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晶
(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合肥 230039)
阿菩是一名“80后”優秀網絡作家,以創作網絡歷史小說而知名。他是網絡作家中少有的高學歷作家,不僅是歷史碩士,而且還是文學博士,具備豐厚的學識儲備、專業的知識技能、嚴謹的創作態度和特殊的文學情懷。阿菩文學科班的出身,導致他的網絡小說創作從一開始就與一般網絡小說的“網感”相疏離,向傳統文學靠攏。他所創作的網絡歷史小說根植于傳統,將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學傳統、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優秀文化以及個人的情感體驗與歷史認知,在不違背以“爽”為前提的創作機制基礎上,與類型化的故事模式有機融合在一起,呈現出精品化的小說品質。
以讀者群體來劃分的話,阿菩創作的是“小眾文”,區別于以“小白文”為主的“大眾文”,讀來并不輕松。因為作品不是純粹的情節有趣,而是承載了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文學傳統?!按蟊娢膿纹鹆司W絡文學的金字塔底座,小眾文未必就是金字塔的尖端,但肯定屬于金字塔上端的部分。”[1]
面對海量的網絡文學作品,“金字塔上端”的這一部分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它不僅是網絡文學尋找經典化之路的方向,也是放在文學史視野下可以代表網絡時代文學的坐標。研究阿菩的小說,可以令我們正視網絡時代的傳統歸屬問題,網絡文學如何面對傳統?
中國文學有著深厚的史傳傳統,史書對小說的影響不僅在于創作目的、敘事模式和美學風格上,而且其本身也為小說創作提供題材,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層出不窮。書寫歷史的傳統,一直隨著小說史進程而不斷發展,歷久彌新。
從書寫歷史的方式來看,以演義歷史小說為代表的傳統歷史小說主要依據正史,展開歷史想象,進行借鑒演義。這種歷史小說書寫的往往是斷代史,寫一個或幾個朝代的興衰更替,主要人物大多是帝王將相,延續了正史的宏大敘事傳統,以一種實錄的精神接近史書記載的史實?!度龂萘x》“七分實,三分虛”的寫法基本上可以概括這類歷史小說創作。五四以來,歷史小說有了新的變化,魯迅《故事新編》提供了與“博考文獻,言必有據”的傳統歷史小說所不同的歷史書寫思路,即“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2]354,不再拘泥于史實,在歷史的空白處增加了具有現代意味的細節和語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文壇上興起的新歷史小說,在受到西方現代理論思潮的影響下,對歷史進行了徹底的顛覆與解構?!皞鹘y歷史小說與革命歷史小說所強調的歷史真實及歷史本質的真實被新歷史小說從歷史客體與歷史觀念兩方面雙重顛覆?!盵3]在這里,每個作家所書寫的是他心中的歷史,其歷史觀是對正史的質疑,充滿著不確定性。
進入網絡時代,在新媒介催生的文學樣式中,網絡歷史小說帶來一種新的歷史書寫方式,以架空歷史小說為主。架空歷史小說指主人公活動的主要時空是虛構的,這種時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存在于正史記載的時空,但與其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瑯琊榜》《后宮甄嬛傳》等。另一種是正史記載的時空,主人公或者本來就生活在這個時空中,但他所參與的歷史與正史有很大差別,比如阿菩的《東海屠》;主人公或者本來生活在現代,通過各種方式穿越進這個時空,見證甚至改變歷史進程,后者又稱之為“歷史穿越小說”。阿菩的作品大多屬于“歷史穿越小說”,有《唐騎》《邊戎》《陸海巨宦》《大清首富》。網絡歷史小說書寫歷史的方式,一般是通過想象虛構歷史,從而對傳統歷史觀念進行解構,歷史不再是書寫的客體,歷史書寫本身也不再成為目的,書寫的是個人的故事,追求的是讀者代入“YY”的閱讀“爽”感,表達的是作者的主觀意圖。很多架空歷史小說中的主人公穿越到歷史現場,憑借自己的現代知識理念、專業技能以及對歷史走向的提前把握,成功“改變”了“歷史進程”,登上權力巔峰。這種對歷史的想象虛構,具有游戲性質和消費歷史的特點。“歷史在這里不僅僅是解構的對象或一堆消費的符號,更是一個巨大的游樂場,現代人依照自己設定的一系列游戲規則進入其中,盡情娛樂。”[4]因此,大部分架空歷史小說呈現出來的歷史觀是娛樂性、游戲性的。
阿菩的歷史小說也遵循了網絡歷史小說的游戲規則,穿越、架空各種幻想元素參與到小說的故事模式中,主人公帶著個人的社會理念和歷史認知,回到過去“重寫歷史”,在實現國家與民族強盛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的成功?!短乞T》寫的是現代人張邁在沙漠中誤入千年前的西域,帶領安西唐軍一步步重建大唐;《邊戎》以游戲的形式讓擁有現代思想和技能的楊應麒“穿越”到北宋末年,攪動風云以改變天下戰局;而《大清首富》則以清朝首富伍秉鑒為人物原型,講述了具有現代思想的吳承鑒為挽救家族危機,斡旋于商場與官場之間,最終成為清朝首富的故事。這種形成類型和模式的書寫方式是市場的選擇。阿菩曾在《邊戎》后記里提到,因為《桐宮之囚》(后名《山海經密碼》)不符合讀者的閱讀口味而被迫在《邊戎》中加入了“穿越”元素,這也是網絡作家受制于市場的局限所在。
然而,阿菩在歷史書寫上進行了突破,以一種嚴肅的態度來玩這場“游戲”。這種嚴肅體現在其繼承傳統歷史小說還原史實的實錄精神上。他的小說歷史感非常強,常常令人忘記主人公穿越者的身份或者這段歷史的架空性質,這既源于作者本來有意降低主人公現代人身份的存在感,又因為密集的歷史知識和信息造成的錯覺——讀者仿佛也跟隨主人公回到真實歷史的現場。阿菩小說里有很多嚴謹的歷史細節,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設定時代的真實政治文化生活、社會思想以及民風民俗等。
這種嚴肅還體現在阿菩小說所呈現的傳統、客觀和溫情的歷史觀上。這種歷史觀不同于新歷史小說懷疑的、模糊的、主觀的歷史觀,也與架空歷史小說的歷史觀相區別。但阿菩在肯定現代人具有的歷史優勢,對古代的政治政策和文化觀念進行批判的同時,尊重歷史,認同古人所作的歷史貢獻和智慧見識,認同影響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曾說過:“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边@種溫情與敬意體現在“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5]1。這應是當代歷史小說所應該表達的基本歷史觀念,對于數量龐大、影響范圍廣、面向青少年讀者輸出歷史觀和價值觀的網絡歷史小說而言尤為重要。
阿菩以穿越、架空的敘事模式書寫歷史,秉持這種嚴肅的態度寫架空歷史小說,是以一種網絡時代的讀者所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了對“言必有據”的傳統歷史小說的某種回歸,以及對五四以來尤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歷史小說主觀化歷史觀念的回撥,更是在架空歷史小說這一類型上指出了精品化和經典化的可能與方向。
網絡小說是依托新媒介發展起來的,其“網絡性”的媒介屬性不可忽視。但網絡小說的本質是一種文學樣式,文學性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的內在本質要求,在網絡小說評價體系中是難以回避的問題。網絡小說相對于文學性普遍較高的純文學來說,最受詬病之處就是文學性的缺失,套路化、模式化、粗糙平面的作品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獨創性的作品少。
阿菩創作的“小眾文”屬于網絡小說中追求文學性的那一部分,代表網絡小說精品化的方向。他創作的網絡歷史小說,細致地描摹歷史,充分發揮想象,將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相結合,并繼承了古典小說的文學傳統,表現出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和較高的文學性。下面主要從敘事、人物、語言三方面闡述阿菩小說的文學性。
從敘事來說,阿菩小說雖然篇幅不短,但結構完整,情節連貫曲折,在謀篇布局上筆力深厚,繼承了古典章回小說講究“句有句法,章有章法,字有字法”、注重結構形式的敘事傳統。《大清首富》的結構規整,情節上“三起三落”,由多個小高潮構成大高潮,可謂“峰巒疊起,曲折連綿”。小說分為三卷,每一卷講述主人公吳承鑒遇到的一個難關,難度逐次遞增,難關之間互相關聯,環環相扣。吳承鑒三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每次他都設巧計加以化解。每個難關到來之前的鋪墊很長,阿菩將“草蛇灰線”“藏閃之法”等古典小說常用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他穿針引線地在鋪墊之中埋下伏筆,多條線索并行,最后匯聚到吳承鑒化解困局、反轉局勢的故事高潮。事件結果往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一口氣讀下來令人酣暢淋漓。阿菩從傳統章回小說中汲取敘事資源,不僅不影響“爽感”,而且一改有些網絡小說因篇幅過長和作家筆力不夠而導致的結構散亂、前后缺乏有機聯系的弊病,提高了小說的可讀性和藝術性。
網絡小說繼承并強化了古典小說以“情節”為中心的敘事結構,注重情節,忽視人物的刻畫,因此很多網絡小說里的人物極其單一、扁平,既為故事情節服務,又為敘事目的服務,功能屬性大于藝術價值屬性。阿菩小說的人物塑造平衡了這兩種屬性,一方面體現在其于“情節”第一性的基礎上,賦予人物鮮明多面的性格,每部小說的主人公都機智聰明,重情重義,但又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側面,不會雷同。有莘不破暴戾俠義,講究的是快意恩仇;李彥直正直仁義,對百姓懷有仁德之心;東門慶和吳承鑒原本都是紈绔子弟,但東門慶出海之后顯示出其隱忍和果敢的性格特點,吳承鑒在紈绔的表面下其實是一個孝順、有擔當、有遠見的人。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女性的塑造上,網絡歷史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往往是作為男性審美與欲望對象而出現的,她們大都是依附型人格。但阿菩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極具個性,獨立又自主?!洞笄迨赘弧分械娜~有魚,為了改變母親和自己飽受欺辱的命運,設下計謀嫁給吳承鑒。她有智慧,能隱忍,有主見,堅強勇敢,臨危不亂。吳承鑒第二次劫難之時,葉有魚看出了他的休書是為了保護自己,但她毅然決然地選擇毀掉休書,與吳承鑒共渡難關,重情而又剛強。可見,阿菩刻畫人物形象時對審美性是有追求的,突破了網絡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局限。阿菩的小說還繼承了古典小說對類型化人物的塑造方式,在狀寫人物時,喜歡以“白描”手法直接勾勒,并且講究從細節處凸顯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吳承鑒抓起兄長的手,呵了一口暖氣,這才放進被窩里”,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見吳承鑒紈绔外表下的細心與溫柔。對于群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也是如此,精致細膩,生動真實??偟膩碚f,阿菩小說的人物不僅立得住,還不會給以人千篇一律、似曾相識之感。
從語言來說,網絡小說的語言一般以簡潔清晰、流暢易懂為主要風格,其讀者數量最多的“小白文”基本上不使用大段落和復雜長句,而是接近日常語言。阿菩小說的語言風格呈現出古典性的特征,《山海經密碼》講述的是神話故事,《山海經》中的奇花異草、各種神獸是小說的重要元素;屈原的《離騷》被借來構筑世界、塑造人物,所以其語言繼承了詩騷傳統,清麗雋美,富有一種浪漫神秘的詩意。阿菩的其它歷史小說語言和傳統歷史演義小說語言相近,文白相間,樸素典雅,古韻十足。敘述也常見“容貌甚偉”“李彥直道:‘善’”這種文言句式,使得阿菩的小說與其它淺白的網絡歷史小說相比更有歷史感。
阿菩小說從古典小說傳統中汲取敘事資源,自覺雕琢文本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和語言風格,使得小說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在審美層面上超越一般網絡小說,朝著精品化的方向前進。
當今時代,市場化的消費觀念在文學中凸顯出來。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當代文學力圖重新確立與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想要通過對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的守護、傳承和創造性轉化,來應對社會價值體系的缺失。這個問題在根植于粉絲經濟、以消費性和娛樂性為主的網絡文學中尤其如此,呼吁通過傳承傳統文化,提升網絡作家自身的社會責任和主體擔當。阿菩的小說正是在對儒家正統價值理念的創造性傳承中,守護了作家應有的價值立場和文化良知,使得作品具有文化道義與社會責任,并且承載了較為深刻的文化內涵。
阿菩對儒家正統價值理念的創造性傳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儒家理想人格的重塑;二是對儒家社會理想的傳承。
阿菩的架空歷史小說,在主人公穿越到歷史現場、依靠歷史優勢“改變歷史進程”的同時,也同樣追求個人的成功。但與很多架空歷史小說不同的是,阿菩小說中個人的成功往往不是指金錢、權力和愛情的獲得,而是指通過為國家作貢獻而實現自我價值,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同質同構,體現為儒家傳統文化中一種可貴的家國情懷?!蛾懞>藁隆防锢顝┲睘楣俨粸榧豪?,只為報效祖國;《大清首富》中的吳承鑒追求為商則成為商人中的國士,處處以國家利益為中心,愿意散盡家財來抵御外敵。阿菩在小說中還實現了儒家以“仁、義、理、智、信”為主的理想人格的重塑?!洞笄迨赘弧匪茉炝艘粤x取利、以人為本、仁而愛人、有道德文化、有國家社稷理想、以創造社會財富和服務天下為己任的儒商吳承鑒。《東海屠》里東門慶直言:“岳元帥的忠,關王爺的義,都是我們男兒家該有的本分!咱們雖然在海外干這沒本錢營生,但大節上也不能忘記!”阿菩小說中張揚著這種忠義觀,但“忠”不是傳統儒家所謂的忠于君王、忠于皇帝,而是忠于民族、忠于社稷、忠于人民;“義”不是為成全一家,而是為天下萬民而舍生取義。這種忠義觀將“忠義”這一人類至高美德從君臣等級制度中解放出來,以現代價值觀對儒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觀念實現了創造性轉化,使其在現代社會的文化土地上也能生根發芽,并為消費社會普遍存在的世俗精神注入一股自傳統而來的理想之源。
阿菩小說對于儒家文化的傳承,還體現在對理想民族國家和社會的想象上?!按┰叫≌f雖然數量眾多,但對民族國家的想象卻大同小異,其主要表現就是全面貶斥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對天下國家的設計,而以西方資本主義理念為治國大綱。”[6]阿菩小說的主人公回到古代,渴望的是改變歷史現狀,建立一個擁有強大軍事和經濟實力,對外處于不敗之地位,對內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國家。
阿菩的《陸海巨宦》講的是一個現代青年想要回到過去通過科舉走上權力巔峰、改革圖治的故事。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讓他穿越回到明朝嘉靖年間,成為鄉村一小兒,名為李彥直。為了實現宏愿,建立“天下大同”的偉業,他一方面準備科舉,另一方面行墨家之法——發展工商業,大辦學堂,培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人才,鍛煉兵器,提升武士裝備,打造武裝力量,自成組織,而他也被學生們稱為“鉅子”。為了實現“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李彥直推行“陸海策”,并為實現這一理想創造條件。他要天下為公,為國爭利,不為一家爭利。他帶領眾將士發出的宣言是:“國家之俸祿,出自萬民百姓,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我等之保天下,非保一家一姓之天下,乃保天下人之天下!”小說最后他不做皇帝,不爭皇權,不享專制之待遇,而要“與朝中良臣一起,共導國家以向大同,擁護良政,除殘去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保華夏國祚,開萬世太平”。這充分彰顯了李彥直的國士之風,可以說是阿菩在小說中對于儒家政治理想的一次實踐,是對儒家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在孔子乃至后世儒者看來始終是通過圣君賢相之治而實現的。“雖然儒家有‘從道不從君’的觀念,但儒家政治哲學的最高理想,歸根究柢仍是一元論的、政教合一的‘圣王’觀念?!盵7]322《陸海巨宦》最后雖然保留了“雙圣”,但真正治理國家的權力在內閣,內閣不再服務于皇權,而是服務于百姓萬民??婆e制度的改革能讓更多真正有才能的人進入內閣,因此這種“大同”理想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帶有現代民主色彩。
不管是對儒家理想人格的重塑,還是對儒家大同理想的傳承,都具有重要的現代意義。儒家思想所追求的以仁為本的自我完善以及所體現的家國情懷,是現代人亟需的精神養料,而當今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睘閮群说闹袊鴫粽c儒家“大同”社會的構想相承接。這種傳承既有助于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又可以通過比照反思當今社會與文化的不足之處。
阿菩創作的網絡歷史小說和大部分同類型小說一樣,具有以穿越、架空元素為主的故事模式,呈現出類型化、模式化的特點。但阿菩小說的突出之處在于他小說獨特的傳統性,對于文學傳統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讓他的小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審美價值。
網絡文學如何去除“粗制濫造”“千篇一律”的標簽,良好品質的作品如何能越來越多?能否有經典作品進入文學史?在當今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阿菩選擇重新面向傳統,在傳統中汲取資源,或許能夠在尋找網絡小說精品化的出路上給予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