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雋穎 吳國祥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嘉興 314036)
近些年,國外一些大品牌一直致力于可持續服裝的設計開發,H&M與NIKE等品牌加入了由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基金會發起的Make Fashion Circular計劃,旨在通過回收原材料和產品來減少全球時尚產業的浪費現象。該計劃包含三項內容:1.創造確保服裝業能夠長期使用的商業模式;2.使用可再生和安全材料;3.創造舊服裝回收利用并制成新品的解決方案。開云集團,世界時尚航母,也一直在推動可持續時尚的發展,創辦“可持續未來”論壇,產品線也加入可持續理念。世界著名服裝品牌GUCCI也承諾在今后的服裝設計研發中不再使用皮草;日本的優衣庫品牌所采用的面料一直是環保天然的純棉、麻料,染色也是樸素的植物染色。
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是迅速的,從盲目地跟隨國外時尚潮流到在國際時尚舞臺有自己的地位,中國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在這四十年中,中國從掙脫傳統的束縛到回歸傳統的傳承,這是思想的轉變也是觀念的轉變。近些年,我國也提出了服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國的“十三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服裝行業來說,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服裝的面料要采用綠色環保功能的面料,對廢舊服裝能夠回收再利用等。國內在可持續方面做得比較出色的服裝代表品牌有素然、天意等,大量運用有機面料及植物染色等設計產品。
可持續服裝可分為原材料環保、制成環保和社會責任三大類。可持續面料都可歸為一個大類:再生纖維素纖維,包括竹纖維、來賽爾纖維(天絲)、莫代爾、玉米纖維、銅氨纖維等,主打生物可降解。竹纖維、天絲、銅氨絲這類面料也是目前綠色面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生產就是在生產中進行節能、節水、減排、污水處理。也可以通過優化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對化學制劑的使用和對水資源的消耗。關注社會責任,比如員工權益、物流包裝減少污染、社會少數群體權益等。在中國時尚行業可持續發展已從邊緣逐漸走向人們的視野,但我們在可持續發展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以從可持續面輔料的研發、節能環保生產技術、品牌的環保意識、組織傳播者的建設、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培育等方面向國外學習。中國的可持續時尚方興未艾,各行業力量躍躍欲試,但對比國外的可持續發展,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服飾”,即“服”和“飾”的組合。服是指服裝,飾是指飾品,服和飾是一個整體,是一個人物整體形象的體現,兩者缺一不可,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我們在世界服裝發展史的學習中不難看到服飾品一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原始人佩戴的獸牙、獸骨,到當代人佩戴的名貴的珍珠項鏈,我們都可以看出服飾品在人的整體著裝效果中既傳遞出佩戴者生活現狀、喜愛、品位等,也可以傳遞出其所在國家或民族的鮮明的文化特征。
帽子、首飾、領飾、圍巾、腰飾、包袋、鞋、襪、手套、眼鏡、扇子、傘等。
服飾品的用材很廣泛,從紡織品到皮革,從礦石、金屬、陶到各種繩、蕾絲、緞帶等,豐富多彩。除了原有的傳統材料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技術催生了更多的新型材料,服飾品的選材范圍不斷擴大。合金、人造水晶、人造皮革等材料的不斷創新使服飾品的材料選擇變得更加廣泛和靈活。
(1)縫紉(2)刺繡(3)編織(4)編結(5)切割打磨(6)鑲嵌(7)熱塑定型。
服裝在生產過程中會大量產生廢棄的邊角料,這些邊角料經過設計師的重新設計、染色可制作為服裝、服飾品(紙巾置放袋、眼鏡袋、餐墊、布藝畫、衣物袋、小掛包等),被改造成全新的創意產品。這樣既節約了材料,也可以設計制作出實用環保的服飾品。
舊衣改造是一種“思維上的節約”,是將廢舊服裝進行回收,利用可以使用的部分進行重新設計,通過設計師巧妙的設計,增添一些新的創意元素,常常會變廢為寶,可以大大提高衣物的再利用率以及穿著次數。通過舊衣物的再設計,可以使舊衣有一種新衣服所沒有的質感,使其重新煥發生機。再造衣銀行品牌的設立,就是利用廢舊衣服重新設計,變為非常有創意的時尚產品,如用幾件廢棄牛仔褲拼接成一件充滿創意的女夾克衫,如用媽媽的舊大衣改造成為女兒穿的時尚外套。這都為廢舊服裝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例如嘉興雅瑩服飾公司對牦牛絨的廢物利用。對這原本被扔掉的35%牦牛絨進行再次開發利用,不浪費任何原材料,從根本上保證了服裝設計的可持續性、環保性。雅瑩公司正在大力開發牦牛絨產品,一般一噸牦牛絨含有40%的雜質,剩下60%中的25%可以制作高檔服飾品,剩下的35%正常情況下是要扔掉的,但雅瑩公司正在對這原本應被扔掉的35%牦牛絨進行再次開發利用,可以制作成機織面料、襯墊織物及帳篷、毛氈、沙發墊料、裝飾品和假發等。還有其他天然可降解材料也可運用到服飾品設計中,有利于服裝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手工藝制品因其比機器生產的產品更具有溫度和情感,所以越來越多的手工藝制品受到大家的喜愛,產品的手工化成為一種時尚趨勢。通過服裝設計中手工工藝的添加,如手工扎染、蠟染、印花、編結、編織、釘珠、刺繡、造花、拼貼、填充等的加入,不僅大大增加了服裝的美感,也使消費者更加珍視這件服裝,這是延長服裝使用壽命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一件祖母穿過的精美的繡花旗袍,可能就會使孫女在今天的晚宴中大發光彩。而且這有著歲月痕跡的旗袍也把祖孫兩代人連接在一起,使旗袍不只是物質產品,更被賦予了情感的意義,這就是手工藝的魅力。
減法處理法:面料通過鏤空、抽絲、爛花等處理方法,使面料上出現新的鏤空圖案關系。加法處理法:面料通過拼貼、刺繡、透疊、填充等處理方法,使面料上出現新的疊加圖案。立體處理法:面料通過折疊、編織、抽褶等從二維到三維的處理方式,使面料上出現立體的圖案。也可以通過不同材質面料的重新組合等方式,使面料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例如:皮革和薄紗的結合,皮毛和針織面料的結合等,都會使服裝面料煥發出全新的感覺。所以,面料再造也是服裝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之一。
圖1 面料再造
紡織服裝行業是世界上除石油業外的最大污染環境的行業,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潮流,是服裝行業的當務之急。服裝企業不僅要在理念上關注可持續發展,也要在生產的所有環節上運用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方法。在服飾品設計中,運用手工工藝、廢舊面料的使用、舊衣改造、面料再造、新型環保降解材料的運用等手段,使服飾品設計更具有環保性,可使服裝行業的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