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野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近年來高校中應用型專業的生源持續遞增,而傳統中國畫專業則略顯低迷。主要由于中國畫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技法相對難掌握,加上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較少,該專業對青年學子失去了吸引力。其次,高校中國畫專業的課程安排主要是以中國畫傳統技法、古代畫論專業理論為主,需要通過不斷練習專業技法并記憶大量中國古代畫論,相對其他藝術類專業較枯燥,并且很多專業知識與當代青年學生的生活脫節,導致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
因此,如何將創新創業通識課與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創業內容“互通有無,優勢互補”,有機地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在專業課程中,避免出現兩類創新創業課脫節現象,促進課程之間的交叉合作,達到更好的創新創業教學效果;怎樣利用學生自身的專業優勢進行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調動學生進行專業調查和社會觀察,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因地制宜開展創新創業項目,是現階段高校中國畫專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創新創業課程屬于通識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雖保障了普及式的創新創業教育,但是也有其弊端,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學生發揮專業優勢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首先應在已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群中設置獨立的創新創業課程模塊。其次在中國畫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在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上既突出本專業的特色,又要明確創新創業教學目標,一方面,開設獨立的中國畫創新創業課程,在專業課群中體現創新創業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在中國畫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思維,以創新成果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從而確保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效銜接。
創新創業訓練平臺是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堅實保障。一方面繼續堅持建設校內專業實訓室、創新創業實訓室,保障創新創業教學的開展,并建設多專業共享的校內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基地。另一方面中國畫專業與美術館、博物館進行了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形成創新創業產業與專業有機結合的特色優勢。并積極與當地美協、文聯等相關行業協會合作,通過校內學習-創作-校內外展覽的實訓模式,增進師生與行業協會的交流。利用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檢驗校內創新創業教學成果,也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實戰訓練平臺,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有力的教學團隊是創新創業課程融合的實施者和管理者。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明確中國畫專業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責任,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并且不忘強調創新創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讓學生明確創新創業的目標和目的。充分發揮“教師發展中心”作用,采取專題培訓、交流研討等形式增強專任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同時聘請知名畫家、大學生創業者、企業家等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課程指導教師,建立創新創業兼職導師庫,集中打造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在教學手段改革方面,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互聯網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結合中國畫專業課程的優勢和特色,積極推動教師建設線上開放課程,如專業特色課程《沒骨花鳥》目前已完成建設。根據課程特點推廣成果導向的線上教學,如創新創業課程《國畫扇面小品》、專業課程《篆刻》,轉變師生觀念,讓學生的結課作業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或手工產品。
教師團隊不僅需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有所革新,同時積極參與到大創的相關實踐活動中,也是中國畫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實現“人人帶大創,人人有項目”,在積極申報校級大創項目的同時努力達到省級、國家級大創項目的要求,指導學生積極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充分發揮“雙師雙能”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省市級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組織開展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交流會,發揚“傳幫帶”的團隊精神,讓同一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們在討論中互相啟發,形成適合自己的大創項目,充分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高校是創新教育的主體,企業是創新的載體,二者有效結合才能使高校成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孵化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打造地區學校高地。如中國畫專業參加的大學生創意市集“鳳凰市集”,通過展賣從而獲得實際效益,同時也豐富了社區文化。擬將旅順博物館作為“產教融合”的校外實踐平臺,聘任博物館的研究員來校兼任創新創業導師,鼓勵學生去博物館考察實習,為大連地區博物館的文創事業貢獻一份力。
首先,在中國畫專業教育過程中全面貫徹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不是讓所有學生去創業,而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專業課程是載體,創新思維是助燃劑,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同時通過把學術前沿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創新實踐經驗合理融入中國畫專業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靈感,增加中國畫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科研團隊。
其次,在中國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全面實施與中國畫專業課程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型中國畫人才。培養學生成為推動傳統文化發展的主力軍,體現中國畫專業在當今社會中的文化價值。
通過構建校內外實踐平臺和校企合作,充分發揮本校優勢,利用學校文創園進行大創項目孵化,使學生走出校園便可走進孵化園,直至項目落地實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學校與城市共同成長,達到城校共生、服務社會的教育目標。
面對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中國畫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創新創業范式下中國畫專業的教育改革需要形成相應的路徑與方法。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需要全面融入到中國畫專業課程之中,在校內外構建創新創業實訓平臺,以此提高專業師生們創新創業意識,努力打造創新創業團隊;另一方面,中國畫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學改革需要從具體的教學手段入手,通過參與相關的大創項目以及“互聯網+”大賽,實現教學改革的價值與意義,借此增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契機。與此同時,中國畫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的目標需重點體現在先進教學理念的顯現、創新型中國畫專業人才培養以及服務社會等方面之中。
注:本文系大連藝術學院2020年度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創新創業教育與中國畫專業課程深度融合的探索》階段性成果。