是體育場館建設的基礎,該文主要涉及居民體育消費需求和外部資金投入兩方面。其中,體育消費需求包含地區居民受教育程度、政府的政策引導、城市交通網絡等方面[7]。例如,當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政府的政策鼓勵居民健身時,改善城市交通網絡后能夠加快全民健身的腳步。在外部資金投入方面,體育相關產業的固定資產是主要影響因素,其包含了文體娛等相關產業所涉及的固定資產投入,文化、體育、娛樂三大產業能夠相輔相成,互利共生[8]。
在上述影響因素的驅動下,湖南省的體育消費水平會穩步提升,反過來也會提升全省的GDP,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全省的經濟發展,如圖1所示,其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回路,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促進湖南省體育場館的優化建設。
圖1 經濟子模塊因果關系圖
各級政府直接或間接地調控體育產業各部門,給予其政策和財政方面的支持。圖2為政府為體育場館提供支持的要素,各要素間最終形成閉合回路。當全省GDP提高時,政府的財政能力相對提高,政府有更多的精力和資金給到體育產業建設發展公共體育場館,增加體育場館的財政投入,因此體育場館的建設及優化的質量必將逐步提升。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政府子模塊中的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政府是生產關系中的上層建筑,不同產業相關政策的出臺直接關系著整個產業的發展[9],因此,湖南省各級政府應積極響應“雙改”體育場館政策,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引導優化體育場館的建設及管理。
圖2 政府子模塊因果關系圖
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和體育資源。在人力資源要素構建上,應加強體育教育,在體育院校建立良好的育才體系,培養一批能夠保障湖南省體育場館持續發展的復合型青年體育人才,培育及引進體育方面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優化管理型人才結構。此外,應該科學規劃、布局體育場館的建設用地,因地制宜地建設公共體育運動場所,可以以周圍人群密度來規劃用地。同時,應大力提高體育場館的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體育場館的功能,遵循“雙改”政策,將傳統體育場館進行轉型升級,建設圍繞居民聚集群的中小型體育場館。應創新管理模式,開展居民健身娛樂活動,引導體育場館進行市場化運營等,并定期維護更新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從而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實現“全民健身”“健康湖南”(見圖3)。
圖3 資源子模塊因果關系圖
隨著“健康湖南”政策扎實穩定地推進,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必須建設及優化居民適用的公共體育場館。構建湖南省“雙改”體育場館優化模型,推進“雙改”體育館建設進程,是未來體育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核心是要分析湖南省目前的體育場館發展現狀,分析國家在此方面的政策,同時進行省市的政策及戰略部署,在此基礎上實行優化政策,建立優化模型,加強對經濟子模塊、政府子模塊和資源子模塊中影響因素的提升和優化,完成這三大子模塊的構建,從而使體育場館及其相關功能、配套設施等得以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