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小說電視劇改編背后的粉絲、情感與資本:以《慶余年》為例

2021-12-22 22:09:22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郭 洋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四川綿陽 621010)

近幾年,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后宮甄嬛傳》《瑯琊榜》《步步驚心》《盜墓筆記》《唐磚》《斗破蒼穹》《花千骨》《余罪》等不一而足。它們良好的口碑和市場效應,使得網絡小說作為影視產業文化上游“文案腳本”的特性進一步凸顯。2019年,根據貓膩同名小說《慶余年》改編的電視劇再次火爆熒屏,成了影視領域中的現象級事件。面對網絡小說影視改編帶來的良好口碑、市場效應,我們有理由詢問,緣何網絡小說的影視改編會引起如此大的影響?在這背后是否藏著某種玄機?正是基于此種思考,筆者試圖以《慶余年》為案例,對其熱播過程進行考察,呈現其跨媒介衍生的情狀,解碼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火爆的原因,并進行一定的反思。

一、從小說到電視劇:《慶余年》粉絲的跨媒介衍生

《慶余年》是貓膩2007—2009年創作的穿越架空歷史小說,主要敘述了一個重癥肌無力青年范慎無意間穿越至慶帝時代,以范閑的身份獲得新生,在慶幸自己得一段“余年”的同時,又身不由己卷入江湖、廟堂紛爭,從而一步步揭開自己身世和這個世界“真相”的故事。該小說自連載以來就收獲了海量粉絲,獲得不錯的口碑。2019年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慶余年》上映又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使得小說原著的粉絲團進一步擴張。假如說粉絲是一種“積極挪用文本,并以不同目的重讀文本的讀者,把觀看電視的經歷轉化為一種豐富復雜的參與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的觀眾”[1],那么在從小說到電視劇的過程中,各類型粉絲的跨媒介衍生對電視劇熱播的貢獻就不可或缺,問題在于,這種“1+1>2”的效果是如何實現的?

從宏觀層面來看,電視劇《慶余年》的粉絲類型大致有三類:原著粉、劇粉和藝人粉。首先,原著粉作為一種在電視劇創作前期已經被“預定為觀眾”的群體,是接觸、閱讀過小說的群體,是電視觀眾和文學粉絲群體的一個交叉類型。數據顯示,在起點中文網,《慶余年》書粉近100萬[2];《慶余年》百度貼吧超過7萬多粉絲,帖子有300余萬[3]。由此可見,《慶余年》原著粉數量極其龐大,為后期電視劇的收視率奠定了基礎。電視劇《慶余年》2019年11月26日上映,其憑借精彩的情節、精制的服飾、幽默風趣的臺詞,致使一眾看客路人轉粉,一時間好評如潮,騰訊視頻在5天之內的收視率近3億,愛奇藝視頻2天破5千萬(不包括平臺統計數)播放量。隨著該劇的熱映,關于劇情的討論層出不窮,相關話題頻繁熱搜全網,粉絲通過觀看、評論、轉發和二次創作等行為表達對該劇的喜愛,于是,《慶余年》電視劇官微粉絲數量迅速超過150萬[4];《慶余年》豆瓣官方小組則有7萬余粉絲[5]。

在上述兩種粉絲類型之外,藝人粉的貢獻對《慶余年》的熱播也不可或缺。電視劇《慶余年》主演張若昀的微博粉絲2 346萬個[6],李沁的微博粉絲2 344萬個[7],吳剛的微博粉絲226萬個[8],李小冉的微博粉絲1 337萬個[9],辛芷蕾的微博粉絲1 136萬個[10]。通常情況下,粉絲緊追偶像的動態,一旦得知偶像的新作即將上映,粉絲會立馬“部署”宣傳活動,營造未播先火的態勢。再加上粉絲身份多元化,粉絲之間的互粉、聯動,使得他們的關系網更加緊密而牢固,從而走向了粉絲的“文本”生成,帶來了《慶余年》小說、劇作的整體熱度、好評等。比如網友“小丹貍兒”發帖:“@慶余年超話:感覺大家對于后面的故事很是好奇。原著粉這里已經就位了,對于后面情節和結局有疑問可以問我!!只要我知道盡量這兩天回復你們!(在線答疑)bushi如果沒有人就算了吧,直接黑箱沉底。”[11]在這個意義上,粉絲融合對于《慶余年》的宣傳大有裨益,原著粉和劇粉在網絡上互動交流,粉絲之間的聯動宣傳提升了電視劇《慶余年》的全網關注度。

藝人粉和劇粉、原著粉之間的衍生行為同樣不可忽視。通過對新浪微博的觀察可知,部分藝人粉“追星”過程中“入坑”該劇,甚至迷上原著。網友“木吾木同天”自述:“終于看完了慶余年小說,花了將近一個月。最后院長s那里哭死了。那之后文章都變得灰暗了許多,仿佛已經耗盡了所有力氣。很久沒有這樣認真看一部小說了。那位從未正面出場的葉輕眉,才是全文真正的主角啊。”[12]從張若昀的粉絲到《慶余年》的劇粉,繼而喜歡上原著,粉絲的身份越來越多重,與《慶余年》IP的情感聯系更為牢固。而有一部分粉絲因為電視劇《慶余年》的角色被演員圈粉,比如在“你是如何被李沁圈粉的”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有粉絲談道:“喜歡上她只需一瞬間:我相信一見鐘情,我愛上我家沁沁也是因為在慶余年里注意到了她,才從林婉兒這個角色深深喜歡上沁沁……”[13]從上述粉絲的表述中,可以看到,藝人粉、劇粉和原著粉之間是無法切割的,角色和藝人互為補充,粉絲的身份不是涇渭分明的,他們將感情付諸于《慶余年》IP的每個環節中。

然而,各類型的粉絲在構建自我話語權的過程中也存在攻訐行為。“粉絲對喜愛的媒體文化產品的典型反應不僅僅是喜愛和沉迷,還包括不滿和反感,這正負兩方面的反應促使了他們與媒體的積極互動。”[1]由于流行敘事往往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粉絲必須與它們斗爭,努力向自己和他人表達原作中未能實現的可能性。電視劇《慶余年》言冰云的角色由當紅明星肖戰出演,原著粉、劇粉和肖戰粉絲為此多番開戰。一位網友談道:“言冰云是我比較喜歡的角色,雖然我一直覺得他是個無腦大慶吹,但是他隱忍,他機智,他好歹也是主角團智慧擔當,后期也算是個不可忽略的人物好嗎?連范閑有時候干事都是找言冰云策劃的好嗎?肖戰演成了鐵憨憨。他好像只演出了天吶一切為了大慶,其他腦子啊什么的好像在這個角色上是不存在的……”[14]該博字里行間表示肖戰難以勝任言冰云的角色。更有大批粉絲請求《慶余年》第二季換掉肖戰:“#慶余年超話#請慶余年換掉飾演言冰云的肖戰,他演技差無法勝任,是第一部劇里的巨大敗筆,非常影響劇粉在后期的觀劇感受。@慶余年官微。”[15]隨后肖戰粉絲在該博下面進行回應,粉絲之間發生混戰甚至引發了網絡暴力等惡劣的粉絲事件。部分粉絲之間的攻訐行為看似對《慶余年》有“降溫”作用,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卻加劇了《慶余年》話題熱度,吸引了路人的圍觀,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向宣傳作用,使得該電視劇獲得了更為廣泛的關注。

可以看到,電視劇《慶余年》原著粉、劇粉和藝人粉雖然身份不同,但都聚集在虛擬網絡社區,進行各自的話語書寫,構建身份認同。在此過程中,粉絲之間“互哺”、融合與共生,甚至彼此攻訐,最終形成了《慶余年》粉絲“大合唱”,從而促使《慶余年》成為了2019年收視成績最好的電視劇之一。“據閱文集團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26日電視劇《慶余年》開播至今,原著網絡小說在起點讀書APP上的在線閱讀人數、單書在線閱讀收入增長了50倍,并聚集超200萬粉絲。此外,《慶余年》在QQ閱讀APP上被超過百萬粉絲收藏。跨平臺的不同場景用戶因‘故事’而互動討論,推動原著《慶余年》在網絡發表10年后重登暢銷榜前三。”[16]那么,《慶余年》的熱播是否僅僅是粉絲聯動而來的效應?其背后是否又隱藏著某種玄機?

二、“愛”的“供養”:《慶余年》的粉絲行為邏輯與經濟效能

《慶余年》自開播以來,俘獲了一大批受眾,他們觀看、點贊、評論、轉發,通過多種方式參與討論,發表見解,建構圈子,以各種行為表征著《慶余年》帶給他們的體驗效應。這一粉絲接受過程,固然是一種自我的身份建構行為,但當其被納入到文化工業之中后,就不僅僅局限在精神需求的滿足上,而是有了引導、消費、生產等經濟特征。在某種意義上,《慶余年》在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改編、上映,到作者、制作方、明星提供消費的內容,并通過粉絲消費形成最終產品市場,粉絲消費又反過來刺激生產的內容、規模與方式,從而使得《慶余年》成了多方力量角逐的“文化場”。

這一文化場看似圍繞《慶余年》的文本而展開,但其背后卻是一種粉絲性的經濟行為建構,本質上是一種粉絲“愛的供養”,一種情緒性的消費與增殖。“粉絲經濟以情緒資本為核心,以粉絲社區為營銷手段增值情緒資本。粉絲經濟以消費者為主角,由消費者主導營銷手段,從消費者的情感出發,企業借力使力,達到為品牌與偶像增值情緒資本的目的。”[17]正是由于“情緒資本”是粉絲經濟的核心,而“情緒資本”分為外在情緒資本和內在情緒資本。粉絲經濟就是將粉絲內在的對偶像或品牌的信念和熱愛轉化為外在的持續經濟支持,繼而走向重復、長期的消費行為。這一機制從激發粉絲的精神之愛開始,經歷粉絲的搜索、點贊、討論、分享、應援等,進而進行一系列的消費行為,并誘導、吸引更多粉絲加入到圈子中來,從而實現粉絲圈的擴大再生產,使粉絲文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慶余年》原著粉為小說動人的故事情節著迷,劇粉被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圈粉,藝人粉崇拜明星偶像,當粉絲對這些產生興趣,繼而便會產生進一步行動。國際4A 廣告公司日本電通廣告集團提出的“AISAS”法則將消費的心理解釋為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Search(搜集)——Action(行動)——Share(分享)。《慶余年》原著粉因為對小說產生興趣,而后在搜集、分享的過程中情感積累越來越深厚。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原著粉的記憶被喚醒,基于忠誠的心理,他們比一般觀眾更關心IP的影視化。粉絲在追更過程中,對劇情的期待和失落糅合在一起,在微博、微信、貼吧等社交平臺搜索關于《慶余年》的內容,與他人交流互動,互相分享看劇心得,點評演員的演技,對其投入的感情越來越多。“入坑”是瞬間的事情,而對偶像或者電視劇達到狂熱的迷戀,卻是在不斷地卷入中逐漸形成和加深的。

當粉絲的情緒發展到一定程度,便會有新的需求產生,新的需求產生新的動機。例如,原著粉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對IP的忠誠,電視劇粉絲消費往往是對劇情或者演員產生了興趣,這些動機再加上粉絲的個性和情緒,成為促使消費行為發生并為之提供目的和方向的動力。這正如邵燕君教授所指出的:“作為愛好者的粉絲很純粹,但只用愛發電,網站很難持久和壯大。我喜歡說整個網絡文化講究‘有愛’,而‘有愛’能夠通過‘有錢’表達出來,才是粉絲經濟最好的狀態。這里的‘有錢’,就是商業機制。”[18]粉絲“為愛發電”,將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權力“供獻”給偶像,是粉絲經濟生態平衡的關鍵。這種“供養型經濟”的具體表現就是粉絲應援。應援的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線下應援物投放、數據打投、反黑等。在此以線下應援和數據打投為例略做討論。

首先來看線下應援。2019年12月9日,《慶余年》粉絲見面會在北京舉行,導演孫皓、編劇王倦攜主演張若昀、佟夢實、李沁、宋軼等亮相,現場可謂群星閃耀。粉絲們打造了一個完美的粉絲見面會。除去門票的費用,粉絲更是精心布置見面會的現場。因為每一位主演在劇中都有特定的人設,所以粉絲們送出了專屬禮物:張若昀收到的是雞腿,劇中的范閑深愛“雞腿姑娘”(林婉兒,李沁飾);李沁收到的也是雞腿(劇中飾演林婉兒,體弱多病,不能吃油膩);郭麒麟收到的是牌九(劇中飾演范思轍,酷愛推牌九)。乍一看,禮物不是很奢華,但是這別出心裁的專屬禮物助力演員們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為該劇帶來了流量,增加了曝光度。《慶余年》粉絲見面會的舉辦一方面是為了強化粉絲粘性,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宣傳新的播出方式,即“超前點播”,達到進一步發展“產業”的目的。這是由于《慶余年》播出期間資源泄露,商家為了彌補損失,便制定了“VVIP”規則,即會員付費可以多看6集或者付費50元人民幣解鎖全劇。普通觀眾對于播放平臺的這種“割韭菜”行為顯然不予理會,但是粉絲渴望快速了解劇情,觀看偶像的表現,所以會積極并且心甘情愿地掉入這個消費“陷阱”,為該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正如搜狐網的報道:“……(《慶余年》)參考之前網曝《陳情令》最后點播購買人數約為520萬,憑借六集創造了1.56億的額外收入。如果泄露的這剩下二十多集,平臺付費模式以50元超前點播的價格打包出售,收入肯定要超過這個數目,單單此項達在2.6個億以上!”[19]

其次來看數據打投。打投文化作為應援文化的一部分,從日韓一路漂洋來到中國。日韓偶像發布新專輯時參加打榜節目,已經成為宣傳新歌的固定流程,而粉絲為自己喜愛的偶像投票打榜,也成為粉絲應援的固定模式。粉絲應援會的數據組,負責實時監控關于偶像的一切數據,包括微博熱搜、超級話題、相關話題的帖子評論、點贊、轉發數量;統計榜單并進行數據分析;及時反饋打榜動態并分析榜單現狀。在飯圈常見的概述如“輪博”“搬家”“控評”,這些工作都由數據組負責。粉絲們努力為偶像營造更高的熱度,塑造更好的形象。粉絲社群通過組織刷數據、控評等集體行為,向外界“宣告”偶像的影響力,從而為其增加更多的商業價值。因此,榜單、數據、銷量、應援甚至慈善等活動都成為了各家粉絲社群的“必爭之地”。以2019年12月30日《慶余年》的部分數據為例:1.網劇播放量93.13萬次,穩居第一。2.藝人新媒體指數:張若昀9.18,排名第一。3.貓眼全網熱度榜:《慶余年》9 767.53,當日播放量1.52億次,排第一。4.德塔文電視劇景氣指數:《慶余年》2.42,遠超第二名《淑女飄飄拳》的1.13[20]。基于這樣的數據打投,與同期上映的電視劇《從前有座靈劍山》《鶴唳華亭》相比,《慶余年》的熱度穩居第一,豆瓣評分8.0分。正是得益于粉絲的“無私供獻”,電視劇《慶余年》通過粉絲對于產品的情感認同以及IP內容力轉化為強大的營銷驅動力,進行粉絲經濟的延伸。這不僅使得《慶余年》保持較高的播放量,促成其獲得眾多品牌方和廣告主的青睞,而且進一步鞏固、強化、衍生了該作品的產業鏈,帶來了《慶余年》手游、《慶余年》修訂版圖書上市等。

回顧《慶余年》的熱播過程可以看到,“愛”是粉絲經濟的開端,消費行為是“粉絲供養”的方式。《慶余年》粉絲經濟效能的產生是“愛的供養”的結果。《慶余年》熱播的每一個環節針對的是不同的“追星”過程,而聯結在一起構成的則是一個系統的商業機制。粉絲從單純的喜愛到超越理性的消費行為有著心理滿足、身份認同、偶像想像等諸多動機和成因。不可否認的是,粉絲在這一過程中自我回報的越多,那么其“供養”就越深入、越持久,相應的粉絲經濟效能就會不斷攀升,從而帶來巨量的經濟效益。那么,粉絲這種“愛的供養”是否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粉絲的這種行為?

三、電視劇《慶余年》的粉絲運營策略與資本

回溯《慶余年》的熱播過程,各類型粉絲的自然組合、聚合固然對劇作熱播起到關鍵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粉絲背后資本力量的推波助瀾與策略性運作。從粉絲社群的維護到各類型粉絲應援團的成立,再到VR萬人探班活動的舉辦等,資本在粉絲原生性熱愛、崇拜等情緒的基礎上,通過定位受眾群體、即時播放監測、大數據受眾畫像等,鎖定目標群體,制定粉絲營銷與運營策略,進行精準廣告、周邊產品投放,從而使“愛的供養”落到實處。在這個意義上,《慶余年》的熱播與收益離不開資本的助推。資本“化身”多種面孔,融入粉絲內部,制造熱點內容,社交平臺“帶節奏”等,將自己變成不在場的“在場”,調動粉絲積極性,促使粉絲跨媒介衍生,從而為最終粉絲力量的經濟轉化奠定基礎。那么,資本又是如何對《慶余年》的粉絲進行運營的?在此,可圍繞電視劇《慶余年》粉絲運營的趣味內容打造和互動“撩粉”策略對該劇的粉絲運行情況略作呈現。

首先,趣味內容打造。作為趣味的主要來源,創意指通過與眾不同的內容展示和打破常規的營銷方式來獲取用戶的關注。近年來隨著IP劇市場的蓬勃發展,同質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向受眾提供新穎獨特的內容是圈粉的重要手段。具體到電視劇《慶余年》,出品方在該電視劇的宣傳營銷過程中,特別注重粉絲文本的自我生成和打造。他們常賦予粉絲一定的權力,鼓勵粉絲圍繞劇作相關人物、情節等展開二次創作,進行趣味內容打造,營構圈層性的內容體系,實現吸粉的目的。比如,由粉絲圍繞劇情剪輯的“全男團群像”“范閑教你背詩”等小視頻,在點贊、轉發中贏得不少粉絲關注。再如,《慶余年》官方微博舉辦的光影剪輯大賽,粉絲通過發布《慶余年》相關創意視頻,就有機會獲得008翻牌或隨機掉落福利,吸引不少“路人”參加,達到“增粉”的目的。又如,官方支持粉絲制作各類表情包,并進行一定的推廣,像“慶余年動物版”“現代版慶余年”“慶余年角色名”等系列表情包快速出圈,一時被點贊、轉發、使用,掀起《慶余年》表情包的熱潮,由此實現宣傳的目的,帶動了該劇觀看者和粉絲的增加。

其次,互動性的“撩粉”參與。電視劇《慶余年》在播放過程中還比較注重通過微博、網絡直播等方式與粉絲進行即時性互動,以“撩粉”的方式促進粉絲參與各類型話題、直播等,從而促進粉絲的經濟轉化。比如,出品方利用受眾近距離了解、接觸明星的愿望,制造觸星的驚喜和輕松快樂的夢幻,精心設計粉絲與偶像的情感交流,滿足粉絲對偶像的思戀與熱愛。張若昀微博隔空對話粉絲“在線等手抄原版,加油”,宋軼回應彈幕“好好一個姑娘叫宋鐵”等即是此類。再如,出品方在宣傳過程中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借助明星、大V等意見領袖制造話題,圍繞“電視劇慶余年”“張若昀電視劇慶余年”“言冰云為什么殺范閑”等話題,進行多維互動,強化電視劇的粉絲粘性(見表1)。更或者,在出品方的策劃和安排下,主創人員在電視劇熱播期間,做客“李佳琦直播間”,與粉絲進行溝通和交流,直播中的聊天內容變成網友討論的熱門話題——#張若昀一本正經胡說八道#,進而登上微博熱搜榜,從而帶來一定的宣傳效應。

以上只是從趣味內容打造和互動性“撩粉”參與兩個層面對《慶余年》粉絲運營策略進行簡單呈現,而實質上,這一呈現只是粉絲運營的“冰山一角”,其過程更為復雜和多樣,涵蓋粉絲話術、粉絲凝聚、粉絲內容生產、粉絲應援、粉絲共同體打造、粉絲轉化等不同層面,其背后深隱的則是資本逐利與掘金的沖動。正是在資本的授意與支持下,電視劇《慶余年》的各方力量被調動起來,他們圍繞如何增粉、吸粉進行了一系列策略性的操作,并形成了面向粉絲的操作性場域。這一場域以情感為紐帶,以實用性增粉策略為手段,以情感的經濟轉化為目的,并兼及一定作者、資本、粉絲等的博弈與文本生成。比如,在小說《慶余年》中,男主范閑相對“花心”,不僅有多位愛人,而且有不少曖昧對象,似有“后宮文”的趨向,但是在電視劇中,范閑“花心”的性格被改為“專情”,他得體地拒絕了其他的追求者,只有一位愛人,專一而深情。從小說文本到電視劇,主角人設有了較大的改變,尋繹其原因,一方面從屬于官方播放“審查”的需要,是資本與官方博弈、妥協的結果;另一方面,這樣的設定又是資本與粉絲博弈的結果,其“好男人”的設定,是要滿足電視劇女性粉絲的純情幻想,是以人設的情感改變來贏取電視劇粉絲的增量。

這樣細節性的主角人設更新以迎合觀眾、粉絲的做法并不唯一,在從小說文本到電視劇文本的大量刪改,到電視劇角色演員的確定、話題的營造等大抵皆是如此。在不同的“領域”,從表面看,觀眾、粉絲是第一位的,但在他們背后又常常是資本力量的凸顯,是各類文藝場域力量博弈的結果。可是,當前資本的力量過于強大,其逐利的本性,極可能導致電視劇在過度追求商業價值過程中,走向娛樂至死,過度消費粉絲之愛,加重粉絲負擔,從而給粉絲帶來傷害。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粉絲運營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為作品贏得受眾基礎,促進其發展,但也會導致網改劇市場走向“粉絲至上、流量代言”的極端。

四、結語

由以上論述可知,在《慶余年》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改編、熱播中,原著粉絲對作品的忠誠度極大地調動了劇粉和藝人粉的熱情,當這樣的情感被資本“借勢”,進而被以一定的策略進行發掘時,其蘊含的粉絲效能被激活,帶來一定的話題熱度,不僅彰顯了網絡小說IP劇的深入人心,而且為資本帶來不錯的收益。《慶余年》并不是個案,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羋月傳》《如懿傳》《清平樂》《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同樣如此,其熱度、成功都離不開粉絲、情感與資本。對原著粉而言,他們看到作品的電視劇改編,看到了作品的成長與成功,其參與觀看的過程就是他們確認自我、肯定自我、欣賞小說角色,甚至與小說共成長的過程;對劇粉和藝人粉而言,他們在追劇的過程中與明星、偶象相接,在虛擬中體驗交往的快樂,短暫地逃離現實,甚至體悟人生哲理,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等等。總之,這些粉絲在“粉”的過程中,或應援點贊,或轉發支持,或豪擲買單,為相關的作品產業化貢獻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問題的復雜性在于,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其一步步諳熟粉絲心理,開始制造滿足其“白日夢”需求的產品,并想方設法使粉絲沉溺、融入其中,不遺余力地攫取粉絲的經濟價值。當文化產品淪為“賺錢”的機器,粉絲的“愛”成為資本的“陽謀”,網絡文學影視劇的審美意義和社會意義逐漸喪失,看劇的救贖與娛樂逐漸被另一種“免費勞動”所取代,人被物所召喚了,人的情感體驗也被規制了,而粉絲試圖以偶像和影視劇達到的自我救贖與發展的愿望也變得虛無縹緲。站在當下,面對商業對網絡文學影視劇的過度操控以及模式化的粉絲運行機制,或許我們有必要重新省思阿多諾有關“文化工業”的論斷,“文化工業不斷在向消費者許諾,又不斷在欺騙消費者。它許諾說,要用情節和表演使人們快樂,而這個承諾卻從沒有兌現;實際上,所有的諾言都不過是一種幻覺:它能夠確定的就是,它永遠不會達到這一點,食客總歸得對菜單感到滿意吧”[26]。只有在反思中實現超越,或許才能使文藝葆有其應有的靈光,而不被資本所挾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伊人天堂|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激情综合网址| 伊人AV天堂|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欧美日本中文| 国产福利拍拍拍| 成年A级毛片|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丝袜|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av无码人妻|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一级在线毛片|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视频|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91av在线| 午夜啪啪网| 欧美激情第一区|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国产精品香蕉| 国产青榴视频|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无码内射在线| 亚洲丝袜第一页| 99热最新在线| 国产99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91色|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欧美成人国产| 无套av在线| 激情在线网|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男女天堂|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欧美精品成人| 欧美一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